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2578667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的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篇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2、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而自豪。二、活动内容1、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2、通过多种形式述说或表演传统节日中的来历、习俗,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三、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形式生动活泼,了解传统节日,抒发真情实感。四、准备工作:收集节日的来历及习俗。五、实施过程(一)宣布班会开始。师: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们一起在这里了解一下重阳节好吗?全班:好师:看见同学们这么有信心,老师也信心百倍!下面掌声有请我们班的

2、李晨、张怡同学来主持今天的班会。主持人齐:谢谢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主持人齐:五(1)班“过传统节日,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提问导入甲:同学们,今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别的日子一一九九重阳节(课件出示)(三)活动过程1、重阳节的起源、来历(出示课件)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它源于古老的易经,在中国人的眼里,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便开始过这个节日。甲:同学们,你们对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还知道哪些?生:主持人我们小组的同学从网上收集了有关的资料,就让我们来说说吧!a、早在春秋战国时楚词中已提到

3、了九九重阳。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里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由此能够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重阳。b、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这首诗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在这首诗里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那天就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C、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d、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庆贺,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寿山登高啊!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乙:是啊!不同的时代蕴含了节日更丰富的内容。2、重阳节的习俗甲:同学们,重阳节在我国上至天子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很喜欢过这个节日,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人们过重阳节有

4、哪些习俗吧!(出示课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髙、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乙:了解了这些习俗,你们想说点什么呢!生:当我看到这松软可口的重阳糕时就想带回家给奶奶Za*o生:我看到这气味芬芳的菊花酒就想给爷爷倒上一杯,祝他健康长寿!生:我知道茱萸有消灾避邪的作用,我也想给奶奶插上一只,让她平平安安。生:看到登高的画面时我想到了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甲:千百年来,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很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你听小学传统节日

5、活动方案2一、活动背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所以,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活动目的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一一中秋节。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

6、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三、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所以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1) 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2) 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3) 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2) 能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3) 通过

7、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3. 情感目标:(1) 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2)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3) .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四、活动时间10月1日一一7日五、活动地点社区、学生家中、图书馆、超市等六、活动内容与步骤(一)活动内容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的内容如下:活动一调查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 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活动二了解中秋节的月饼1 .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2

8、 .感受月饼的香甜。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活动三品味中秋节的诗词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歌和对联。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活动四欣赏中秋节的美景中秋节的画面总让我们记忆犹新,拿起你的笔来记录一下中秋节的美景(二)活动步骤1 .合作交流,落实任务能够个人单独完成,也能够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能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2 .分析整理,总结汇报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3一、活

9、动宗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子飘香,古风流长,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镇安小学在端午来临之际,开展“寻根溯源粽叶飘香端午特别活动,旨在提高队员们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队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二、活动时间:年6月2日或3日各班调换安排一节班队课的时间。三、活动内容(各班可根据本班特色挑选两一一三个活动参加)。1、五月五品粽味各班在教室开展“寻根溯源粽叶飘香,端午品粽会。同学们能够介绍自己带来的粽子,了解粽子有很多种类:从外形上,粽子有枕头粽、三角粽等;从内容上,粽子有红枣粽、肉粽、蛋黄粽、红豆粽等;老师讲述了端午节的由

10、来和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活动;大家一起品尝了香喷喷的粽子,教室里充满快乐端午的节日气氛。2、五月五唱歌谣中国的端午节有着多年的悠久历史,期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产生了很多有关端午节的民谣。例:“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等。3、五月五是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是端午知识抢答板块,知识题:a、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除了端午节之外还有那些?(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顷你知道近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吗?c、

11、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d、端午节的由来?(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e、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们交流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如:吃粽子、喝雄黄、挂艾草、菖蒲、悬钟尷像、赛龙舟竞赛等。4、五月五忆屈原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为流传,老百姓把端午节吃粽子与屈原联系在一起。队员们讲述屈原的故事。5、五月五佩香袋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袋形状不同,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队员动手做一

12、做香袋,看谁做的香袋最漂亮。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4一、活动目的丰富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活动内容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以下“九个一工作:1、创编一份“节日小报”。通过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小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2、参加一次中华经典诵读等各类假期实践活动。通过阅读与春节有关的名篇、典故;观看春节文艺节目;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春节游艺活动和福清市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

13、裕荣”杯欢乐家庭幸福福清小童星才艺大赛,了解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3、编一幅新春对联。倡导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自己创作春联,动笔写春联,使春联这个传统的习俗传承下来。4、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引导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可参照市面流通的贺卡,添加新的元素,反映未成年人对新春的一种期盼,一种祝福。5、讲一个新春故事。引导学生收集春节来历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写出来,给小伙伴看。6、做一件有意义事。鼓励下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做好事、献爱心,积极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

14、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在新春期间,为家庭、为伙伴、为邻居、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7、拍一张新春图片。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照相机,在家人聚餐、外出活动时拍摄一张饱含团圆、喜庆气氛的新春图片,表达未成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8、编写一条祝福短信。设计一条祝福短信,发送给自己的亲人,老师,以短信的方式拜年。短信倡导自己动脑编写,不强调语句的工整,注重短信内容所蕴含的祝福。9、许下一个新春愿望。引导学生对新一年的学习、生活确定一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整体设计。三、活动要求各班要把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我们的节日一一春节”主题活动作为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的重要契机,作为“做一个有

15、道德的人”活动和寒假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纳入班级工作总体安排,制定方案,抓好落实。小学传统节日活动方案5一. 活动时间元月17日-年2月10日二. 活动内容:一、二年级与家长一起制作元宵灯笼要求:提倡使用废旧物品来制作元宵灯笼,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作品请于开学典礼当天(2月10日)带进学校。各中队请上交于辅导员老师处,由辅导员老师悬挂于指定区域,创设新年新学期的新气象。届时还将进行择优表彰三年级“洒扫应对”、“文明餐桌图文日记“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文明餐桌不但是要普及文明餐桌知识、推广文明餐桌礼仪和文明用语、提升餐饮行业服务品味,更重要的是倡导节约用餐行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社会氛围,把精神文明融入日常生活,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