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赏识与兴趣为教学服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578099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赏识与兴趣为教学服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赏识与兴趣为教学服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赏识与兴趣为教学服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赏识与兴趣为教学服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赏识与兴趣为教学服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赏识与兴趣为教学服务 摘要:新的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实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水平,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

2、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识学生能够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持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赏识学生不但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

3、直影响。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点,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让兴趣成为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 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我在第七章“可能性”时,从生活中购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这个章研究的对象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对于彩票这样一个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也愿意去理解,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数学的价值。 (2)用

4、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有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有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协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擅长使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

5、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方,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此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答对问题的喜悦,发现规律的兴奋,而对知识不封顶,充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尽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