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铁龙岗线3102标段翠竹站~田贝站区间 盾构始发、掘进方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41.1编制说明 41.1.1 编制依据 41.1.2编制原则 5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52.1工程概况 52.1.1工程设计概况 52.2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6第三章工程特点、重点、技术难点及主要对策 103.1地表及建筑物沉降控制 103.2沿线建(构)筑物保护 113.3盾构施工工程难点 123.3.1盾构机长距离穿越致密坚硬的微风化花岗片麻岩段的施工 123.3.2盾构机在粘性土(岩)层中掘进控制(“泥饼”防治) 133.3.3盾构机在上软下硬地层的掘进控制 143.3.4盾构穿越含球状风化岩(孤石)地层技术措施 163.3.5盾构穿越建(构)筑物基础的掘进控制 163.3.6穿越富水地段的掘进控制 173.3.7防喷涌技术措施 183.3.8管片防上浮技术措施 19第四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204.1 盾构始发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说明 204.2 临时设施安排 214.2.1 场地围挡 214.2.2 场地大门设置 214.2.3 场地临时防护 214.2.4 场地内临时道路及临时建筑 214.2.4.1 临时道路 214.2.4.2 场地硬化 214.2.4.3 办公区、生活区 214.2.4.4地面监控室 214.2.4.5浆液站 214.2.5 龙门吊 224.3 施工用水、用电布置 224.3.1 施工用水 224.3.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224.4 施工期间排水和防洪措施 224.4.1 现场排水 224.4.2 现场防洪措施 22第五章 施工部署 235.1施工总体目标 235.1.1职业安全健康目标 235.1.2工程质量目标 235.1.2工程进度目标 235.1.3安全生产目标 235.1.4文明施工目标 235.1.5环境保护目标 235.1.5协调目标 235.1.6内业管理目标 235.2项目组织机构 235.3盾构始发施工所需设备、主要工具及材料 245.4 主要劳动力计划安排 265.6材料供应 265.7 总体施工方案 275.7.1盾构始发的工艺流程 275.7.2始发洞门凿除 285.7.3始发设施的安装 295.7.4 始发阶段刀盘刀具的配置 305.7.5 始发阶段掘进模式 305.7.6 始发掘进技术要点 305.7.7 试验段掘进参数的选择分析 315.8 盾构正常掘进施工 325.8.1 掘进模式的选择 325.8.2 刀盘刀具的配置 355.8.3 碴土改良和管理 365.8.4 掘进过程中姿态控制 375p.8.5 管片拼装 395.8.6 盾构同步注浆 405.8.7 二次注浆 445.8.8 地层与建筑物隆陷控制 455.8.9 刀具的更换 465.8.10 洞内出碴、运输及弃土外运 525.8.11 隧道通风、循环水、照明 535.9 盾构在矿山法初衬隧洞内推进 555.9.1 施工步序 555.9.2 盾构机步进 555.9.3 管片拼装 555.9.4 背衬回填 565.9.5 管片背填注浆 565.9.6 补充注浆 565.10 盾构机到达及接收施工 575.10.1 盾构到达施工流程 575.10.2 盾构到达的准备工作 575.10.3 盾构到达施工 585.10.4 盾构到达施工注意事项 595.11 盾构机的维护保养 595.12 施工测量方案 665.13 施工预测及施工监测 70第六章 保证措施 746.1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746.2工期的保证措施 796.3 安全保证措施 816.4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856.5施工期间应急措施 89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工程3102标段土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2、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工程3102标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文件;3、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工程3102标段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工程3102标段土建工程施工设计文件;5、国家现行及深圳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等方面的规定;6、我单位编制的《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工程3102标段土建施工项目技术标书》;7、我单位在盾构、矿山法施工等方面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8、地铁施工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7)《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14)《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4-95)(1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17)公司在地铁及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成熟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18)ISO9002(2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19)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文件20)OHSM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文件21)公司实施贯标工作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及有关管理制度1.1.