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过渡段的专项施工方案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253104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过渡段的专项施工方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路基过渡段的专项施工方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路基过渡段的专项施工方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路基过渡段的专项施工方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路基过渡段的专项施工方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过渡段的专项施工方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过渡段的专项施工方案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JWSG-1标 (DK8+382.72DK11+561.87)路基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 目 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2.编制范围及主要技术标准22.1编制范围22.2主要技术标准23.工程概况及数量、工程地质、工程重难点及主要对策23.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23.1.1工程概况23.1.2过渡段主要工程数量33.2工程地质33.3工程重点、难点和主要对策44.过渡段施工44.1路堑、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74.2路基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架结构、涵洞)过渡段施工74.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74.4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路基施工84.5.

2、过渡段填筑压实标准85.过渡段管理机构及施工机械配置85.1过渡段管理机构设置85.2.现场机械、仪器及施工人员投入96.质量控制措施106.1确保路基压实标准的工艺措施106.2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采取的技术措施106.3保证路基竖向刚度、差异沉降技术措施117.安全保证措施117.1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117.2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127.3确保既有公路安全畅通措施127.4施工期间的防汛措施127.5.保证人身安全措施138.纠正与预防措施139.环保、水保措施141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温扩能改造工程第二项目经理部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改建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

3、程施工图路基设计图(金温扩能施(路)-JWSG1-1)。改建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工程设计与参考图集。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上铁建发2009449号。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现场施工调查资料。1.2编制原则严格遵守部颁规范、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准的原则铁道部颁发的现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则是指导铁路施工的权威性行业标准,技术方案编制中将严格遵守这些行业标准。全面响应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在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和水平,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技术方案等各方面能充分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相应制定出完

4、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把确保行车安全放在首位的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一切围绕着确保既有行车设备及行车安全进行,在认真执行铁道部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同时,力求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力求安全保证措施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严格遵守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在整体工期安排上力争合理提前。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全部工程质量符合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施工规范

5、、规程、质量验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和水土保持的原则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当地文物、周边居民及环境、企事业单位的影响或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制定出详细的文明施工、环保和水土保持措施。力求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采用成熟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确保实现设计意图。2.编制范围及主要技术标准2.1编制范围适用于DK8+382.72DK11+561.87段路基之DK8+382.72路桥、DK8

6、+650路涵、DK9+020路涵、DK9+868.5路涵、DK10+420路堑与路堤、DK10+440路涵、DK10+675路涵、DK10+736路桥、DK10+995路桥、DK11+065路涵、DK11+561.87路桥过渡段施工。2.2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 I级;数目: 双线;设计速速: 200km/h,预留250km/h;正线线间距: 4.4644.6m;设计活载: 中-活载,ZK活载;轨道类型: 有砟轨道。3.工程概况及数量、工程地质、工程重难点及主要对策3.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1.1工程概况本段路基位于金华市金东区,工点起讫里程为DK8+382.72DK11+561.87,

7、全长3179.15m,最大开挖深度11.45m,最大填土高度16.25m。本段路堤基床表层填筑厚0.7m的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填筑厚2.3mA、B组填料。路堑基床表层填筑厚0.6m的级配碎石;下部换填0.2m的中粗砂内夹铺一层复合土工膜,土层及全风化岩层基床底层换填0.9m改良路土拌改良,强风化及弱风化岩层基床不换填。半堤半堑地段基床表层填筑厚0.7m的级配碎石;基床表层以下挖除换填1.0mA、B组填料,底面做成向外的4%单向排水坡,并于坡脚外设置排水沟。3.1.2过渡段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见表3.1.2-1主要工程数量表3.1.2-1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备 注1级配碎石(

8、3%水泥)m 5436.62A、B组填料m120003级配碎石(5%水泥)m 1439.13.2工程地质地形地貌:丘间谷地和剥蚀低丘,区地势较为平缓,呈狭长条带,多辟为农田,水塘零星分布,剥蚀低丘地势起伏,自然坡度较缓。底层岩性:(0)素填土(1)1 al+pl淤泥质粘土,褐黄色,流塑,0=80KPa,(1)3 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 0=150KPa,(2)2 al+pl粉砂,黄色。松散,饱和,0=100KPa,(5)1 K2f 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全风化,0=200KPa,(5)2 K2f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强风化,0=300 KPa,(5)3 K2f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弱风化

