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534154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实训报告贴片电调收音机的制作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 作品特点1、 采用电调谐单片FM收音机集成电路,调谐方便准确。2、 接收频率为87108MHZ。3、 较高接收灵敏度。4、 外型小巧,便于随身携带。5、 电源范围为1.8V3.5V,充电电池(1.2V)和一次性电池(1.5V)可工作。6、 内设静噪电路,抑制调谐过程中的噪声。二、 电路图及工作原理电路的核心是单片收音机集成电路SC1088。它采用特殊的低中频(70KHZ)技术,外围电路省去了中频变压器和陶瓷滤波器,使电路简单可靠,调试方便。SC1088采用SOT16脚封装,表1

2、是引脚功能,以下是电路原理图:1、 FM信号输入如上图所示调频信号由耳机线馈入经C14、C13、C15和L1的输入电路进入IC的11、12脚混频电路。此时的FM信号没有调谐信号,即所有调频电台信号均可进入。2、 本振调谐电路本振电路中关键元器件是变容二极管,它是利用PN结的结电容与偏压有关的特性制成的“可变电容”。下图(a),变容二极管加反向电压Ud,其结电容Cd与Ud的特性如下图(b)所示,是非线性关系。这种电压控制的可变电容广泛用于电调谐、扫频等电路。本电路中,控制变容二极管V1地的电压由IC第16脚给出。当按下扫描开关S1时,IC内部的RS触发器打开恒流源,由16脚向电容C9充电,C9两

3、端电压不断上升,电压由R4到V1。V1电容量不断变化,由V1、C8、L4构成的本振电路的频率不断变化而进行调谐。当收到电台信号后,信号检测电路使IC内部的RS触发器翻转,恒流源停止对C9充电,同时在AFC电路作用下,锁住所接收的广播节目频率,从而可以稳定接收电台广播,知道按下S1开始新的搜索。当按下Reset开关S2时,电容C9放电,本振频率回到最低端。3、 中频放大、限幅与鉴频电路的中频放大、限幅及鉴频电路及电阻均在IC内。FM广播信号和本振电路信号在IC内混频器中产生70KHZ的中频信号,经内部1dB放大器、中频限幅器,送到鉴频器检出音频信号,经内部环路滤波后由2引脚输出音频信号。电路中的

4、1脚的C10为静噪电容,3脚C11为AF环路滤波电容,6脚的C6为中频反馈电容,7脚的C7为低通电容,8脚与9脚之间的电容C17为中频耦合电容,10脚的C4为限幅器的低通电容,13脚的C12为中限幅器失调电压电容,C13为滤波电容。4、 耳机放大电路由于耳机收听所需功率小,本机采用了简单的晶体管放大电路,2脚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电位器RP调节电量后,由V3、V4组成复合管甲类放大。R1和C1两个组成音频输出负载,线圈L1和L2为射频与音频隔离线圈。这种电路耗电大小与有无广播信号以及音量大小关系不大,不收听时需断电源。表1FM收音机集成电路SC1088引脚功能FM材料清单:三、 相关参数的测量1、 SC1088各引脚电压引脚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电压值(V)2.750.612.93.143.162.852.852.12.62.60.90.92.602.31.4 2、 整机工作电流断开电源开关,测开关两端电流,测得整机工作电流为:6.1mA3、 V3、V4各引脚电位及VBE3、VBE4的值 V3b=0.57V,V3e=0V,V3c=0.88V,VBE3=0.57V V4b=0.88V,V4e=1.55V,V4c=0V,VBE4=0.67V四、 焊接调试体会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