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22590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编者: 李颖秋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目的、内容及评价;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目的内容及评价;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看书,归纳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目的及内容,分析讲解其利弊;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辨证地评价斯大林经济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新经济政策的形成过程,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难曲折性;通过讲解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说明必须不断调整和变革经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 教学难点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斯大林

2、体制的弊端。【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课件及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进入新课 】第三单元知识脉络: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但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所以要突破要创新。俄国率先突破,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史无前例的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但后来形成的斯大林经济体制,由于自身的超越生产力的缺陷,并被逐渐模式化、固定化,失去活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后虽经数次改革,但仍积重

3、难返,收效不大,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而中国的改革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却卓有成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挽救经济危机而诞生的罗斯福新政,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突出特点,实现了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与调整,使疾病缠身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二战后发达国家仿效美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使黄金时期应运而生。探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考1: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何种处境?苏维埃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卫革命成果?干涉、叛乱、扼杀、严峻。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后来习惯上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考2:什么叫战时共产主

4、义政策?它实行的目的都有什么?含义: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目的:赢得战争胜利、直接到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思考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有哪些?怎样认识评价它?内容:余粮征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认识评价: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战后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因为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显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幼稚。思考4

5、:为什么显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幼稚?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它挫伤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失败的,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思考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最终结局怎样?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逐步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究2:新经济政策:1、背景目的:亟须恢复、农民不满、国家不能领导组织。目的: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实施:1921年 俄共(布)十大3、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

6、小企业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4、实质:是为了适应苏俄低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表明了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思考1:新政策有哪些特点?(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和 货币流通)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

7、式存在思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有哪些不同?背景不同:战: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政权,新政权面临严重危机。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误,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内容不同:影响不同:战: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新:找到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探究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思考1:斯大林经济模式何时形成?怎样形成?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而形成。思考2:斯大林经济体制主

8、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调节手段: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管理手段:行政手段思考3:如何评价斯大林经济模式?使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长期落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伤农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思考4:如何认识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新体制有利也有弊,曾经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产生过一定

9、影响。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问题也多多。思考4:斯大林经济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在一定时期内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适时调整,兼顾产业平衡发展以及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当经济体制阻碍经济发展的时候,必须及时进行改革,给企业以活力和竞争力。而不能将其模式化、固定化。知识链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阅读与思考: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符合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10、正确途径。僵化: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被固定化、模式化,而且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呈现越来越多的弊端。问题: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实际,抑制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解析与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布哈林的罪名是否成立,为什么?不成立。因为布哈林的观点是以俄国现实为出发点的正确观点。俄国革命是经济落后国家的低级类型的革命,进入社会主义只能是逐渐地“和平深入”,新经济政策与之相吻合。布哈林的罪名是他的反对派把经济理论的探讨同阶级斗争相联系后强加给他的,是党内斗争的结果。自我测评:1、苏俄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哪些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调

11、整?它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由普遍工业国有化到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用允许自由贸易取代食物配给制;用按劳分配取代强制劳动。2、简析斯大林体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要注意比例平衡;要把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重;要注意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要给予地方和企业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小 结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内容、评价二、 新经济政策背景目的、内容、评价三、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2、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与问题3、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