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谭浪)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2477484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谭浪)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谭浪)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谭浪)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谭浪)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谭浪)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谭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谭浪)(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 选课题名称: 生命 生命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9、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 执教者 谭浪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第八册第五组4篇课文的主题词是“热爱生命”,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表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能够让有限的生命表达出无限的价值。作者杏林子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

2、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理解,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表达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对现在这些作为“天之骄子”的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本文的作者杏林子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但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生命”这个话题是他们不能承受之重,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也有一定难度。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表达整合的教学思想,前面两篇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能够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

3、度。在教学之前,我就让学生搜集名人生命感言及身边感人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的思路: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结合事例,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诵读,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理解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目标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2、学习并使用准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4、学生通过课前查阅搜集相关材料,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2、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来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经历、见闻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教学难点:理解对生命的三点感悟,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收集相关生命的格言或感人故事、新闻等;课型:讲读课教学过程:一、(幻灯一)(方法及目的:自动播放命运交响曲,营造课堂气氛。)激情导入:1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

5、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2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相关生命的格言或语段读给大家听听? 生:说格言3师:是的,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杏林子的作品生命生命。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用相关生命的名言导课,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水平,调动学生的情感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文准备。】二、复习:1(幻灯二)(方法及目的:复习生字新词)认读词语:(请同学们快速连读两遍词语)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骚扰听诊器2(幻灯三)(方法及目的:通过区分字形,进一步巩固生字)区分字形:(请男生

6、读上面的字并组词,女生读下面的字并组词。)扰屈诊蹋限 撼拢茁珍踏狠 憾3复习课文内容:(1)分组比赛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写了哪三个事例呢?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板书,生齐读三个事例。)【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主观表达意向。】三、细读品味:1那作者是怎样从这三个事例中受到启发,一点点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同作者一起去感悟,思考。2飞蛾求生(1)谁先来读第一个事例?其他同学不过有任务的,边听边画出让你感到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思考体会到什么。(一生读第二段,其他人

7、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思考。)(2)(幻灯四)(方法及目的:通过探讨“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训练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你是从哪个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学生交流所画的词语或句子,谈感受。其他同学能够补充。预设:(幻灯五)(方法及目的:继续训练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你知道“极力”什么意思吗?(3)(幻灯六)(方法及目的: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同时,教会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我们看到的是“一只求生欲望强烈的飞蛾”,但是课文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听老师念:“只要我的手指稍

8、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这又是怎样一只飞蛾? 师: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 师:我再一用力,它就 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还要注重这样的句子。(4)同学们,飞蛾极力的想要求生,不过你们知道吗?一只飞蛾平均寿命只有9天,只有9天那!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在你的手中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小小的飞蛾为的是什么呢?(生:活下去)是呀!小飞蛾多想活下去呀!小飞蛾是多么( )生命啊!用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你对飞蛾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敬畏吧!(5)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我们都要活下去,努力地、坚强地活下去。让我们带着

9、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呼唤生命(生齐读:生命生命)(6)小结学习方法: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下两个事例。要求:快速读两个事例,画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学生交流学习。)【目的:深入文本,并培养学生使用已经学的方法自学自悟】3瓜苗生长(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收获。先看第二个事例“瓜苗生长”,请男生齐读。(幻灯七)(方法及目的:对“瓜苗生长”的事例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2)(幻灯八)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方法及目的:触及文本深处,感受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谁来汇

10、报你所画语句及你的体会?(3)师:是啊,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等条件,而这粒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隙里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震惊?(生:竟然)(4)“竟然”能够换成哪个词?什么意思?你能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的用法吗?(幻灯九)(选词填空:竟然 依然 显然)(方法及目的:抓住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实行词语训练)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能够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句子。【抓住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实行词语训练】(5)师:瓜苗的不屈

11、向上,让我们感到生命是( )的?(板书:顽强)(6)师:是的,在任何困难下,只要你不屈向上,生命一定能创造奇迹。让我们带着顽强勇敢,再一次呼唤生命(生齐读:生命生命) 4小结写作方法:作者在前面两个事例中写了小飞蛾而没写大象。写了小瓜苗而没写大树,看来“小”的事物更能突出生命的伟大。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加以使用。5静听心跳(1)小动物、小植物为了生命不屈向上!更何况我们人类?我们接着学习第三个事例。(2)谁来汇报第三个事例你所画的语句及体会?预设:(幻灯十)(方法及目的:继续训练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

12、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能够好好的使用它,也能够白白的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生谈体会,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给予准确的评价。)(3)体会自己的心跳同学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胸口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心跳的声音!(课件播放心跳的声音,生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学生通过聆听心跳的声音,感受生命的跳动和生命的美好。)这样的心跳在你胸膛里跳动了10年,你以前注意过它吗?这样的心跳在你胸膛里跳动了3650天!你以前注重过它吗?这样的心跳在你胸膛里跳动了87600个小时,你以前聆听过它吗?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幻灯十一:读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3、。)(方法及目的:反复读,领会生命的独一无二的重要性。)(4)(幻灯十二)(方法及目的:理解“糟蹋”这个关键词。)你能够好好地使用它,也能够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糟蹋”是什么意思?(浪费)你能用“糟蹋”说一句话吗?(5)好好使用生命就是(珍惜)生命,白白糟蹋生命就是(浪费)生命。作者写了这两种生活态度,她选择了哪种?(珍惜生命)你从这个事例的那句话看出来的?生:“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板书:负责)(6)(幻灯十三)(方法及目的:比较“必须”和“不得不”,让学生深入领会杏林子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和决心。)你能把这句话换成双重否认句吗?哪句更好?为什么?“不得不”好像有人强迫,不一定是

14、自己愿意的。“必须”是作者自己决定的。说明作者的态度很坚决。 (7)那我们就用坚定果断的语气读一读这个句。(生读)语气再坚定些。(生再读一遍。)(8)师:作者再次悟到生命就是自己那沉稳有规律的心跳。于是,作者坚定信念,一定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生命(学生齐读:生命生命)【设计意图: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感悟,主要采取抓住语言训练点,朗读训练点的方法,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6感悟升华(1)(幻灯十四、十五)(方法及目的:补充介绍杏林子,结合作者的经历,进一步感受生命的意义。)学到这儿,老师必须再次向你们介绍课文的作者杏林子。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整整50年时间哪!多少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