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讲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53601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讲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培训讲稿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更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今天我是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经验,结合我的学习体会整理而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哪怕一点点的启示也好。如果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推行,教育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我们的课堂中,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本质的变化。由过去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静下心来反思,教师教得辛苦,

2、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华,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教师而言:“得课堂者得天下。”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看到、听到;想到、学到的,从五个方面: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现状。二、有效教学的

3、有关概念。 三、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点。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大家探讨交流。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先说老师辛苦 我们听过这样一个形容我们老师的顺口溜:“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 这些都是我们很多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可能有些夸大其辞,但足以说明我们教师工作确实辛苦。教师的累是无形的,而不是有形的。有形的累累得其所,累得有味道,人们都可以看见。

4、可是人们仅仅看到教师每天8小时、每周5天、外加2个寒暑假,真是逍遥自在。但教师真正的累是无形的,早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教师就已经闻鸡起舞,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中午:当别人开始午睡的时候,教师还在教室里照看学生纪律、为学生辅导;晚上:当别人已经进入梦乡、或者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教师还在家批改卷纸。尽管我们的教师这样废寝忘食的工作,确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再说学生痛苦。 教师教的这样辛苦,学生学的更加痛苦。有这样一个笑话:老师要求大家把下列几个句子联成一句:1、她瘫痪了。 2、顽强地生活着。3、学会了多门外语。4、学会了针灸。 老师的正确答案是:她虽然瘫痪了,但是她顽强地生活着,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还

5、学会了针灸。再一看学生们的答案,让老师目瞪口呆:她虽然瘫痪了,但是她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还学会了针灸,顽强地生活着。她学会了多门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还是瘫痪了,顽强地生活着。她学会了多门外语,还学会了针灸,最后她顽强地瘫痪了。她顽强地学会了多门外语,还学会了针灸,终于瘫痪了。当时看了忍不住笑,笑过之后再反思,这则笑话看上去是这些学生们使用关联词不正确,其实正是反映了他们的心理。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除了在学校一天到晚的学习外,放学后尤其是休息日还要补课等,用孩子的话说:“休息比上课都累”。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有的老师为了提高成绩甚至课间休息时间、中午休息时间也要利用上让学生做各种练

6、习册,尤其是期末总复习的时候更为严重。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孩子对学习没有了兴趣,甚至有恐学的心理,就向上面小学生组句中的“学会了多门外语,还学会了针灸,终于瘫痪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呢?抛开众多的客观原因不谈,其主要原因就是无效教学(也叫“零”效应)。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有专家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无效教学现象的普遍存在,现在的课堂教学给我的感觉是教学的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的形式“花”了、教学效果也有“虚化”了的结果。“

7、数学味”没有了。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教师苦教、厌教,甚至弃教,无效教学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就我县今年的小学毕业考试来讲,全县7000多考生,竞有4000多人数学不全格,我亲自数了一本试卷,0到9分的12人,11分的有4人,60分以上的2人。老师们,试想一个学生用6年的时间学数学,可是毕业考试时数学仍然不合格,充分证明了低效教学现象。(一)、低效教学现象主要体现在: 1、情境创设的低效化。 曾有位教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创设出一个这样的情境:爸爸和妈妈都爱我,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然后引出a(b+c)=ab+ac。如果不是老师自己讲出了教学内容,学生是很难联想到乘法分

8、配律上去的。课堂上的情境创设是服务于教学的,而这种牵强附会的情境创设,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其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2、课堂提问的无效化。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课伊始便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课件的情景图“快乐的大森林”。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森林好漂亮啊!有美丽的小花、绿绿的小草,还有好吃的果子。生2:我发现天上的白云在飘动!生3:我发现小鸟在表演节目。78分钟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而老师也不着急,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俨然成了语文说话课 事实上不少教师由于没有精心准备教案,所提问题有很大的随意性,以致于提出的

9、问题或空泛笼统、或较难,或所给予的时间不足,造成学生接受困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上述尴尬的场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3、合作探究的形式化。 如今,合作学习似乎成了课改的代名词,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学生如何开展合作与交流缺乏指导,流于形式。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学生准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等学具,在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可能为180度后,老师让学生合作去探究验证猜想的结论。于是,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个明白不可。可不到2分钟,老师马上让学生停下来

