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二首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045106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二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宋词二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宋词二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宋词二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宋词二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词二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二首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词二首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提高朗诵水平。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升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领悟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和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的旷达洒脱情怀。教学难点感悟苏词感情激荡、气势雄壮的主旋律,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的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

2、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乱世出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让后来人品。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是哪些英雄人物呢?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驰马射虎的孙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

3、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问一:苏轼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来朗读,在诗词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二、朗读1全班齐读。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2名家范读。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问二: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指导诵读: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当读

4、得铿锵有力,读出豪壮之气,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句应读得洒脱,不要作低调处理。(先学生读,老师鼓励、纠正;学生再读,老师再鼓励、再纠正;老师范读;最后学生读。)三、感受景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阕)2提问:上阕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3提问: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雄浑壮阔的意境?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极为广阔邈远的时空背景。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

5、峭。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四、感悟人(一)体会周瑜形象1问:这样的背景下,写出了怎样的周瑜?学生找出有关周瑜片段的描写并朗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关键词:“公瑾”(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初嫁”(与“出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2教师点拨: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

6、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羽扇纶巾”(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谈笑间”(作为统帅的周瑜从容、沉着、举重若轻。)一个青年将领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二)感悟苏轼1对比周瑜、苏轼。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我们所认识的苏轼

7、是才华横溢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位列“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

8、惆怅与失意。2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读后五句,评述大意。注意理解苏轼的旷达之情。“多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壮志难酬的感叹。“人生如梦”虽不免消极,也只是一闪而过(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精神),下面的转语“一尊还酹江月”便冲破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正如前赤壁赋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对人生宇宙的朴素辨证思想,使作者得以自我排遣。

9、比较阅读,深化理解。就同一时期的作品来看,苏轼又何尝完全消沉过呢?举东坡诗和浣溪沙词为例。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东坡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分明是一个屡险如夷,以险为乐,不甘平庸,不甘寂寞的形象,哪有悲凉消沉的影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展示了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

10、的诗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五、延伸比较古人今人都常有以梦入诗文的,怎样理解这种现象呢?我们要根据具体的作品来具体分析,更要根据作家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境界来作出切合实际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如下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作比较分析。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4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

11、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著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六、诵读体验七、归纳总结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

12、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八、课堂延伸1背诵全诗。2对比赏析苏轼其他作品学了赤壁怀古,我们领略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有人说:苏词“短于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请你听听苏轼的另一些词。想当年科场得意,天子赏识,一时仕途似锦,是如何的意气奋发、慷慨激昂?(出示朗诵)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描写恋情、伤感的词,则又委婉而细密。如悼亡之作:(出示朗诵)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