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992761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课题结构框架是对的,但感觉调查内容方面(交通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隐患、节假日安全隐患)不大好展开大田中心校 吴丽琴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隐患有效干预的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实践意义李岚清同志曾指出:“学校的安全工作始终要放在首位,人身安全都不保,还谈什么教育。”的确,人身安全是人生存的最基本保障。但是在现代社会,危机潜在或者随时都会发生。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意味着每天就有一个班级消失!1996年,国家教育部把每年

2、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已经把安全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安全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所以对学生进行校外的安全教育就刻不容缓,尤其是对农村的孩子。为各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提高教师、家长、学生的安全意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共同保障农村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使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更加安全、健康、舒适、温暖。那么,农村小学生校外存在着哪些安全问题呢?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为研究这些问题,笔者做了此次

3、调研。应结合所在学校探讨(二)调查背景作为一名在农村小学工作多年的一线教师,笔者深刻认识到农村小学生校外安全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的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具体体现在:1由于城市化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人口逐渐向城镇流动,一些村级小学,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村级小学生源大量减少,学额严重不足,致使农村村级小学校大量撤并。学生上学放学路途变远,有些学生为了方便,经常乘坐无证无牌农用三轮车。再加上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的马路越来越宽,机动车辆也日益激增,由于道路状况、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路人的素质等原因,道路交通事

4、故已成为造成农村小学生意外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随着城市的建设,农村不断得到开发,农村闲散人员都能就近找到工作。农村的外来民工也逐年增多,农村小学的外来民工子女人数骤增。农村学生家长工作的特点是节假日家长大多不在家,因此学生离校后,学校和家庭之间在安全管理衔接上留下了“真空”。家长对孩子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同时,农村小学生自身对危险缺乏识别和自救的能力,车祸、溺水、触电、外伤等危险事故时有发生。教育部在2006年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中,27.68%发生在城市,72.32%发生在农村,农村学校的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明显高于城

5、市。而这些意外事故中,61.61%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发生数量占全年各类事故总数的50.89%,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在大田镇农村各小学中进行一次调研,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农村各小学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隐患以及造成这些安全隐患原因,让大家都能认识到农村小学生校外所面临的安全隐患的严重性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危害,从而防患于未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网上可以搜索到原话2005年教育部还发布了一份名为幼儿园、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调查的报告。报告对幼儿园、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提炼出

6、安全事故容易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等等,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湖南省教育厅日前出台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内容融入中小学教育。建设凸显生命与健康关怀的校园文化。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实施安全教育的机制。类似这种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倡导的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实施安全教育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西昌市红旗幼儿园曾进行了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的研究,他们从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美学的角度培养幼儿尊重、悦纳、欣赏生命的积极情感,培养幼儿积极的安全应对能力。应该说,这是到目前为止对学生安全较为权威的专项课题研究,但缺乏对农村学

7、校校外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指导,稍显缺陷。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及步骤(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目标有些大,个人很难做到1、本课题的研究宗旨在加强校外的安全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2 、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3、能形成一套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

8、能加以推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是一种基础教育德育教育研究的范式,是一种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本课题力图以“研究调查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调查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课题有关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我们打算分别从农村小学生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状况、学生上学放学的形式、上学放学乘坐的交通工具、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等);农村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调查;农村小学生节假日安全隐患的调查(小学生节假日活动状况、小学生家庭安全隐患、小

9、学生家庭安全教育现状等)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的调研工作。为了增加调查的可信度,我们将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采用整体汇总的方法,从整体上做出分析与研究。3、样本的选择我们打算根据调研内容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在本乡镇农村小学中抽取了几所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了调研,其中有大田小学、奋进小学、下沙小学、白石小学、方家弄小学,我们的问卷将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思维发展水平,我们打算把本次调研的样本确定为三六年级的学生,并在上述5所小学三六年级中随机抽取一班进行调查。(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第一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前期准备阶段。制定实验

