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 第七章园艺植物的土肥水管理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6.52KB
约26页
文档ID:432559906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 第七章园艺植物的土肥水管理_第1页
1/26

第七章 园艺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引言:土壤是园艺植物根系生长、吸取养分和水分的基础,土壤结构、营养水平、水分状况决定着土壤养分对植物的供给,直接影响到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种植园土肥水管理的目的就 是给予或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促使园艺植物在最适宜的土肥水条件下健壮生长,这对园艺 植物丰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您应该能够:1•掌握园艺植物的土壤管理制度及其优缺点;施肥量的确定方法2. 了解灌溉与排水设施及方法第一节土壤的管理目前已经耕作的土壤,既是历史自然体,又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太阳辐射、降水、风、温度等气候条件,经常对土壤发生着影响人类农业 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耕作过程中作物本身要从土壤中 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根系深入土层会对土壤发生理化、生化等作用病虫害对 耕层将不断感染,特别是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作业本身,既有调节、补充土 壤中水、肥、气、热因素有利的一面,又有破坏表土结构,压实耕层不利的一面 因此,经过一季或一年的生产活动后,耕层土壤总是由松变紧,孔隙度越来越小 基于以上原因,在作物生产过程中,根据作物要求和当地气候、土壤特点,就必须 进行正确的土壤耕作。

一 土壤的改良许多园艺作物 种植园地的土壤距园艺作物本身生长 发育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 差距尤其是我国果树广泛种植在山地、丘陵、沙砾滩地、盐碱地,有些果园在建 园时没有经过土壤改良,表现为土壤贫瘠、结构不良、有机质含量低,偏酸或偏碱 因此应根据果园土壤状况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土壤改良包括土壤熟化、不同 土壤类型改良以及土壤酸碱度的调节一)深翻熟化深翻结合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使土壤疏松,土层加厚,土壤透水和保水力增强;改善生态条件,增加微生物活动, 加速土壤熟化,促使难溶性营养物质分解转化为可溶性养分,从而提高肥力,促进 地上部生长,提高园艺产量和品质土壤深翻在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通常以秋季深翻的效果好深翻的深度要考 虑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层、土壤的结构和性质,略深于根系分布层一般果树、观 赏树木、深根性宿根花卉应有 80~120cm 的土层,蔬菜的根系 80%集中在 0~50cm 范围内,其中 50%分布在 0~20cm 的表土层,因此在有效土层浅的果园、菜地、花 圃土壤进行深翻熟化改良非常重要果园、木本花卉翻耕的深度应略深于根系分布 区,果园一般深翻达到 60~80cm ,山地、黏性土壤、土层浅的果园宜深些;沙质土 壤、土层厚的宜浅些。

菜地和多年生花卉花圃一般深翻至 20~40cm ,且深翻土层逐 步加深 ■”学习提示:果园多在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春季深翻应在土壤解冻后、树体萌发前 I I ; :进行,此时地上部仍处于休眠期,根系刚开始活动,伤根后容易愈合和再生但风大、干旱和寒冷地 ; I 1 i区不宜春翻夏季深翻宜在北方雨季来临前后进行,果树和其他多年生树木可以在新梢停长时进行, ; 1 : :这样有利于伤根愈合和促发新根,但可能会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引起落果秋季深翻时由于地上部 ;生长已经缓慢,果实多已采收,养分开始回流,对地上部影响不大,而且又处于根系生长的第三次高 : :峰,伤根易于愈合,能产生大量新根,结合秋施基肥,并及时灌水,有利于维持和促进叶片的光合作 ; I 1 ;用,提高树体的贮藏营养水平冬季深翻的适期较长,入冬后至土壤解冻前均可进行,但在有冻害的 1 ;地区应在入冬前完成,北方寒冷地区通常不在冬季深翻 ; : 根据种植的种类、树龄和栽培方式等具体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深翻方式 (1 )深翻扩穴 多用于幼树、iI 1 I稀植树和庭院果树幼树定植几年后,沿定植穴外围逐年向外深翻扩穴,直至树冠下方和植株间全部 ; :翻边为止。