9、,0=400 KPa,(6)1 K2f砂砾岩,紫红色,全风化,0=200 KPa,(6)2 K2f砂砾岩,紫红色,强风化,0=350 KPa,(6)3 K2f砂砾岩,紫红色,弱风化,0=500 KPa,水文地质条件:丘陵区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无侵蚀性物理地质条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3.3工程重点、难点和主要对策 工程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见表3.31。3.31 工程难点及主要对策分析表序号项目主要对策1路基工后沉降对重点地段进行地质核查。按土工结构物要求进行路堤填筑。配备自动检测的重型振动压路机。过渡段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对低矮路堤和路堑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采用先进实用、配套完善

10、、匹配合理的机械设备。严格按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工艺要求组织机械化快速施工。采取双控指标检测压实度。软土路基及特殊地段路基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基底处理,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路基填筑。当填料及压实度满足要求时,路基本体的压密沉降小且完成快,故工后沉降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基沉降。2路基与结构物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树立“路基为结构物工程”的施工理念。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填料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并掺入一定量的水泥,分层填筑、压实,层层报检。填筑与路基本体同步施工,对工作面受制约部位,采用小型夯实设备夯实。密实度检测采用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和孔隙率三项指标控制。加强沉降

11、观测,实现信息化施工。4.过渡段施工本管段过渡段类型包括: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架结构、涵洞)过渡段、路堤路堑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路基过渡段。与路基连接处应刷去松土,开挖出宽度1.05.0m的台阶并压实。路堤基底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台后基坑以混凝土回填或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压实。过渡段路堤同与其连接的路堤和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紧靠台背处大型机械碾压不到时,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遍数由试验参数确定。过渡段设置布置图见表4-1、4-2、4-3、4-4、4-5。 4-1 路堤与桥过渡段设置形式布置图

12、4-2 路堑与桥过渡段设置形式布置图4-3 路涵过渡段设置形式布置图4-4 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过渡段设置形式布置图4-5 路堤与土质、软质岩路堑过渡段设置形式布置图4.1路堑、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路堑、路堤与桥台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截面为倒梯形。级配碎石填筑拌和运输方法同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摊铺机械采用平地机,台后边角和锥坡体采用轻型压路机和冲击夯联合碾压。在台背用红油漆划线控制填筑层高,摊铺厚度30cm,且最小压实厚度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压实层路拱坡面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4.2路基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架结构、涵洞)过渡段施工当涵顶距路肩高度

13、1.5m时,涵顶以上填筑级配碎石+5%水泥,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过渡段的基坑回填C15混凝土或分层回填碎石,并用小型平板振动夯压实。基坑回填至原地面平整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至密实。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段,以减小单根轨枕横向刚度的差异。涵背与桥台背后填土基本相同,两侧必须分层对称进行,涵洞顶部填土厚度1m后,方可通行大型施工机械。4.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开挖台阶外高内低,并用打夯机夯实。填筑时适当减小铺筑厚度,增加压实遍数。堤堑过渡段施工前进行地基条件分析,基床厚度范围内的天然地基条件若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必须进行翻挖、换填或重型机械碾压等

14、处理,以保证纵横向刚度均匀过渡和减小差异沉降。同时应注意排水系统的衔接。4.4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路基施工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或横向不同岩土组合时,为保证路基横向刚度及避免横向差异沉降的产生,路基面以下挖除换填一定厚度。换填材料和厚度应能保证:轨道受力范围内地基条件一致;基床底层范围内填料一致;不小于相应地层基床换填厚度。换填底部设4%的向外排水坡。路堑地段硬质岩石路基与土质路基纵向连接时,由土质路基的换填底面向硬质岩石换填底面顺坡设置过渡段,其长度10m。过渡段范围内的填料应满足路基各部位的填料要求。半填半挖地段施工时,台阶根据填筑进度开挖,做到随填随挖,避免一次性开挖后裸露久置。填筑前用小型碾压设备对台阶进行就地碾压。4.5.过渡段填筑压实标准表4.5-1 过渡段路堤填筑压实标准表轨道类型填料类型填筑部位压实标准备注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Evd(MPa)压实系数KEv2(MPa)有碴级配碎石+3%+5%水泥或级配碎石基床表层190550.97/基床表层以下150500.95/5.过渡段管理机构及施工机械配置5.1过渡段管理机构设置成立以项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如表5.1-1所示。姓名职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