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215567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策略 语文课程是学生开始接触知识的重要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新课程教学改革之后,儿童文学更多地融入语文教材,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课程中的儿童文学教学值得重视和研究。一、对小学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缺失。研读目前的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文学作品数量少,儿童文学作品更少,随着小学年级的升高,儿童文学作品骤减。从内容上来看,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经过删减或改编,变成了短小、单薄的教材体。从编排上来看,以成人的角度居高临下编排教材,道德教化痕迹过浓,不能贴近儿童生活。从体裁上来看,文体单调,以儿歌、

2、童话居多,儿童小说、科幻小品等诸多儿童文学体裁未进入教材视野。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单篇零散,很少以“儿童文学”的名义集群呈现,课标提出的读整本的书,教材更是几乎就没有涉及。2.儿童文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缺失。在教学中即使面对儿童文学作品,多数教师仍偏重于认知教育,而且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忽略了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与少年儿童在想象力、创新精神培养上的内在联系。教学缺乏趣味性、文学性、人文性,缺乏儿童视角,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严肃、规整的课堂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标准、单一的答案磨灭了儿童的灵性,琐碎、枯燥的训练消磨了儿童的悟性。忽视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简单化、模式化的教学禁锢了儿童的思想和活

3、力,削弱了儿童的阅读兴趣。二儿童文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儿童喜欢阅读,让儿童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儿童文学阅读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关注儿童的阅读体验与感悟、思辨,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式,最大化地提高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从阅读兴趣、习惯、方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效地实现课内外沟通。1.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让学”:让学生充分地阅读群文,真正去阅读,学习、掌握更多的实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让学生深入思考,真正去思考,学习、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让学生交流、讨论、分享,真正

4、去讨论,智慧碰撞,观点交锋,实现集体建构。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给材料。准确设置教学目标,设计议题,精心选择文本,用清晰的线索组文建群。二是给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地保障学生自读自悟、质疑探究、讨论分享的时间。三是给方法。在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探索欲望后,适时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聊书”,运用整合、比较、甄别、筛选、判断、评价等一系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比较力、判断力。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建构意义习得方法自我检测”,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群文材料做适度调整。常见的方式有:(1)以“一”带“多”,立“一”举“多”。以课文为依

5、托,巧妙设置链接点,拓展延伸开去,带出多篇材料阅读,实现课内外衔接。(2)“一”主“多”从,众星拱月。以阅读某个文本为主,从不同角度链接多个文本,补充材料,通过阅读多个文本加深理解,解决某方面的疑惑,丰富认识等。(3)举一反三,迁移强化。从引导、扶放走向自主,从单文走向群文。(4)举三反一,异中求同。阅读多个文本,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再迁移运用。(5)读写结合,读中学写。阅读多篇,悟法;尝试习作,学法;交流分享,得法;自主写作,用法。(6)对比“冲突”,质疑探究。阅读具有对比性的群文材料,发现矛盾冲突,提出疑问,设计阅读方案,锁定目标细读深思,合作探究,解疑释惑。2.巧借书屋,架设课内课外阅读

6、的彩虹桥。我们认为,研究儿童阅读必须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这两个问题。我们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将“读什么”与“怎么读”结合起来思考,提出让儿童文学与群文阅读牵手,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让最适切的内容与高效的策略实现对接。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高年段配合单元专题设立“课外书屋”这一栏目,其着力推荐的书,大都来自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推荐的书目,是适合学生儿童阅读年龄、阅读层次、阅读兴趣的书。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我们该怎样巧妙地利用“课外书屋”中推荐的儿童文学名著,倡导一种行之有效的班级“板块式”读书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

7、活动进行有效地牵引?这样做是否可以弥补前面的遗憾? 笔者所阐述的班级“板块式”读书会是介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间的一种形式,并不仅仅局限在一节45分种的课堂上开展读书会,而是在老师计划性地规划和指导下,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且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进一步地自主延伸和拓展,可以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可以是课堂上,也可以是回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建一个个“板块式”的阅读活动的交流反馈平台,引领师生同读一本书,共享阅读的乐趣。 那么,怎样才能巧借“课外书屋”,在班级中构建“板块式”读书会,引领师生共同遨游在儿童文学经典的道路上呢?笔者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

8、教材中“课外书屋”重点推出的课外儿童文学名著绿山墙的安妮班级读书会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板块一:率先阅读,抒写阅读手记,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孩子阅读的兴趣,需要我们来点燃。正如有句名言所说:“教育的智慧不是汲取而是点燃。” 记得在开展绿山墙的安妮读书会之前,我依照以往惯例,抢在学生之前先把书本细细地欣赏了一番。我便萌生了这样一股愿望: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来阅读这本书,一起走进安妮的人生故事,一起探讨共同属于他们(她们)这个年龄世界的关于成长的秘密我要让孩子们从红头发孤儿安妮艰难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成长没有捷径可言,只有正直、坚强、乐观、无私、奋斗、

9、宽容、健康地活着,才能从无知走向成熟,从简单走向丰厚。我要用我自己的阅读激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于是,我这样告诉孩子们:它,是一本引领着宋氏三姐妹成长的励志文学经典。 它,是赋予了青年时代的希拉里克林顿勇气的故事。 它,是点亮JK罗琳创作灵感的动人小说。 它,是一部特别适合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子阅读的文学经典。 它,它就是十二册教材中郑重推荐的阅读书目加拿大女作家蒙哥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 同学们,当老师手捧着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时候,爱不释手。这是加拿大作者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孤女长大成人的故事,展现了人物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品格。隽永清新的文字,荡涤着

10、我的心灵,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读来引人入胜,牵动着我的心。令人心疼的安妮,令人喜爱的安妮,令人敬佩的安妮情不自禁地想亲近她! 这本书,之所以长流不衰,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仅因为它坎坷的人生故事,美好的人物心灵,更因为作者蒙格玛丽用优美的文字,细腻地描写,呈现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那是虽苦涩却甘甜,虽清冷却温馨的沁人心脾的纯美境界,是值得一读的精品! 如今,这本书仍以多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班将划分成了五个组,开展一个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老师和你们一起携手走进绿山墙的安妮的人生故事.也许,能带给我们别样的收获呢! 有了这样的引领,有了这样的示范,有了这样的点燃,学生自然也跃跃欲试,买书、读书,热情高涨。总之,现阶段的小学生的儿童文学方面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针对这种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儿童文学的习惯。课堂上要积极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儿童文学方面的作品应该进行一定筛选,以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