10、方案 ,落实课题、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2、第二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7月):实验研究阶段。按照方案实施,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3、第三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总结阶段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总结 ,做好结题工作。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农村小学交通安全隐患的调查感觉结论已下,生活安全、意外伤害包不包括?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农村小学生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我们对大田小学、奋进小学、下沙小学、白石小学、方家弄小学5所农村小学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调查后我们发现,农村学校基本上都在马路主干道旁边,学生出校门后,都要穿过马路。随着农村的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

11、中,农村的道路畅通,且马路越来越宽,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农村小学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压力不小。(二)农村小学生食品安全隐患的调查笔者调查的学校中,很多学校校门口都有小摊点,而且校门口的早餐店、小商店也比较多。小摊上很多都是自制一些油炸食品,如炸肉串、炸火腿肠、臭豆腐、鸡蛋饼特别受学生们欢迎。这些小摊的商贩都没有证件,对于这些油炸食物,很多是肉类,但这些肉的来源我们的确应该考虑一下。相比较而言,证件都很齐全的饭店都会有人怀疑用“地沟油”,更何况无证件的小商贩呢?另外,校门口的小商店中的很多小包装食品,5角、1元一包的食品很多都是伪劣、三无产品。笔者又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自己购买食品的现象比较普遍,半数

12、以上家长对孩子买零食的行为时管时不管,还有12%的家长则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而且学生们都表示食物很好吃,根本就没有顾及安全问题,也没有想到卫生状况,即使是有问题,吃的又不多不会有事。老师都表示告诉过孩子不要吃这类东西,但也不起作用。由此看来,在农村学校,学生的食品安全也同样存在隐患。(三)农村小学生节假日安全隐患的调查每到周末、假期,小学生就像放飞的小鸟,一下子脱离了学校和老师能监护的范围,农村家长没有周末和假期,形成对学生监护的一个真空期。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多水库、池塘、河流、海塘农村很多又在河边,由于公共游泳池建设滞后,一些池塘、江河、海塘边看不到安全警示牌,暗藏隐患,不知深浅的孩

13、童下水嬉戏,险象环生。在近一年中,我们学校就出现了2件学生在节假日非正常死亡事件,不能不说这是个惨痛的教训。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此处好像为对农村小学生安全隐患的有效干预策略,属于调查的建议和结论1.政府部门应加大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力度政府部门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要求,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例如可依托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中心学校或其他社会资源,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建立乡村少年儿童活动场所,为农村未成年人就近就便参加校外活动提供条件。社区应积极与所在地学校密切配合,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的主题教育、文体娱乐和公益服务等活动

14、,组织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校外生活。2上级部门制定学校安全考核体系,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而又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使学校安全工作有目标、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有落实,从而把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部门派发有关领导对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跟踪监管,并对农村学校的安全问题全面监管,如交通、饮食、硬件设施及周边环境等方面,确保每个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且要针对农村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引起重视(包括校外安全隐患),避免本本主义,发现隐患马上进行排查,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5、3.建立机制,制定预案,责任明确学校应建立健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抓防范、抓落实、抓重点,实现全校互动整体推进,通过抓班级,打基础,完善机制,促进各项措施落实;学校领导要把安全工作当成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紧绷安全工作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要结合周边环境、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减少损失,确保农村学生的安全;同时学校安全工作要严格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各种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做到责任到人、人员到岗、全员参与、措施到位,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

16、有人抓。4.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同时要求政府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与支持,邀请当地公安机关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加强对校门口及校园周边的卫生和食品质量的检查监督,确保学生的食品安全卫生;抓好学生的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孩子不乘无牌照车辆、农用车,在校门口马路上安放减速带,建立交通警示牌;能根据农村特点,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并制定教育计划,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措施。使学校内部安全秩序及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经营秩序规范有序。同时各级政府要努力构建平安农村,给农村公民良好的环境,可以通过安全知识宣传栏、发放安全资料,对村民进行安全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