2)隔行深翻即隔一行翻一行,分两次完成,因当年只伤一侧根系,对树体发育影响较小, | :常用于成行栽植和密植的成龄园地等高梯田式果园和坡地也可用该法,一般先浅翻外侧,翌年在深 [ i翻内侧,并将土压在外侧,可与修正梯田结合进行3 )全园深翻 将栽植穴以外的土壤一次全面深翻 ; ;这种方法多在树体幼小,劳力充足的果园,深翻后便于平整土地,有利于耕作结合施肥进行全园深 : :翻是菜地和花圃常规的土壤管理措施 ;(二) 不同类型土壤的改良 不论果树、蔬菜还是观赏植物的栽培,都要求团粒结构良好,土层深厚,水、 肥、气、热协调的土壤,一般壤土、沙壤土、黏壤土都适合果、菜、花的栽培,但 遇到理化性状较差的红黄壤(黏性土)和沙荒地、盐碱地等时就需要进行土壤改良1. 红黄壤 红黄壤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区这些地区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易于流失,但铁、铝等元素易于积累,土壤酸化,有效磷的活性低,因风 化严重的土壤很细,土壤结构不良,极为黏重,水分过多时土壤吸水而呈糊状,干 旱时水分易蒸发散失而造成土壤板结改良的措施有: (1) 黏土掺沙, 1 份黏土加 2~3 份沙; (2) 混入纤维含量高的作 物秸秆、稻壳等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此类土壤的通透性; (3) 增施磷肥,尽量避 免施用酸性肥料,磷肥多施用钙镁磷肥; (4) 或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改善 土壤的理化性状; (5) 合理采用减少耕作、实施免耕和生草等耕作制度。

2. 沙荒地 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沙漠地和荒漠化土壤,其中有些地区还是我国主要的果品栽培基地,如黄河故道地区、新疆吐鲁番这些地域的土壤 构成主要是沙粒,有机质极为缺乏,有效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稀少,温、湿度变化剧烈,保水保肥性能差沙荒地土壤改良的措施有:营建林网防风固沙;发掘灌溉水源,种植绿肥作物, 加强覆盖等;采用 “填淤 ”(掺入塘泥、河泥)结合增施纤维含量高的有机肥来改良; 使用 “土壤结构改良剂 ”,可保水,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3. 盐碱地 盐碱地的主要危害是高含盐量和高离子毒害 当土壤的含盐量高于 0.2% 的临界 值时,就会出现由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根系很难从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引起 “生理干旱 ”和营养缺乏症另外盐碱地的土壤酸碱度高,一般 pH 值都在 8 以上,使土壤中多种矿质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降低生产中除了选择耐盐的植物种类和 品种外,更重要的是对土壤进行改良盐碱地的改良措施有: (1) 适时合理地灌溉, 洗盐或以水压盐; (2) 多施有机肥, 种植绿肥作物如苜蓿、草木樨、百脉根、田菁、扁蓿豆、偃麦草、黑麦草、燕麦、 绿豆等,以改善土壤不良结构,提高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有效性; (3) 化学改良,施 用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性能; (4) 中耕(切断土表的毛细管) , 地表覆盖,减少地面过度蒸发,防止盐碱上升。

4. 保护地和连作园地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由于特定的小气候(温度高、湿度大,不受雨水淋洗)和 长期大量或过量施用肥料,土壤表层会出现盐分积累、土壤溶液浓度增高现象特 别是在一年四季连续覆盖的温室和大棚里,盐渍化现象会日益严重这种土壤最根 本的改良方法是增施有机肥,正确掌握化肥施用方法化肥中一些副成分如 Cl -、SO42-是提高土壤溶液盐分浓度的因素之一,而多数蔬菜喜硝态氮,种植蔬菜最好施 用不带副成分的肥料,如硝铵、尿素、磷铵和硝酸钾等,或以这些肥料为主体的复 合肥料此外,可在夏季去掉覆盖让雨水冲盐,或在休闲季节大量灌水除盐连作会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有毒物质积累、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增加,造成 园艺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严重发生甚至死亡,如枇杷、无花果、桃、杏、西 瓜、黄瓜等都是对连作比较敏感的作物,除了尽量避免连作,选择利用抗连作的砧 木,还可以通过更换土壤、增施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消毒等方法加以改良土壤消 毒是保护地果、菜、花栽培中一项非常重要和常见的土壤管理措施土壤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耕作的土壤,以达到控制土壤病虫害,克服 土壤连作障碍,保证园艺作物高产优质的目的在保护地栽培中,由于复种指数高, 难以合理轮作,加之常处于高温、高湿微环境下,极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且一旦发生了病虫害侵染,蔓延的速度极快,常造成比露地严重得多的损失。

