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金融债权动因与经济效应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57481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金融债权动因与经济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议金融债权动因与经济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议金融债权动因与经济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议金融债权动因与经济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金融债权动因与经济效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议金融债权动因与经济效应一、中国金融债权大国的崛起历程与特点这里通过分析19812021年的国际投资头寸来揭示中国金融债权大国的崛起历程与特点。为便于行文,特做以下符号设定:对外资产FA,对外负债FL,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国来华直接投资FDI,对外金融资产FFA,对外金融负债FFL。于是有:国际投资净头寸NOI=FA-FL,国际直接投资净头寸NODI=ODI-FDI,国际金融投资净头寸NOFI=FFA-FFL=NOI-NODI。分析显示,我国债权债务地位演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于1995年首先在金融投资方面实现了债权债务转变。将国际投资分解为直接和金融两局部来看,我国两种净头寸总体上呈反向

2、对称变化态势。如图1所示,NOFI在1995年前呈负值减少趋势年对外金融净负债年均降幅年由负转正年对外金融净资产年均增幅5746%。而NODI那么一直呈现负值增大趋势,19822021年年均负增长272%。第二,于2000年实现了总体债权债务转变。如图1所示,NOI于2000年由负转正,之后以年均6555%的速度快速增长。按照IMF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外净资产的统计和排名,我国于2006年成为世界第三大债权国,2021年超过德国,位居第二。从图1中三线比照来看,NOFI与NOI走势根本一致,但快于NOI,NODI与NOI那么完全相反。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债权债务地位快速转变时期,推动力

3、主要其净流出抵消和超出了直接投资净流入,从而使我国拥居金融债权国和直接投资债务国双重身份。第三,集官方债权国和私人债务国于一身。如果将NOI扣除储藏资产视为私人对外净头寸,可以看出R2=09491,-R2=08587,F=1在VEC模型下,考虑到外生变量的影响,进行内生变量间的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见表4,各解释变量值都是FFA变动的单向原因。由此证明前述有关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变动原因的理论推断及回归分析成立。累积脉冲响应分析显示见图4,短期看,lnRGDP和SNA对lnFFA构成正向冲击,RSOT和ULC对lnFFA构成负向冲击。这就是说,除产能过剩外,其他因素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完全一致。图4:

4、lnFFA脉冲响应图为防止Cholesky方差分解存在的变量排序问题,这里综合了4个解释变量的24种排序结果得到表5所示的方差分解状况,如果将解释变量的总体方差奉献视为100%,那么,各自奉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劳动力本钱、非农产业比率、经济规模和产能过剩,分别为3468%、2905%、2475%和1152%。由上述定量分析可以看出,ULC最值得关注,它不仅从长短期视角看都对FFA构成负向冲击,而且短期影响最大,长期影响仅次于GDP。1982-2021年间ULC呈不断下降态势,有21年为同比负增长。这就是说,劳动力本钱低且不断下降是推动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三、中国金融债权国经济效

5、应分析对外金融资产快速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例如提高国际收支危机防范能力、增大国际博弈筹码、为我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等,但这些效应多是战略性的,且并未充分显现。现实中观察到的多为消极效应,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负国民财富效应债权国本可坐享投资收益,加快国民财富积累,而我国目前的债权国地位带来的却是国民财富不断流失,主要表现在投资净收益差损、汇率差损和通胀差损等方面。从绝对金额来看,对外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似乎给我国带来了不断增加的投资收益,但如果与对外负债联系起来,就会发现一种极为荒唐的现象。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的贷方和借方金额分别与国际投资头寸表中的资产和负债相比,计算出对外

6、资产收益率和对外负债本钱率,结果显示:19851994年二者年均分别为3%和156%,国际投资正利差率144%;19952021年,随着对外金融净头寸由负转正并不断扩大,对外资产收益率却下降到年均242%、而对外负债本钱率上升到年均480%,国际投资负利差率238%,也就是说,均衡状态下的国际投资年均净损失率为238%,对外净头寸越多,损失越大。表5:lnFFA的方差分解由于对外资产多种多样,总体汇率差损和通胀差损难以准确界定,但仅就我国持有的美国证券资产进行粗略计算,就足以看出这类损失的严重程度。基于美国财政部统计的中国持有美国证券规模,按照美元名义有效汇率、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及国际黄金价格

