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5行政组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97300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5行政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政5行政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政5行政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政5行政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政5行政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5行政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5行政组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行政5 行政组织.精品文档.第五章 行政组织一、目标的功用与层次二、目标的合理化与特征三、目标管理 第五章行政组织一、组织原则的形成与定义二、组织原则的主要内容三、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一、组织结构的性质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三、行政组织体制第三节 组织结构第二节 组织目标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及其与类似词之异同二、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三、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四、行政组织的产生与成立五、行政组织的种类第四节 组织原则第六节 组织变革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与过程二、变革的阻力与克服三、成功变革的一般条件第五节 组织环境一、一般社会环

2、境二、特定社会环境三、团体社会环境四、组织气候1、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特指国家行政组织,即狭义的政府组织,是指为执行国家政府而结成的系统的组织机构。广义: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结构。 狭义:指未执行国家政府而组成的有系统的组织结构。2、 国家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国家行政组织是综合的、整体的,享有完全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主体。行政机关是单一的、部分的享有有限法律和行为主体,隶属于国家行政组织并构成整体的行政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3、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阶级性和决策性。社会性。所承担的社会一

3、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它存在两个层次:服务性和管理性。权威性。指行政组织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特点:约束性和强制性。法制性。即依法行政,可以分为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和其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性。系统性。突出特点有: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发展性。表现为动态性和适应性。4、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法律制度健全。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是行政组织健全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组织目标明确。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社会行为的方向。人事调派恰当。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调派、使用、培训人员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效能,是行政组织的一个基本要素

4、。权责分配合理。权责分配合理将使上下级间、机关间、成员间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形成促进整体效能的内在机制,促进行政组织发展。财物数量适中。财物是行政组织的物质条件,财物数量过大过小都不利。运行机制有效。运行机制的有效性,是各国政府长期致力追求的目标,也是行政组织的一大要素。行为方式优化。只有通过优化的行为方式,才能产生最佳的管理效应。价值观念整合。价值观念整合关系到组织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状态和进取精神,进而关系到组织的有效运转能力和进步发展活力。5、行政组织的产生与确立行政组织的产生与确立,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机构的设置及其合法性,包括依据、效力、规程等问题。依据:依据宪法、依据

5、法律和依据行政裁量权。国家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效力是指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合法性。主体有立法机关和内阁。规程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产生和成立的法定程序:提起创议案-审议-决定-批准成立。6、行政组织的种类首脑机关,指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是政府指挥、决策和督导的核心。职能机关,隶属于领导机关,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督率其所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幕僚机关,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咨询机关,出谋划策、提供论证、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机关。派出机关,是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7、组织目标的功用目标是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导向,是组织聚合力的内在根源,它为组织

6、及其成员提供奋斗的方向并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目标的功用:促进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合理化。以目标为导向设立机构和分配权责建立公平客观的考核标准。组织目标可以作为考核的公平和客观的标准。增强组织的协调能力和整合能力。建立相互配合的明确目标系统。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合作意识。合理的工作目标有助于调动内在的工作欲望。组织目标的层次:总目标、分目标、个人目标8、组织目标的合理化组织目标合理化是指组织目标的设定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空环境内组织的客观需求、决心、行为能力、客观制约条件与组织对这种需求和制约条件的认知程度。这取决于四个条件:1. 社会承认,指组织目标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符合社会生

7、活的一般准则。2. 组织能力,目标直接反映组织对社会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判断,反映环境与组织能力之间的综合平衡。3. 团体状态,目标的合理性直接受制于组织所包含的若干工作团体的状态。4. 成员意识,主要表现为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了解程度、理解程度、关心程度和参与程度。9、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07简答)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可以从基本特征与合理目标的特征两个层次理解:(1)行政组织目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规定性,集中表现为国家行政组织的目标由宪法、法律法规及行政上级所规定,行政组织不得随意改变。 服务性,按照现代民主政治理论,行政权源于全体国民,因此国家行政组织的一切目标都必须以全体民众的意志为

8、转移,为全体国民服务。 复杂性,国家行政组织行为对象和管理事务的普遍性、广泛性和自身组织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特点,决定其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合理的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有: 目标明确,表述要清楚,不能产生歧义,时间和空间概念也要准确严格。 目标一致,指组织目标上下贯通、前后衔接、左右联系,在相互支持的过程中产生综合效应的特征。 目标组合,指政府内部各级行政组织目标的层次性、差异性和整合性。10、目标管理的概念、性质和实施过程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结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成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它反映的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是实施的计划与考核方法。性

