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尚志市一面坡中心校刘秀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203242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周长尚志市一面坡中心校刘秀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圆的周长尚志市一面坡中心校刘秀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圆的周长尚志市一面坡中心校刘秀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圆的周长尚志市一面坡中心校刘秀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圆的周长尚志市一面坡中心校刘秀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的周长尚志市一面坡中心校刘秀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周长尚志市一面坡中心校刘秀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尚志市一面坡镇中心小学 刘秀杨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三、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

2、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重难点1、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2、较为精确地测量圆的周长,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五、教学准备红色和黄色卡纸、剪刀、直尺、双面胶带、小组测量记录表、计算器、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回顾旧知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有关圆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让学生放开说一说)2、比赛激趣,在操作中认识圆的周长师:请男同学在红色卡纸上面画半径为6厘米的圆。女同学在黄色卡纸上画直径为6厘米的圆。师:下面我们利用卡纸上的圆进行一个男女生对抗赛,比赛规则

3、是:请用剪刀围绕圆的边缘将刚才所画的圆剪下,比一比谁剪得最快。师宣布比赛结果,女生获胜!男生提出异议:比赛不公平。教师顺势板贴男生和女生各自剪出的圆追问:为什么不公平?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两个圆的周长,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教师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合作学习 探索规律1、初步形象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目标锁定黑板上的两个圆:男生剪的圆的半径是6厘米,直径就是12厘米,女生剪的圆的直径是6厘米。提问:你能用 “越.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关于圆的周长的话吗?生1:圆的周长越长,直径越长。生2;直径越大,圆的周长越大。2、激

4、发探究兴趣,寻找探究方法师:看来,圆的周长与直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淘气根据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PPT出示:正方形的周长除以它的边长等于4,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也等于4。你们同意吗?学生议论,师:事实胜于雄辩,最好的办法是我们来验证一下,就以同学们刚才剪的圆作为实验的对象,思考一下,在小组中讨论后,拿出一个实验的方案。3、汇报实验方案,测量圆的周长生:我们先量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相除一下,就可以证明!师:可是圆形物体,圆溜溜的周长不是容易量的,有办法吗?小组先讨论一下。在生表述后,教师幻灯出示: 化曲为直(1)、胶带缠绕拉直法:用双面胶带纸或线绕圆片一周,剪去多余部分,

5、再展开拉直量出它的长;(2)、直尺圆片滚动法:把圆片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它的长度。师小结:放在直尺上滚动,不太容易,稍不注意,量得就不精确了,加上我们的圆片比较大,这个方法有些不合适,为了实验的准确,老师建议你们用缠绕拉直法。三、实际动手,发现规律:1.明确要求:圆的直径我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黄色圆形红色圆形2.生利用

6、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投影展示)(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3.刚才同学们已经对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再进行测算,结果还会怎样?课件演示:一元硬币,先用三面夹击法测量出它的直径,再用红线描出周长,然后周长化曲为直,用直径量出它的周长,是三倍多一些。4、师根据得出的结果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5、课堂小结,得出规律师:由此看来淘气的判断是错误的!课件出示:实际上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都是3倍多一点,我们把

7、这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周长直径圆周率3.14159263.14(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课件配乐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4.理解误差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根据学

8、生回答教师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C = d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板书: C = 2r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五、闯关练习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又获得了一样本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闯关,检验一下自己的所学吧!(课件出示)1、判断题。(1)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 (2)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 ( ) (3) = 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3、思考题:白兔、灰兔以同样的速度从同一地出发,外圈直径是40米,内圈直径是30米和10米,白兔沿外圈跑,灰兔沿内圈跑,谁早到终点呢?六、课内小结,扎实掌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9、你认为自己学的怎么样?你还有什么想法?【教学反思】:圆的周长是一节“老课”。以往在教学这课时,我常感到教学时间不够。再次讲这课我注重以下两点的尝试:1、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有效节省教学时间这节课我先以“你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谈话导入,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为新授做了铺垫。接下来,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借不公平比赛,让学生通过圆周长的表象,明确圆的周长概念。通过用“越.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关于圆的周长的话,使学生意识到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接着出示问题探究发现,环环相扣,逐步逼近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使课堂节奏紧密。2、以问题驱动,有效开展合作探

10、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运用“问题解决”思想,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较好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3、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有些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比如在探讨测量方法时,学生的办法说了好多,而我却因为顾虑课堂时间的关系,还不敢完全放手。学生说时,我的耐心还不够,学生许多想法很好,但我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没有让学生都说一说,也没有让学生按自己的测量方法操作。【总评】:1、巧用“问题解决”思想,激发探究兴趣本节课教师在导入时以“不公平的比赛”切入,首先通过画圆、剪圆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

11、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倍数关系呢?教师在这里没有让学生不着边际的猜测,而是出示书上淘气与笑笑的对话情境,请同学们判断“淘气说:“正方形的周长除以它的边长等于4,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也等于4。”你同意吗?从而激起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知识的欲望,从短暂的课堂时间里挤出充足的探究时间。2、重视学生课堂探究活动参与度教师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在发现认识圆周率这一过程中,让每一位学

12、生参与都操作活动,并通过实验、记录、分析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从而引出圆周率,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可以说,每个知识点的发现,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结论。探索,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达到了最大化。老师让学生在探索和观察中发现规律,继而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自然水到渠成。整堂课,结构清晰自然,环环相扣,语言组织严密,条理性强,3、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探讨测量方法时,老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办法说了好多,而老师却还不敢完全放手。学生许多想法很好,但老师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没有让学生都说一说。而是建议学生之运用一两种方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