土壤 消毒的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消毒两种1) 物理消毒 多用蒸汽消毒,结合温室加温进行将带孔的钢管或瓦管埋入 地下 40cm 处,地表覆盖厚毡布,然后通入高温蒸汽消毒蒸汽温度与处理时间因 消毒的对象而异,一般采用 82°C消毒30min的处理2) 化学消毒 即化学药剂消毒法常用的药剂有 40%甲醛(福尔马林)、氯化 苦、溴甲烷等① 40%甲醛的消毒方法 :将甲醛液均匀地洒拌在土中,用量为 400~500 ml/m 3 用塑料薄膜覆盖2~4 h后打开,在通风条件下经三四天,待药挥发后即可播种甲 醛具有一定的毒性,但价格便宜,是目前保护地土壤消毒最常用的药剂② 氯化苦的消毒方法 :用来防治土壤中的菌类、线虫,还能抑制杂草发芽施药前先耕地,当土温达到10C以上, 15~20C为最佳施药期,以30cm左右的间隔交 错注入药液3~5ml,深度达10~15cm,覆盖塑料薄膜,夏季需7d,冬季需10d左右, 然后打开将药挥发后(夏季约 10d,冬季约1个月)即可播种氯化苦的气体还对人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在保护地内施药时,应先将门窗打开操作,然 后再密闭门窗③ 溴甲烷的消毒方法 :对黄瓜疫病、杂草种子、线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对镰刀菌和丝核菌效果稍差。

用量为 15~45g/m 3溴甲烷比氯化苦的沸点低,具有可在低温下使用的优点,但是其气体比空气重,若土壤不平整,用药后气体易聚积在 凹陷部分,对植株造成毒害二 土壤的耕作方法 土壤耕作方法又称土壤耕作制度,是指根据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和土壤的特性, 采用机械或非机械方法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消灭 病虫杂草、协调土壤中水、气、肥、热等因素为目的,为作物播种出苗、根系生育、 丰产、丰收所采取的一系列改善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它是提高园艺植物产量的重 要措施之一一) 清耕法 在生长季内多次浅清耕,松土除草,一般灌溉后或杂草长到一定高度即中耕此法在果园、菜地、花圃均可应用其优点是:经常中耕除草,作物间通气好;采 收产品较干净,如叶菜类的蔬菜等;春季土壤温度上升较快,有利于育苗但其缺 点是:土肥水流失严重,尤其是在有坡度的种植园;长期清耕,土壤有机质含量降 低快,增加了对人工施肥的依赖;犁底层坚硬,不利于土壤透气、透水,影响作物 根系生长;无草的种植园生态条件不好,作物害虫的天敌少了;劳动强度大,费时 费工因此,在实施清耕法时应尽量减少次数,或者在长期施用免耕法、生草法后 进行短期性清耕。

二) 免耕法 不耕作或极少耕作,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免耕法在果园、菜地、花圃都可施 用其优点是:坚硬的犁底层,保持土壤自然结构;作物间通风透光;可结合地面喷施 除草剂,利于机械化管理,省时省工但其缺点是:长期免耕,土壤有机含量下降 快,增加了对工人施肥的依赖;受除草剂种类、浓度等限制,易形成除草剂胁迫现 象因此,近些年在发达国家,主张采用半杀性除草,即只控制杂草的有害时期或 过旺的生长,保持杂草的一定产草量,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称改良免耕法 改良免耕法在我国的果园和成年木本花圃的土壤管理中更为适用三) 覆盖法 利用各种材料,如作物秸秆、杂草、藻类、地衣植物、塑料薄膜、沙砾等覆盖 在土壤表面,代替土壤耕作,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和 物理性质,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调节地表温度此法在果园、菜地、花圃常用, 但各自使用的材料各有不同在果园,通常采用秸秆和塑料薄膜在果树树盘和行间进行覆盖有机物覆盖厚 度一般在 20c。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