7、,计算出20022021年因美元相对于他国货币、实物商品及黄金贬值而使我国年均损失率分别为213%、395%和146%,累计损失额的美元值分别为62263亿、231229亿和841648亿。考虑到期间我国持有美国证券年均余额为6994亿美元,将同期年均对外资产17505亿美元及其所带来的累计收益3829亿美元与之相比,可以推断: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还缺乏以抵补汇率和通胀差损。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以有效扭转,那么,中国人民在实体经济中通过辛勤劳动所积累的财富就会通过国际金融渠道不断流失,对外金融资产越多,国民财富流失就越严重。2加剧内外失衡效应国内外结构性因素造成我国外贸出超,外资流入,从而使人民币具

8、有了为防止过快升值对实体经济造成剧烈冲击,央行不得不持续进行汇市干预,由此对内导致根底货币过度投放,对外导致储藏资产快速增长,这使央行持续承压于本币升值和货币冲销。因顾忌冲击经济增长和引发投机性资本流入,央行难以采用提高利率、抑制需求的方式,而只能主要求助于发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率等规模型调控手段来遏制货币供应增长。冲销性干预在缓解经济总量失衡的同时却加剧了结构性失衡,因汇市干预而投放的资金直接流入了贸易品部门和外向型地区,而冲销带来的流动性相对紧缩却面对整个社会,这使非贸易品部门和内向型地区资金流入相对更少,成为冲销性干预冲击的主要承受者,从而加剧了产业及地区失衡,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和敏感性提

9、高,潜在风险增大。四、中国金融债权国地位的改良基于前述分析,为减弱官方和金融债权国地位的负效应,就必须抑制以储藏资产为主的对外金融资产增长。具体的政策措施可归类为:对内,调节国内各影响因素;对外,促使对外直接投资更快增长。在影响对外金融资产的各因素中,国际因素是一种客观存在,我国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有限;国内城市化、工业化、对外开放及经济增长均属正向影响因素,但它们既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开展的必要,不能舍本逐末地抑制它们的增长;只有压缩过剩产能和提高劳动力本钱两种措施可资利用。压缩过剩产能可以适度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扩大国内消费双向着力。为实现前者,严控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关停一批“两

10、高企业都有必要,但是,为保持经济稳定协调运行,这类措施不可过激。扩大国内消费的前提和根本在于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普通劳动者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这与提高劳动力本钱水平、扭转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局面、缩小收入差距的要求是一致的。由此看来,对内措施的重点在于提高劳动者收入,促进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在对外总资产一定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金融资产互为消长,因此,转变对外投资模式、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就成为抑制对外金融资产增长的有效手段。依据Dunning1986的IDP投资开展路径理论,沿用Narula1996的二次函数模型和Buckley和Castro1998的五次函数模型,基于1981-2

11、02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见表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展路径符合二次函数模型。根据模型测算,扭转NODI负值增大趋势的人均GDP拐点值为2554亿美元,而我国现实的人均GDP2007年到达2566亿美元,这意味着NODI由此进入负值减少阶段,经济开展已赋予对外直接投资以强大的增长动力。借此有利时机,假以政策推动,必将得以迅速增长。表6:对外投资开展路径模型的估计结果针对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认识水平。切实把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实施,促进各类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拓宽投资领域。2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对外投资法?,以统一指导和标准对外投资管理;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以消除政出多门、相互扯皮推诿等现象。3改良效劳效率。放宽用汇额度,减少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增大投资自由度。五、总结与引申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债权大国,但只是一个官方和金融债权大国,在私人和直接投资方面仍然处于债务国地位。促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在于储藏资产推动下的对外金融资产快速增长,深层原因在于国内外各种总量和结构因素,其中有合理的正常因素,也有扭曲的因素。金融债权大国地位带给我国经济的正效应不明显,负效应却十分突出,例如国民财富不断流失、内外失衡加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