10、,目的是看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 这种“形式至上”的课堂演绎,使合作学习遗失了“价值引领”,造成徒有虚表的热闹。反思当前课改中的合作学习,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只是“蜻蜓点水”。表面上过程热热闹闹,其实质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 4、课堂评价的泛滥化。 置身于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师说的“你真聪明!”“你的想法真奇特!”“你真棒!”不绝于耳。教师评价学生时表扬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即使学生答对了一道很简单的计算题,教师也会不失时机地夸奖“你真棒!”但是“糖吃多了也腻人”。虽然每个学生都喜欢表扬,但表扬绝不是多多益善。相反,过度表扬是有

11、害的,容易导致学生心思浮躁,不利于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数学思考。(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无效低效的教学场景局面的呢?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主宰课堂,主客体错位。教师决定课堂教学一切,形成“五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为应试为中心。这种错误的理念使教师进入了以下教学误区。误区一、误把表演当精彩,孤芳自赏与学无益。祸首是“教师演员说。”于是课堂教学,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如痴如醉,以为精彩,实则不然,实得其反。演员只要演技高超,能打动人心即为优秀,而不必关心观众是否学会。而教师不能这样,教师必须关注学生是否

12、学会,教师的精彩要通过学生的精彩来实现,没有学生的精彩,教师的精彩就失去了意义。谁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象教练,作用是示范,目的是教会学生,学生精彩才是真精彩,教师精不精彩不是关键。学生精彩,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做到三动:动脑、动口、动手,这样学生才能精彩,这样学生的精彩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看魏书生讲课,并没有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用语不多,含蓄幽默,善于点拨,善于引导,处处在启发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魏书生讲课,看似很懒。而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时滔滔不绝的讲,看似很勤快。勤老师培养出懒学生让我们痛心疾首,而“懒教师”培养出了“勤学生”,这样的精彩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啊!

13、 误区二、误把听懂当学会,学生课上懂,课下懵。 “听懂了没有?”“听懂了!” 一呼百应,教师自以为学生学会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堂上装懂”,“课下发懵”。 这是因为,听懂和学会是两个概念。听懂,只说明理解了,明白了,但离会作、迁移、能力的形成还有一段距离。知识的习得,能力的迁移,必须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形成。学生没有充分的交流,只满足以听懂,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要真正达到尽可能的好效果,必须让每个人都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懂,并非教师讲懂,而是同伴交流而理解后的懂。有时候,老师讲完之后问:懂没懂?部分学生小声回答:懂了,多数同学茫然不答。老师认为没有气氛,于是大声问:懂没懂?学

14、生一惊,于是大呼:听懂了。再就是明白没?明白了 。把听懂当学会,是造成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误区三、以讲解代思维,讲课“成瘾”难以自拔。教师应当讲,讲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教师应做到三讲:一是教师应讲在学生的思考之后,而不是未思考之前。常见教师在学生未思考之前,即滔滔不绝地开始了讲解(尤其是数学课),这样就干扰、打乱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历练和生成。二是教师应讲在学生问题的关键处,而不是平铺直叙、什么都讲。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占用了学生的思维,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三是教师要点拨式的精讲,忌重复唠叨。要做点拨式的精讲,要慢,确保一遍成功,不宜重复,力戒“越讲越糊涂”。教师要避

15、免“总不放心”,好象只有自己讲出的东西才最可靠,不相信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总要再作重复讲解。以讲解代思维,源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与其这样肤浅草率地急急忙忙地纵然讲上10道题,和经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学好3道题,到底哪个对学生更为有益?问题是教师往往被“成瘾”所累,难以自拔。 教师不能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这样看似慢了,实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所必须的,思维的形成需要时间留白。这也是为什么部分专家要提出慢慢腾腾教数学的道理。误区四、把讲完当学完,不计效果只求心安。 “这节课讲完了!”,“这节课没有讲完!”一节课过后,常听到教师们这样议论。 讲完就是学完吗?显然不是。一般教师都有一种自觉不自觉地这样的自我认识,认为讲完就是学完了,甚至学会了,其实这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对教材要根据学情取舍,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且也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认识不够,课堂教学要因势利导,完不完成,只是个相对概念。如果一节课的生成很多,即使表面的预设受些影响,也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反之,强塞硬填,尽管课堂很满,这样的“任务完成”,显然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我们不要怕生成,因为生成有时恰恰是课堂的亮点所在。举个例子,已知圆的直径是5厘米,求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多数同学用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