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及深圳市市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并做到模范守法、文明施工2、要针对城市中心区施工的特点,科学安排、合理组织、精心施工,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3、以成熟的施工技术及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按期为业主提供一个优质的工程产品4、以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先进工艺,防止坍塌,控制地面隆陷,确保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不受损坏,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做到不断、不裂、不漏、不渗5、在原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条件,优化施工安排,均衡生产,保证工期6、以企业诚信、服务为宗旨,以安全为保证,以质量为生命,以管理为手段,实现本工程安全、优质、快速的目标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2.1工程概况2.1.1工程设计概况本区间设计范围内隧道自翠竹站东侧端头向北侧左转穿过东门北路北侧住宅小区,到达大头岭南侧,继续向西北左转穿越大头岭,过大头岭后右转延翠竹路北行至田贝站南侧端头。
本区间设计范围里程YDK10+167.230~YDK11+374.800和ZDK10+165.970~ZDK11+374.800(含短链16.138m)全区间有盾构开挖盾构衬砌隧道和矿山法开挖盾构衬砌隧道两种隧道,其中:YDK10+167.229~YDK10+650.000、YDK11+044.500~YDK11+374.800、ZDK10+165.970~ZDK10+635.000和ZDK11+022.000~ZDK11+374.800为盾构开挖盾构衬砌隧道,YDK10+650.000~YDK11+044.500和ZDK10+635.000~ZDK11+022.000为矿山法开挖盾构衬砌隧道区间在YDK10+480和YDK11+040处共设2处联络通道,在YDK10+480处联络通道中间设区间排水泵房,在YDK11+040处设矿山法施工横通道,在横通道端头设施工竖井YDK10+480处联络通道与区间排水泵房合建,采用矿山法开挖,复合衬砌;YDK11+040处联络通道与施工横通道合建2.2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按分层依据,结合本场址的工程地质断面,划分岩土层每个岩土层描述如下:<1-1>素填土(粉质粘土)(Q4ml)褐黄色、棕红色、灰褐色等,颜色较杂,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可塑~硬塑,含少量碎石土及角砾土,一般经碾压密实。
根据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6~57击/30cm,平均击数N=17.6击/30cm钻探揭示该层厚度0.8~9.6m,连续分布于区间穿越的东门北路、翠竹苑、翠竹路段<3-1>粘土、粉质粘土(Q4al+pl)灰黑、褐灰等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含腐殖质,略具臭味,含少量的石英质角砾根据室内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ρ=1.78g/cm3,w=42.18%,e=1.13,IL=0.98,a0.1-0.2=0.59MPa-1,Es0.1-0.2=3.44MPa ,天然快剪标准值c=6.4kPa,φ=3.7°根据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3~13击/30cm,平均击数N=7.1击/30cm钻探揭示该层埋深1~9.6m,厚0.4~8.8m,不连续分布于<1-1>层下<3-2>粉砂、细砂(Q4al+pl)灰白色、褐黄色、灰绿、灰黑、灰黄色,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分选性差,粘性土含量10~40%根据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5~35击/30cm,平均击数N=15击/30cm钻探揭示该层埋深1.1~9.0m,厚0.4~3.0m,透镜体状分布于<1-1>层或<3-1>层下<3-3>中粗砂(Q4al+pl)灰白色、灰绿色,饱和,以稍密状为主,局部为松散状,分选性差,成分为石英质。
根据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6~19击/30cm,平均击数N=14击/30cm钻探揭示该层厚0.6~1.5m,透镜体状分布于<1-1>层或<3-1>层下<3-6>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浅黄色、褐黑色等,可塑~硬塑,质较纯,局部含角砾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ρ=1.91g/cm3,w=27.4%,e=0.82,IL=0.45,a0.1-0.2=0.35MPa-1,Es0.1-0.2=5.97MPa ,天然快剪c=29.8kPa,φ=18.2°根据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5~29击/30cm,平均击数N=11.9击/30cm钻探仅12个钻孔揭示,埋深1.2~13.7m,厚0.8~4.2m,透镜体状分布于残积土层上<6-1>粉质粘土(Qel)褐灰、灰白色等,可塑,由下伏基岩残积而成,局部含石英砾根据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7~8击/30cm探仅5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1.3~13.0m,厚0.9~5.2m,透镜体状分布<6-2>粉质粘土(Qel)褐黄、棕黄色、灰褐色,硬塑,局部可塑,质地较均匀,个别钻孔揭示该层含石英质角砾,由下伏基岩残积而成根据室内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ρ=1.96g/cm3,w=27.0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