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222697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崇左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其他 (共2题;共15分)1. (10分) (2017七下房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宵”本义为夜晚,是一个的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元宵节是_节日。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

2、”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但是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和“宵”字形相近的有“霄”。只要把握住它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1) 对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怒发冲冠(un)“上”字的笔顺是: 丨B . 怒发冲冠(un)“上”字的笔顺是: 丨C . 怒发冲冠(un)“上”字的笔顺是: 丨D . 怒发冲冠(un)“上”字的笔顺是: 丨(2) 下列词语书写的一项是( )A . 气冲霄汉通霄达旦九宵云外B . 气冲霄汉通宵达旦九霄云外C .

3、 气冲宵汉通宵达旦九霄云外D . 气冲宵汉通霄达旦九霄云外(3) 把下列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4) 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灯月千家晓下联:A . 山野万里香B . 秋高半月明C . 笙歌万户春D . 一街太平歌(5) 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的词。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项是( )A . 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B .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C . 孔夫

4、子的背包书呆子D . 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2. (5分) (2017九下罗庄期中) 把下面的三个短句变换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二、 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 (2016七上桐乡期末) 古诗文默写。春潮带雨晚来急,_。(韦应物滁州西涧)_,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赵翼的论诗中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的诗句是:_,_。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

5、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7邹城模拟)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意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_温故知新 舍生取义 愚公移山 择善恶从 任重道远 诲人不倦一鼓作气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5. (10分) 客中行【唐代】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1) 第一、二两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 从第三、四两句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精神状况?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6. (17分) (2017九下兰陵

6、期中)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

7、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 解释划线的词语。及鲁肃过寻阳_;恐已暮矣_;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2) 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 . 何不炳烛乎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C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少而好学,如日出

8、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两文都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B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和“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两句都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C . 甲文中,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这最后一笔,进一步从正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D . 乙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5)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7. (15分

9、) 阅读水是最好的药中的几段文宇,完成下列小题。我们对水了解很多,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水在身体内的运行,会惊讶地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在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75。正因为如此,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

10、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可这些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还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由此,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从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产生溃疡,血

11、压升高;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信号“闭嘴”,就会铸成大错。(节选自水是最好的药一书)(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第自然段中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如何运作的,请简单概述?8. (25分) 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小题。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

12、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我再讲一个故事:

13、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

14、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1) 用简短的话概括前两个故事的内容。(2)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 第三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 第一个故事说“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说“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歉疚”“内疚”有什么区别?(5) 文章开头结尾都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有什么作用?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