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97752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音乐课作业方式的探索与反思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因为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几乎所有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音乐课后不布置作业似乎是天经地义。其实,在此之前,我和许多教师一样,错误地认为:音乐课的所有任务应该在课堂40分钟里完成。至于家庭作业,那是语数学科的事情,根本和音乐无关。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是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而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后作业就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的一种有效手段。许多音乐教师逐渐开始尝试布置课后作业,但存在唯技能练习和无

2、评价反馈两种倾向,大多是将课堂中的内容作技能的复习而已。面对这个意外的小故事和这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开始思考: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后作业呢?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作业教学,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欲

3、望。音乐因其学科的独特性,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表现了它的独特性。音乐作为一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的教育门类,就应该有别于其他学科,使其更具愉悦性、趣味性、生活性,所以音乐作业的布置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于是,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大胆地将情感引导式音乐作业引入了音乐教学中。所谓情感引导式音乐作业,就是以情感作为主线的,富有思考和探究的开放性作业。,与传统的音乐作业相比,情感引导式音乐作业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有趣,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为了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音乐作业。那么,在作业设计时,必须做到推陈出新,努力让作业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不再为做题而做题。

4、通过积极的实践,我们有了殷实的收获。我认为在布置音乐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四方面。一、设计要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改变过去的作业本形式单调,内容统一的形式,从心理上给学生“要我做”的感觉。对此,我们可以从小处入手,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来设计作业本活页。例如根据不同内容,可将题目设计为“你来当小老师”“我的图片最精彩”“家庭音乐会节目单”“你能行”“你来当设计师,给1、2、3、4、5、6、7、i编队整形。”等时尚而又童趣化的名字让学生耳目一新、跃跃欲试。同时,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作业活页中增加一些精致而健康的图案,添入了精彩的音乐家生平,图文并茂、新意呈现,使作业变得

5、有情、有趣、有味。二、内容要实,才能坚守学生的音乐阵地。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以音乐为本”是音乐学科赖以存在的理由之一。所以,在布置音乐课外作业时,我们要坚持以“音乐为本”,要坚守学生的音乐阵地。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解决此问题:一是布置作业内容要实,要注重作业的音乐性。二是通晓“音乐为本”的内涵,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课外作业的完成,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引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 如教完摇篮曲一课,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了解舒伯特的生

6、平事迹,并进一步体会摇篮曲的情绪。”学生通过走访、网上查询等方法收集资料,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并从速度、力度等方面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三、活动要精,才能保证学生的自觉主动。较好的作业应该是少而精,一方面体现对知识点要求层次不同,如哪些知识点只需要了解,哪些需要运用,故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要非常清楚,根据大纲要求,按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出作业的适宜程度。好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能品味到思维的乐趣、知识的升华,通过一题的解决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解决一系列同类型及相关的问题,使思维得到训练,同时还使学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去发展自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支配57个

7、小时空余时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明白,做作业有做作业的好处,不做作业也有不做作业的益处,适量而有质量的作业才是最有益的。我们认为虽然在新形势下音乐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音乐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能盲目布置而导致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所以,我们布置音乐作业的密度可控制在两周一次,一学期十次以内。四、反馈要勤,才能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及时反馈一方面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度和取得的成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努力程度,同时可

8、以根据教师的反馈即使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就是的反馈,学生又可以看到自己 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并且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和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更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及时反馈能大大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和鼓励的心理需要,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我们在布置作业以后,要注意让学生及时反馈情况,并且进行及时的评价。在这一学期,我们针对学生家庭音乐会节目单的设计进行了评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汇演,并评比出最佳设计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配合奖,给予奖励。孩子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这个世界,而课外作业就给了孩子们这样一片自由的天空。在这样的课外作业里,每个孩子

9、都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在这样的课外作业里,充满了孩子们成长的气息,折射出了孩子们个性化学习的萌芽:他们有的喜欢用歌声展示;有的喜欢用绘画表达;有的喜欢角色表演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最真切地表达出了孩子们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声。但在课外作业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遗憾。比如音乐课堂上不免会出现一小部分音乐学习困难生,这些暂时的“丑小鸭”,面对音乐课外作业积极性不高,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理想。我们通常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掉队离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一点一滴,用全部的爱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要鼓励孩子成为那片属于自己的树叶,而不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那片最美的树叶。使每一个孩子们都浸润在艺术创作的快乐中,怡悦性情、积淀美感。综上所述,一节完美的音乐课,就像是一道丰富的大餐,让每一个孩子胃口大开。如果说课堂的导入是餐前的开胃汤,教学的过程是主食,那么音乐的课外作业就是餐后的咖啡,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参考文献】1庄菊红.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2大冲小学.音乐课作业与辅导评价方案3蒲文刚.小议音乐与音乐课作业 4音乐教师用书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