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03153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精要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的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1)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定义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挤压或张裂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岩层变化水平位移,弯曲变形。隆起或凹陷对地形的影响碰撞挤压,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和大西洋的扩张

2、。青藏高原和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的变动。相互关系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分类:岩浆侵入和岩浆喷出。影响: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形成喷出型岩浆岩。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时才可以塑造地表形态。(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类型:按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和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如地震或火山喷发)。4.对地形的影响: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

3、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体:主要有风、流水、冰川、生物等。3.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碎,碎屑物残留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珠穆朗玛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等沿海地区(如海南的天涯海角)堆积作用冰川堆

4、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出山口、河流的中下游、河口(如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如新月形沙丘)和沙垄等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海水堆积形成沙滩沿海地区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风化和侵蚀对地表进行破坏,把物质从高处搬到低处堆积起来,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5.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1)二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变化起作用。(2)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3)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 类成 因

5、地质作用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内力作用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内力作用沉积岩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的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外力作用变质岩原有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变质作用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即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号码地质作用原物质生成物质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浆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沉积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岩重熔再生作用各类岩石岩浆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痕迹: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