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254180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郭沫若早期诗歌代表作。诗人由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街市,通过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使我们感受到诗人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欣赏诗歌的能力,对诗歌所蕴涵的情感还不能准确把握,深层次的赏析更欠缺。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创造的美好意境;2、赏析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3、体会自然的联想、

2、丰富的想像。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以品析为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诗歌的主题思想,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难点: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爱上诗歌。教学过程一、情境渲染,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仰望星空吗?老师很喜欢仰望星空,聆听银河的波涛,宇宙的黑暗和光芒滔滔的向我们的内心倾泻,静静的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感觉心灵飞升起来。带着这种飞扬的思绪,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一首诗歌天上的街市。二、明确学习目标,简介作者。明确学习目标,并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简介作者。三、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引导: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感悟诗

3、歌,最好的方式是“朗读”。1、学生自主练习,放声朗读。2、一位学生展示,而后自主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语调。强调:感情基调: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语调:轻柔、舒缓。3、师配乐朗读。4、生配乐齐读。四、品读诗歌,感受意境美。听着同学们动情的朗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天上世界。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美的探索,品读诗歌,感受意境美。1、小组合作: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节,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从不同角度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2、集体交流:以学生的回答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有所生成。第一诗节:由街灯到明星,由明星到街灯。灯光与星光辉映、浑然一体、安谧静

4、朗。 引出对联想与比喻的分析,而后引导学生仿写第一诗节。 动词的准确运用。朗读时要读出对光明的渴望,内心的欣喜。第二诗节:结合内容分析想像的手法,并与联想区分:联想是由此及彼,两个事物有相似点。想像是无中生有,是对原有事物形象的再创造。 分析重点词语“缥缈”、“美丽”、“定然”、“珍奇”:对于“定然”的分析结合三四节相关词语;由对于“珍奇”的分析引出-“在新年来临之际,如果你去到天上的街市,你想买一件怎样的世上没有的珍奇礼物,把它送给谁,为什么?”此环节引导学生想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文章中心扣合。第三诗节:想像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与传说有何不同?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写作背景。作者

5、扬弃了有情人被生生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换上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此时,诗人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的追求光明与理想。朗读时轻柔中饱含深情,舒缓中带着坚定。第四诗节:重点分析词语“朵”:流星如花开般美丽,与牛郎织女美好生活相映成趣。分析比喻以及亲切的语气。3、结合学生分析,总结诗歌写作思路。由街灯联想到明星,

6、由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像天上的街市,街市上的人,人的生活是自由、幸福的。五、美读诗歌,体味内涵美。诗人以天上的美好光明,反衬人间的丑恶黑暗;而现在,正如诗人所坚信的那样,诗人的梦想已经实现,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重温诗人的梦想。六、教师寄语,布置作业。11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牧仰望星空,写下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0多年前,现代诗人郭沫若仰望星空,写下了天上的街市;2007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仰望星空,即兴作诗仰望星空,并对同学们寄语如下: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7、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七、作业:试展开想像,写一段话。1、将来的某一天,假若你成为中国的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将会2、河滩上的鹅卵石说:我本是高山顶峰上的一颗巨石。八、课堂结语。读诗,我们读出了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内涵美;读人,我们读出了郭沫若坚定的信念、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愉快的四十五分钟,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诗情画意。难怪有人说,青少年人人都是诗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在飞扬的青春中留住美好的诗情,让诗歌在我们的心中留住精神的自由与纯净。让我们尽情的热爱诗歌吧!教学反思在我们的童年记忆

8、里,几乎每个人都保留着对诗的可亲;读书之后,诗却在我们的成长中渐行渐远了:许多年前,对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的政治性否定隔离了我们和诗。即使生活在“诗的国度”,诗的传人却了了无几。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士子学人,而我们却成了数千年诗歌文明的“失忆者”。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育中的诗歌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助益,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有导引作用。我们知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诗言情”,诗歌所具有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合培养一种丰富细腻的感情与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们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

9、得“乐善”。所以我教学的出发点是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经受心灵的洗涤,让学生爱上诗歌;教学重点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以朗读贯穿、以品析为主;整节课以诗的语言开头,以诗的语言结束,中间环节层层相扣、韵律整齐、有急有缓: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品读诗歌,感受意境美-美读诗歌,体味内涵美,课堂本身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把自己的心摆进去

10、”,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教师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整节课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图画、音乐等辅助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欲望,创设了轻松、优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主质疑、合作讨论、探究解决等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进感情交流,体验成功乐趣。在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部分,对于诗的感情基调、语速的把握,不是主观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自我体味,而后加以老师的再次范读,渲染一种美的氛围,此时学生配乐朗读,一种优美的意境自然生成,学生陶醉其中。品读

11、诗歌,感受意境美是这节课的重要环节,不是预设框架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从不同角度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分工明确,能够关注每一位同学;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回答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有所生成,较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引导、点拨、补漏、纠错、评价作用。引导学生较充分的对文本进行解读,能够充分利用文本,联想与想像的训练结合课文设计仿写、买礼物环节,深入文本的同时又走出了文本。通过此次讲课,我对诗歌教学、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诗歌教学应以朗读为主,由浅入深的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需进一步加强,通过朗读从整体上理解诗的内容,捕捉诗的灵魂,体会诗的境界,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诗的语言,想像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蕴;在落实每个学生独立自主听说读写想方面、在课文基本学习活动和开放性学习活动的关系处理上还可作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投入;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积淀,博采众长、终身学习,从提高自身修养做起,能够更好的驾驭课堂;多读书,读与语文专业有关的书,读教育教学书,甚至读哲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书,修炼内功,增强文化底蕴,不是使自己装有一桶水,而是使自己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