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检测管理制度0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202682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漏检测管理制度0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泄漏检测管理制度0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泄漏检测管理制度0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泄漏检测管理制度0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泄漏检测管理制度0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泄漏检测管理制度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漏检测管理制度0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泄漏检测管理制度XXXX 集团有限公司XXXX 集团有限公司泄漏检测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 XXXX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 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 效预防控制和管理泄漏,防止煤化工事故的发生,实现生产装置 “安、稳、长、满、优”运行,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的煤化工企 业(以下简称各企业)。第三条 编制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 见安监总管三201494号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TSG D9001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 50493-2009 石油化工可燃

2、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 计规范AQ/T 3034-2010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 3046-2013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 4208-2010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第四条 管理原则(一)化工泄漏管理主要包括泄漏检测与维修和源设备泄漏 管理两个方面。(二)要通过预防性、周期性的泄漏检测发现早期泄漏并及 时处理,避免泄漏发展为事故。(三)配备监测仪器、培训监测人员、建立泄漏检测目录、 编制泄漏检测与维修计划、验证维修效果等。(四)源设备泄漏管理工作包括:泄漏根原因的调查和处理、 泄漏事件的评定和上报、泄漏率统计、泄漏绩效考核等。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第五条 集团公司制

3、定泄漏管理制度,指导各企业不断改进 和加强泄漏管理。第六条 企业按本规定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全面负 责泄漏管理。第七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是泄漏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 定泄漏管理制度;负责本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考核管理。第八条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泄漏的分级指导及泄漏处 理。第九条 企业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前期设计资料审查统领,从 源头上保证密封设计达到相关要求。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第十条 泄漏是指生产物料、中间产物、终产物以气体或液体 的形式,通过多种类型的连接点(例如法兰、螺纹连接等,)或通 过容器、反应器、换热器、塔器、管道、压缩机、机泵、法兰、阀 门、管件、仪表和特定类型的工艺设备

4、的缺陷,非计划不受控制的 进入外界环境。第十一条 化工企业泄漏的表现形式。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泄 漏主要包括物料的逸散性泄漏和各种物料的源设备泄漏两种形 式。第十二条 泄漏源是指含有危险化学品的设备、管道本体, 设备之间、设备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部件。第十三条 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使用专用测量仪器,对生产 装置的压缩机、泵、搅拌器、阀门、接头、安全阀、管线开口、 采样系统、仪表系统及其他设备的泄漏位置进行检测,并根据检 测结果对超过排放限值的部位进行修复。第十四条 泄漏管理清单是指企业建立的、具有泄漏风险的 泄漏源的列表,包括泄漏源的名称、位置、类别、类型等信息, 企业管理人员根据清单,对泄漏源进行周期

5、性的检查、检测和维 护。第四章 泄漏分级与管理第十五条 企业应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 过程进行泄漏源按危险化学品名录和 GB18218 进行风险辨 识。按TSGD0001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分级。可 分为一、二、三、四级。前三级分别对应风险分析对象或泄漏源 的检测周期要求是1 个月,3个月,12 个月。第十六条 分级要求如下:(一)符合下列条件,泄漏源为一级:1 泄漏源所属管道等级属于 GC1 级,设备属于三类设备;2 介质有腐蚀性或有冲蚀可能性;3 易挥发、有毒、有害介质;(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泄漏源为二级:1 泄漏源所属管道属于 GC2 级,或设备属于二类设备;2

6、符合一级要求中两项要求的。(三) 一级及二级以外的,属于 TSG D90001 监检的管道或设 备的泄漏源。(四) 其它泄漏。其它均泄漏源均为四级;(五)企业根据物料特性,结合风险辨识方法,特殊介质分 级按企业要求进行升级管理。第十七条 优化装置设计,从源头全面提升防泄漏水平(一)在设计阶段,要全面识别和评估泄漏风险,从源头采取 措施控制泄漏危害。尽可能选用先进的工艺路线,减少设备密封、 管道连接等易泄漏点,降低操作压力、温度等工艺条件;在设备和 管线的排放口、采样口等排放阀设计时,要通过加装盲板、丝堵、 管帽、双阀等措施,减少泄漏的可能性,对存在剧毒及高毒类物质 的工艺环节要采用密闭取样系统

7、设计,有毒、可燃气体的安全泄压 排放要采取密闭措施设计。(二)企业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备选型,属于重点监控 范围的工艺以及重点部位要按照最高标准规范要求选择设。计要考 虑必要的操作裕度和弹性,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要。根据物料特 性选用符合要求的优质垫片,以减少管道、设备密封泄漏。(三)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管道、法兰、垫片、紧固件选型, 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 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检验。选型不符合现行安全规范和强 制性标准要求的已建成装置,泄漏率符合规定的企,业要加强泄漏检测,监护运行;泄漏率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四)动设备选择密封介质和密封

