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205037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学习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课前准备】器材:小瓷碗、筷子、脸盆或水桶、小石块2个。【学习过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一: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1、将手指放在喉咙处,感受说话时手指和喉咙的感受。2、用筷子敲击盛有水的瓷碗,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水面的变化。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活动二:把声音显示出来1、将小石块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瓷碗中央,观

2、察水波。2、自习观察教师实验,观察声音的波形。结论: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活动三:传声试验1、我们能够听到老师上课的声音,说明: 能够传声。2、将两个石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并相互敲击。我们能够听到石块敲击的声音吗? 。说明: 。3、一位同学用筷子敲打桌脚,另一位同学能够听到筷子敲打桌脚的声音。如果这位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他还能听到声音吗? 。说明: 。4、仔细观察教师实验。说明: 不能传声。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 ,(包括 、 和 ), 不能传声。声音传播有多快阅读课本P2729,回答: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 。一般来说,声音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气体中的 。在常温

3、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在同种介质中,声速还跟 有关。想一想:1、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2、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万年失聪,他是怎样听见琴声完成创作的?为什么?【课堂训练】1、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 。2、航天员在太空漫步时,他们即使相距得很近,交谈也必须要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 的缘故。3、2014年,我国鲁甸发生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还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

4、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4、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5、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中充满水,甲在钢管的一端敲击钢管,乙将耳朵紧贴在钢管的另一端能听到几次敲击声?依次由哪些介质传播的?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 s。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发声

5、体的振动频率有关。3、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声音的特征-音调。难点:探究决定音调的因素。【课前准备】器材:直尺、梳子、硬纸片、最粗和最细的琴弦各一根【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_ ,介质包括_、_、_,_不能传声。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更_。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m/s(二)独立预习1、物理学中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叫做 ,用 表示,它的单位是 。如果声源每秒振动1次,它的频率就是 。某声源频率是50Hz,表示声源每秒振动_次。2、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是 Hz到 Hz。(三)小组

6、研学活动一、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观察到的现象:钢尺伸出桌边越短,钢尺振动得越 ,听到声音的音调 。(2)用硬纸片分别快慢不同地划过梳子的齿,比较声音的音调。以上两个实验说明: 。(3)用波形比较频率认真观察教师实验。结论:频率越高,音调越_;频率越低,音调越_;活动二、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准备几根不同的琴弦,拉紧。拨动弦的中部,就可以看见弦的振动,并听见它发出的声音。请试一试,在分别只改变弦的长度、粗细、

7、松紧程度等不同情况下,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什么变化?【课堂检测】1、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不一样,主要是由于声源的振动_决定的。2、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1/2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的与声音有关的结论是: 。3、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音色 D振幅4、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变

8、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学习重难点】重点:1、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大特征进行辨别。难点:探究决定响度的因素。【课前准备】器材:泡沫塑料颗粒、橡皮筋【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 ,音调 ;声源振动的频率 ,音调 。2、弦乐器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 、 和 有关。 并且琴弦越 、越 、越 ,音调越高。(二)小组研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9、?活动一: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1、在桌面撒些泡沫塑料颗粒,先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泡沫塑料颗粒的跳动幅度;然后用力敲击桌面,再观察泡沫塑料颗粒的跳动幅度。通过观察泡沫塑料颗粒的跳动幅度,直接反映出桌面的振动幅度。桌面的响度跟桌面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2、将橡皮筋拉紧固定在文具盒或书本上,先小幅度拨动橡皮筋,再大幅度拨动橡皮筋。听一听,哪种情况的响度大?想一想,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讨论:坐在讲台旁边的同学和坐在后排的同学听到老师声音的响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论:响度与 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 ;响度还与 有关。活动二:用波形比较振幅认真观察教师实验。结论:振幅 ,响度 ;振幅 ,响

10、度 。在声学上,人们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是 。声音的品质音色阅读课本P3638,回答: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及 等因素决定的。【学习训练】1、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的响度大,_的音调高。2、人们常说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是高低是指声音的 。“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 来区分不同的人。3、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

11、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5、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6、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

12、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知识,在音乐和建筑方面的应用,了解超声和次声的应用。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学习难点:如何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区分乐音和噪声。【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声音的三个特征为 、 、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物体振动的 ,音调就越高。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 有关。(二)课前预习请认真阅读课本P3943。1、声音与音乐音乐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读教材,了解音乐对我们的作用。2、声音与建筑:(1)为什么回音壁能将声音多次发射形成多次回声呢?三音石又是怎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