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989752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章 水利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638座,总库容57.9亿立方米;建成大中型灌区177处,配套机电井9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11万亩,实灌面积1713万亩;累计解决和改善了182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227万亩;全省总供水能力达到75亿立方米;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5万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49.2%;建成小水电站168处,装机容量17.3万千瓦;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17万吨。第一节 水利发展“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为寻求解决山西水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重

2、大决定,集中力量实施了应急水源、农田灌溉、水保淤地坝、农村饮水安全、城乡节水、地下水及水源地保护等六大工程建设。“十一五”末,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实现,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80亿元,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五年规划之最。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奋力拼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5项应急水源工程基本完工,新增供水能力11亿立方米。农田灌溉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两处大型灌区相继建成,十大灌区续建配套和六大泵站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出台了灌溉电价水价补贴政策,引黄灌溉用水量由2005年的1.2亿立方米增加到5.8亿立方米,

3、2010年实灌面积达到1713万亩,较“十五”末净增513万亩。水保淤地坝工程扎实推进。重点开展了黄土高原淤地坝、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等重点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万平方公里,新增生态修复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2086座。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解决了1188万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水利部核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1092万人指标,并在全国率先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城乡节水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大力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创新节约用水体制机制。全省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7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地下水保护与汾河清水

4、复流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行地下水关井压采等措施,全省地下水位止降回升,2010年比2005年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0.56米。实施了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实现了汾河全河段不断流,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第二节 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按照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总揽,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

5、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进一步加强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改善城乡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状况和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增长,对供水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产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对抗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防洪、供水、排涝和水资源保护任务将更加繁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也

6、都需要水资源提供支撑和保障。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地表水利用不足,水资源配置能力偏低“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35项应急水源工程基本完工,加上已除险加固的百座病险水库和岩溶大泉引水工程,全省境内地表水供水能力达到37亿立方米,但由于水资源区域间调配能力不足,未能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总体安全保证程度和应急保障程度较低,目前全省境内地表水的利用量仅20亿立方米左右。二、黄河水资源利用不足,开发力度亟需提高国务院分配山西年可耗用黄河水量43.1亿立方米,2010年我省在黄河干流年提水量仅为8亿立方米,而其他沿黄各省都已达到或超过分配指标。这导致了我省沿黄地区发展面临“水瓶颈”

7、制约,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分配给山西的指标长期未能充分利用,将直接影响我省今后在黄河水量分配中的水权占有。三、地下水超采依然严重,供水结构有待优化地下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一般年份应充分涵养,干旱年份保障应急。多年来我省用水结构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超采严重,2010年超采量仍达5亿立方米。这种用水结构如得不到根本扭转,一旦出现类似光绪年间连年特大干旱,河流干涸,地下无水可抽,将失去以地下水资源保障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最后手段。四、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不强主要河流的防洪标准偏低,平川地区河道一般仅能防御5年一遇至20年一遇的洪水。

8、河道人为设障,挤占河道,泥沙淤积,导致河道行洪和洼地蓄洪能力普遍下降。尚有近400座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水闸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山洪等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能力严重不足。非工程防洪措施未得到普遍重视。五、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及水污染加剧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保护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全省目前还有5.5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有待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水污染加剧,导致河道断流,河流纳污、自净能力基本丧失,部分河段水体已失去使用功能,浅层地下水遭受大面积污染,深层地下水已出现水质变差的现象。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201

9、1年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1号文件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抓住国家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以山西大水网建设为龙头,以农田灌溉、饮水安全、河流整治、病险库加固、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为重点,开源节流并举、建设管理并重,加快实施水利富民工程,全面落实水利惠民政策,认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促进山西水利跨越式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实现共建共享,着力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

10、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促进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区域、城市、农村水利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

11、,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五是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着力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

12、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六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着力增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规范水事行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水管理的透明度、公信力和执行力,及时化解水事纠纷,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第三节 主要目标水资源开发利用。建成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区的十大供水体系,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供应,丰枯调剂、结构合理,稳

13、定可靠、配置高效”的山西大水网,到“十二五”末,全省供水能力提高到91亿立方米。民生水利。解决508.6万农村人口58万学校人口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完成中央规划内144座小(1)型病险水库、240座小(2)型病险水库和3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中央规划内6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农田实灌面积达到2300万亩。防洪抗旱减灾。全省堤防长度达到7000公里,达标率达到60%,其中级堤防长度达到200公里,级堤防长度达到500公里;完成列入全国规划的6条重要河流和90条重点中小河流的治理任务。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度达到60%;林草覆

14、盖率达到28.5%。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汾河实现常年全河段不断流。水资源节约保护。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53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6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00万亩;全省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基本满足供水水质要求,地下水位实现止降回升,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规定标准。第三章 水利发展和改革主要任务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一、建设山西大水网工程结合我省水源条件、河流水系分布特点及已建、在建水利工程布局,按照河湖连通、科学调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思路,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龙头,以天然河道和输水工程为通道,

15、以地表水、地下水、岩溶泉水优化配置为中心,以正常年份、一般干旱年、严重干旱年和特大干旱年不同水源调度为手段,构建覆盖全省重点保障区域的供水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六大主要河流和区域性供水体系为主骨架,通过继续完善或完成已建、在建工程,新建水源及水系连通工程,构建以黄河干流为取水水源、汾河干流为输水通道、大中型蓄水工程及泉水为水源节点、桑干河等天然河流及提调水输水线路为水道的水网框架,形成覆盖我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的山西大水网。第一纵为黄河北干流线,北起偏关县老牛湾,经已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规划的碛口、古贤水利枢纽,南至风陵渡,全长763公里。第二纵为汾河涑水河线,以汾河为主干,通过已建成的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将黄河与汾河连通,远期通过黄河古贤供水工程将汾河与涑水河连通,全长约800公里。第一横为朔州大同线,自万家寨引黄北干线连通黄河、桑干河、册田水库,向大同和朔州供水。第二横为忻州阳泉线,自万家寨引黄南干线连通滹沱河,经王家庄水库引水至龙华口水电站,通过龙华口调水工程向盂县供水,并可作为阳泉市应急供水水源。第三横为晋中北线,自潇河上游通过已建的松塔水电站调节向西连通汾河,向东通过已建的昔阳西水东调工程连通滹沱河支流松溪河,向晋中北部供水。第四横为吕梁山线,北起黄河天桥水电站,南至昕水河,东达汾河,通过中部引黄工程向吕梁山区4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