8、件时,要充分兼顾润滑、散 热。使用水作为密封介质时,要加强水质和流速的检测。输送有毒、 强腐蚀介质时,要选用密封油作为密封介质,同时要充分考虑针对 密封介质侧泄露收集和处理,对高温热油泄漏要采取降温等防护措 施,对于易汽化介质要采用双端面或串联干气密封,并对泄露介质 进行收集和处理。(五)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 要按安全控制要求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联锁或紧急停车系统 和可燃及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联锁保 护系统要符合功能安全等级要求。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要采取相应 的安全技术措施,如高、低液位报警和高高、低低液位联锁以及紧 急切断装置等。第十八

9、条 系统识别泄漏风险,规范工艺操作行为(一)企业要依据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评价等中介机构对可能存在的泄漏风 险进行辨识与评估,结合企业实际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分 析,对风险分析结果、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进行分析,辨 识出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结合设备类型、物料危险性、泄漏量对 泄漏部位进行分级管理,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当工艺系统发生变更 时,要及时分析变更可能导致的泄漏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二)全面开展化工设备逸散性泄漏检测及维修。企业要根据 逸散性泄漏检测的有关标准、规范,定期对易发生逸散性泄漏的部 位(如管道、设备、机泵等密封点)进行泄

10、漏检测,排查出发生泄漏 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企业要实施泄漏检测及维修全过程管 理,对维修后的密封进行验证,达到减少或消除泄漏的目的。(三)企业要根据物料危险性和泄漏量对源设备泄漏进行分级 管理、记录统计。对于发生的源设备泄漏事件要及时采取消除、收 集、限制范围等措施,对于可能发生严重泄漏的设备,要采取第一 时间能切断泄漏源的技术手段和防护性措施。企业要实施源设备泄 漏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泄漏检查努,力降低 各类泄漏事件发生率。(四)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工艺参数大 的波动。装置开车过程中,对高温设备要严格按升温曲线要求控制 温升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

11、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热 紧;对低温设备要严格按降温曲线要求控制降温速度,按操作规程 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冷紧。要加强开停车和设 备检修过程中泄漏检测监控工作。(五) 企业要开展涵盖全员的泄漏管理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 泄漏管理意识,掌握泄漏辨识和预防处置方法。新员工要接受泄漏 管理培训后方能上岗。当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要对相关人员及 时培训。对负责设备泄漏检测和设备维修的员工进行泄漏管理专项 培训。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泄漏管理制度(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泄漏管理的工作目标,制定工 作计划,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资金投入,统筹安排、严格考核,将 泄漏管理与工艺、设备、检修、隐患

12、排查等管理相结合,并在岗位 安全操作规程中体现查漏、消漏、动静密封点泄漏率控制等要求。(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分管负责人为责任人、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明确的泄漏管理责任 制。(三)建立定期检测、报告制度,对于装置中存在泄漏风险的 部位,尤其是受冲刷或腐蚀容易减薄的物料管线,要根据泄漏风险 程度制定相应的周期性测厚和泄漏检测计划,并定期将检测记录的 统计结果上报给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安全管理部门,所有记录数据 要真实、完整、准确。企业发现泄漏要立即处置、及时登记、尽快 消除,不能立即处置的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设备泄漏台 账,限期整改。加强对有关管理规定、操作规程

13、、作业指导书和记 录文件以及采用的检测和评估技术标准等泄漏管理文件的管理。(四)企业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泄漏隐患排查、报告和治理工 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第二十条 全面加强泄漏应急处置能力(一) 建立和完善化工装置泄漏报警系统。企业要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和工 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等标准要求, 在生产装置、储运、公用工程和其他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物料泄漏的场所安装相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重点场所还要安装视 频监控设备。要将法定检验与企业自检相结合,现场检测报警装置 要设置声光报警,保证报警系统

14、的准确、可靠性。(二) 建立规范、统一的报警信息记录和处理程序。操作人员 接到报警信号后,要立即通过工艺条件和控制仪表变化判别泄漏情 况,评估泄漏程度,并根据泄漏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操 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报警及处理情况做好记录并,定期对所发生 的各种报警和处理情况进行分析。(三)建立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有效控制泄漏后果。企业 要充分辨识安全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泄漏的密闭空 间,应当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进行预案演练,完善事故处置物 资储备。要设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泄漏物料收集装置对,泄漏物 料要妥善处置,如采取带压堵漏、快速封堵等安全技术措施。对于 高风险、不能及时消除

15、的泄漏,要果断停车处置。处置过程中要做 好检测、防火防爆、隔离、警戒、疏散等相关工作。第二十一条强化考核(一) 企业要对泄漏台账、目标责任书、作业文件、现场检测 或检查记录等泄漏管理文件定期进行审核,对作业现场进行抽检抽 查,核实检测或检查记录的可靠性,对泄漏管理系统进行内部审计。(二) 企业要加强对泄漏管理过程、结果的检查考核,确保泄 漏管理实现持续改进。企业要按泄漏控制目标的量化要求对,各部 门和岗位的泄漏管理状况进行绩效考核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考核第二十二条 集团公司负责对相关企业泄漏管理进行监 督、检查,按照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考核。第二十三条 企业负责对各单位泄漏管理进行监督、检 查,按照企业相关管理规定考核。第六章 附 则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本制度由集团公司负责解释和修订。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