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97618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3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岭市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送审稿)铁岭市国土资源局清河区分局二OO九年十月目 录前 言4一、规划的目的4二、规划的依据2三、规划任务3四、规划范围、期限4第一章 规划背景5一、清河区概况5二、现行规划实施的评价5三、土地利用现状9四、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2第二章 规划的战略与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发展的优势15三、规划的目标17四、规划主要指标18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21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1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23三、中心城区布局26第四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29第五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7一、土地利用管制分区37二、城镇规模边界及扩展

2、边界研究38第六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41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41二、严格控制耕地流失41三、严格保护基本农田42四、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42第七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43一、生态敏感性分区43二、环境友好性土地利用模式47第八章 重点工程建设安排50一、工业项目50二、交通项目50三、水利设施工程50四、能源建设51五、旅游项目51第九章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52一、土地整治目标52二、土地整治重点项目53三、土地整治管理措施53第十章 乡(镇)土地利用55第十一章 近期规划57一、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57二、近期土地利用目标57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8一、加强规划实施制度建设58二、规

3、划实施保障措施59 附表:1.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 2.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 3.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 4.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指标表 5.园地规模指标表 6.林地规模指标表 7.牧草地规模指标表 8.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 9.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0.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一览表 II铁岭市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62020年)前 言铁岭市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建设用地、增强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改善土地生产条件

4、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铁岭市清河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该规划逐渐显现出规划目标前瞻性不够、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任务日趋重要,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缺乏弹性、规划实施难度大等突出问题,为了有利于我区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满足土地利用新形势对于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编。一、规划的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编制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大纲主要明确2006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基本战略,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

5、划的主要目标和调控指标,提出土地利用的区域划分和分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二、规划的依据1、有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89号)(6)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408号)(7)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国

6、土资发200257号)(8)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39号)(9)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11)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2、相关规划(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送审稿)(2)铁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3)铁岭市清河区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4)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三、规划任务1.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振兴辽宁老

7、工业基地”战略、,推进“工业强区”进程战略、我区“旅游做大、农业做精”战略,重点保障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用地需求。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坚持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平衡,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建设用地总体控制,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优化城乡用地配置,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控制和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

8、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规划范围、期限规划范围为铁岭市清河区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总面积465.09 km2。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年为20062010年;目标年为20102020年。5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清河区概况铁岭市清河区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距铁岭市政府所在地银州区43.0 km。铁路与京哈线相通,公路与102国道相联,开草线东西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隶属铁岭市管辖。区辖一镇两乡和两个街道、41个行政村、30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465.09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240344-1242609,北纬422714-423757。全区被开原市、西丰县包

9、围。东与开原市八棵树镇搭界,西与开原市城郊乡相接,南与开原市松山乡为邻,北与西丰接壤。全区总人口98932人,其中城镇人口33205人,农村人口65727人,人口密度212人/ km2(2005)。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北绿”为龙头,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特征,以形成农业产业化链条为根本出发点。工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已经形成冶金、酿造、建材、食品加工、化工、冷饮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二、现行规划实施的评价(一)经济效益现行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加强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使土地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全区经济效益显著调高,综合经济实力明

10、显增强。九年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面积152.62 hm2。以玉米亩产量500公斤计算,公顷产值为6750元。按四年成果计算可增加纯收入412.1万元;尤其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之后,土地产值大幅度提高,每公顷产值近100万元。规划实施以来,全区因建设占用土地面积486.37 hm2。以四年期计算这部分土地可增加经济效益194547万元。全区单位土地产值由1996年的3658.6元/ hm2提高到2004年的16087.7元/ hm2。2004年每公顷土地产值较1996年规划初增加4.4倍。(二)社会效益评价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宝贵的

11、土地资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1.推动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总体规划实施九年来,大力提倡节约用地,积极坚持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加强土地复垦以及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做了大量工作。到2004年土地开发与复垦达到152.63 hm2,完成了2010年土地开发复垦规划指标的57.71 %,这对全区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社会效益。2.提高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规划意识随着总体规划的实施,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依法管地、规划管地的社会意识。一是在协调建设发展和保护耕地的矛盾

12、,土地规划意识大大增强;二是随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逐步完善,现在无论是建设用地审批,还是土地开发整理立项,首先进行的是规划审核,土地规划审核成为用地的第一关口;三是在建设用地的供应上逐步建立了规划调控的理念,提出了调控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管理思路;四是通过各种用地诉讼案件的查处和规划用地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用地观念,对违反土地规划用地及未批先用、少批多占违法用地型的严格查处,甚至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清河区已经形成用地管地必须遵照的土地规划的思想意识。3.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做出科学规划,确保了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首先,增加和保护了

13、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保证了粮食安全。其次,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调整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结构,使农业向高效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促进了社会稳定。再次,按照本规划进行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可以改变以往土地开发整理无序状态,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村庄整理使村内房成排、路成网、树成行,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三)生态效益评价1.规划实施促进了主要生态用地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清河区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从生态用地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提出了保护要求。实际上,在规划实施期间清河区的主要生态用地如园地、水面等面积有

14、一定的提高。同时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1996年林木覆盖率为51 %,现行土地总体规划确定到2010年林木覆盖率将提高到60 %。截止到2005年,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2.5 %,较1996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生态退耕面积已达到35.6 hm2。林地面积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使水土流失强度大大减轻,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减少,从而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2.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了农用地数量和植被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使耕地变成田成方,村庄集中,绿树成荫,沟渠成网,改善人文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加强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能改善水土结构和田间小气候,使水、土、气、热条件更加协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防洪、排涝、抗旱能力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使全区绿地面积增加,田园环境园林化,农田林网化,而且将大面积减少风沙对田园及村庄的侵害,生态环境效益显著。3.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调整协调了人地关系的状况本规划的实施,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落实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