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2579619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名称:氧气姓名:杜娟工作单位:长茅岭中学学科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

2、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认识硫、碳、铁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2、掌握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能够辨析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4、了解缓慢氧化5、了解氧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

3、,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将木炭燃烧改为视频。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内容框架形成氧化反应的概念氧气的化学性质形成对物质性质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的初步认识氧

4、气的物理性质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导入新课: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你知道它是空气、氧气还是氮气?如果想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思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激发学习热情引导探究物理性质:【过渡】我们先来看看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设疑】氧气能否溶解在水中?【追问】容易溶解吗?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 氧气【指导阅读】P34第一自然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知道的氧气的物理性质。

5、联想水中的生物通过喝水获取氧气,从而得出结论:氧气能溶解在水中。思考,回答:不容易,地球上大部分被水体覆盖,若氧气容易溶解在水中,则空气中将不存在氧气。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将氧气的物理性质补充完整。【总结】一、物理性质归纳总结使学生明确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研究哪几个方面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实验探究化学性质:【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讨论】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儿,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补做实验】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实验2-3】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

6、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强调】在演示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前、中、后的现象【设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实验2-4】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是,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水或细沙)【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引导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对比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观察,思考。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分析结论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前、反应过程中、反应后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观

7、察实验现象:反应前、反应过程中、反应后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讨论讨论后分析归纳发言: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比较,思考,回答都是化学反应;都是点燃条件;都是与氧气反应;都反应剧烈;都放出热量;都是两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理解(多变一)、记忆。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对化合反应概念的认识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进行分析后,为了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把木炭燃烧实验改为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现象观察程序包括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要点,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