9、质:1.通过目标及自我控制进行管理;2.目标制定的参与性;3.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协调统一。目标管理的实施:1. 整个组织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目标管理采取基本的支持态度。2. 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比下级具备更高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以及订立目标的技能,并彼此进行交流,以使目标恰到好处、有机配合。3. 实行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制度,以此作为提高积极性、实现自我控制的催化剂。4. 目标管理从组织的高层管理部门开始实行,高层管理部门不仅要提出总体目标和工作成果的考核标准,而且要树立榜样和信息,以利仿效。11、 组织结构的性质 1.结构与功能:结构产生组织的静态特性,

10、功能产生的动态特征,二者相互依存,相作用 2.结构与职位:职位是结构的基本元素,是组织体制的连接点和支撑点 3.结构与模式:模式包括直线职权制、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制、直线综合制、直线分权制、多维结构 4.结构与差异:差异反映结构的个性 (了解多看)直线集权制:它是一种以行政首长完全行使行政权力作为组织动力和以指挥-服从关系为特征的结构形态,是一种简单的金字塔等级结构,其特点是将组织各种职位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主管对所属的一切问题负责。1. 直线参谋制:它是一种在直线集权制基础上建立与行政首长相对应的参谋系统的组织结构,参谋系统直接为行政首长服务,为其提供更多政策比较和选择可能性。2. 直

11、线职能制:其特点是在统一的指挥系统之外,另设一套按专业分工原则建立的职能机构,它们一方面对行政首长提出工作建议,另一方面受其委托实施专业行政管理,形成所谓的部门管理体制。3. 直线综合制:它是直线参谋制和直线职能制的综合体,其特点是在直线集权制的基础上,同时设立直接向行政首长负责的参谋机构和职能机构。前者主要为行政决策提供建议、方案或可行性分析,后者主要实施部门行政管理并参与决策。4. 直线分权制:比较流行的有项目型结构和矩阵型结构,现实中较少采用。5. 多维结构:是今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大型化、复杂化组织设计的综合式结构,多为经济性组织采用。10、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及二者的关系(05论述)管理

12、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所能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管理层次又称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管理层次是以人类劳动的垂直分工和权力的等技术性为基础的,其划分不但取决于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而且取决于组织权力构成的需要。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幅度构成组织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在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二者通常成反比关系,管理幅度越宽,则管理层次越少,反之亦然。12、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行政组织体制是指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管理的法制形态,其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的分配。

13、首长制与委员会制:1. 首长制是指行政组织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个人行使并负责的组织体制。优点:指挥统一、信息反应和决策速度快,行政效率高,行政责任明确。缺点:可能造成权力滥用、独断专行、贻误政策。2. 委员会制指行政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并共同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优点:民主、集思广益,防止和克服舞弊现象。缺点:职责不清、决策迟缓、行动不力。分级制与分职制1. 分级制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指挥统一是分级制的精神优点:结构严谨、事权集中、指挥灵活、行动统一。缺点:抑制下级主动精神、行政首长忙于日常事务,无暇顾

14、及调查研究和组织变革与发展。2. 分职制指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技术分工是分职制的精神。优点:有利于集中技术人才和发挥技术优势,也有利于行政首长降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整体谋略方面。缺点:松弛行政权力,使组织横向配合与协调困难。集权制与分权制1.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服从和严格控制地位,其行政行为取决于上级指令的一种组织机制。优点:政令统一、标准一致、指挥有力、纪律严明;有利于综合公共事务管理;缺点:缺乏灵活性;下级意志消沉、可能损害行政组织社会目的,并抑制组织的持续效绩。2. 分权制是指将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组织体制优点:灵活性适应性强,有利于培养民主精神、主体意识

15、和工作热情。缺点:破坏政令统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13、组织原则的形成及意义 包括四方面的条件:理论前提、理论概括、理论规范、社会价值。14、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民便民的原则。是第一和最高原则,要求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完整统一的原则。要求行政组织的结构整齐划一,组织关系事权确实、上下贯通、政令归一。权责一致的原则。要义是建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精干效能的原则。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人财、资财、物材力与其工作绩效之间的合理比例。依法行政的原则。核心是要建立法制观念,培养对法制的遵从。适应发展的原则。根据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社会进步和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调整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