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05255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要求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职业暴露概念、职业暴露局部处理方法、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及标准预防概念。医务人员应熟悉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避免发生医疗锐器伤和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流程,了解锐器伤发生特点及危害。预防针刺伤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2倍3倍。更精确的数据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美国医疗机构疾病检测的统计结果:经皮暴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0.3%,发生针

2、刺损伤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2%,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6%30%。这些看似不高的感染比例,如果乘以职业暴露的总数量,就会变成不可忽视的数字。国内一项文献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来自23个城市229家医院的19171名护士报告,81.37%的护士在过去1年中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刺伤。锐器伤发生特点L护理人员占绝大多数2.年龄小比年龄大的多3,工龄短的比工龄长的多4.针刺伤占绝大多数5.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造成6.用后的锐器没有按规定放置造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L自我防护意识淡薄。2.存在着错误或不规范操作行为。3.工作中思想不集中。4,使用锐器及其废物处理不当。5,环境不良因素,如职业空间拥

3、挤、室内光线较暗等。6.未提供安全器具。如何避免发生医疗锐器伤L要树立标准预防理念,强化自我防护意识。2.禁止手持针等锐器物随意走动;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的针头;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禁止使用后的针头进行回帽操作。3.进行开安瓶操作时,应使用手套或指套,如有碎玻璃粘在手上,应及时用流动的水冲洗,禁止用力擦拭。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如何避免发生医疗锐器伤5.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医疗锐器应放在锐器盒内,锐器盒要有明显的标识,放在安全的区域。6.正确使用屏障技术。7,发生锐器伤及时报告。8.参加预防锐器伤的培训。您必须停止这些危险动作!您必须停止这些危险动作!您必须

4、停止这些危险动作!意外暴露应急处置程序意外暴露一旦发生,应尽快对暴露部位采取局部紧急处理并按报告流程进行上报,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局部处理(一)医务人员如不慎被利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碘伏原液或安尔碘)进行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垂直挤压。局部处理(二)如为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表面应立即用肥皂等清洗,再用清水、自来水冲洗;如溅入口腔、眼睛等粘膜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皮肤或生理盐水冲洗

5、黏膜伤口旁端挤压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碘伏、酒精消毒或碘伏反复冲洗粘膜报告院感科并进行网络直报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发生事件后的2小时内,科主任或护士长向院感科报告(8小时之外或节假日报告院感科科长XXX,电话:139XXXXXXX,并进行网络直报。预防感染的原则: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又称为双向预防,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既要预防疾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注意无论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把用过的注射器放到专门的容器中,统一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