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97299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分析导弹、子弹及引信产品电路部件中,接电片 / 柱、铆钉、接线柱等小零件镀锡非常常见, 这些镀锡零件除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外, 还 应有优异的焊接性。但近几年,笔者所在单位多次得到客户反馈,镀锡零件存在不挂锡、焊接性较差的现象。经统计,承担的镀锡零件有 200 余种,曾出现焊接性差的零件有10 种,占5%,问题相当严重。因此立即开展了工件碱性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分析。1 工艺流程镀前处理一镀铜(CuCN 15 35 g/L,NaCN 20 45 g/L) 一水洗2 道一S化(HCl 60 100 g/L)水洗2 道一碱性镀 锡(Na2SnO3 3H2O 20 30 g

2、/L , NaOH 10 16 g/L)一热水 洗(60 100 C)冷水洗一硫酸中和 (H2SO4 40 60 g/L)纯水洗2 道一吹干、烘干一包装。钢件镀锡按上述流程进行, 铜及铜合金零件镀锡不需进行镀铜和 活化。2 原因分析从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对焊接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1) 人员方面。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可能会影响镀锡层焊接性,主要表现为操作人员为省时、省力,碱性镀锡完毕后,不进行硫酸中和工序,使零件表面残留镀液,造成镀锡层污染,影响镀锡层焊接性。(2) 材料方面。所用化工材料纯度不高时,杂质与锡共沉积,造成镀锡层杂质含量过高,也会影响镀锡层的焊接

3、性。(3) 工艺方面。对统计的 10 种问题零件进行整理后,发现焊接性差的零 件材料均为 H62(Cu 60.5% 63.5%, Zn 余量) 和HPb59-1(Cu 60.5% 63.5%, Pb0.8% 1.9%, Zn 余量 ) ,其他材料 ( 包括紫铜和钢 ) 的零件没有焊接性差的现象。 从 工艺流程看,铜与铜合金零件的工艺流程完全相同, 前处理后直接镀锡, 而钢件镀锡前需镀厚度为2 wm以上的紫铜,并且镀锡层厚度因零件不同而各异, 因此 当零件材料为 H62 和 HPb59-1 时, 中间层和镀锡层厚度均可能影响镀锡层的焊接性。(4) 环境方面。零件电镀完毕并非马上进行装配,因此贮存

4、环境和时间也可能使焊接性降低。(5) 设备和测量方面。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设备、仪器仪表均鉴定合格,在有效期内,对焊接性不会造成影响,焊接性与测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大。因此, 焊接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中间镀层, 镀锡层厚度, 中和,化工材料品质,以及贮存环境和时间。针对上述5 种原因,通过实验使问题再现,以准确寻找原因。3 实验过程3.1 实验内容根据原因分析,将实验内容确定为六方面:中间镀层、镀锡层厚度、 中和、 化工材料品质、 长贮性及最后的焊接性验证。 选用 H62 为研究对象。3.1.1 考察有无中间镀层的影响从原因分析里不难看出, 铜和钢件镀锡后, 锡层与紫铜直接接触,而铜合金零件镀锡后,

5、锡镀层直接与铜合金接触。因此,针对铜合金零件材料, 在镀锡前增加铜镀层, 并与实际生产过程中无中间镀层时的情况进行对比,考察中间镀层对焊接性的影响。3.1.2 考察镀锡层厚度的影响根据图纸和标准要求,镀锡零件的锡层厚度一般控制在2 5 wm范围内,试验时选取镀层厚度的上限和下限进行对比,考察镀锡层厚度对焊接性的影响。3.1.3 考察中和的影响在其他参数和方法均相同的情况下,将零件分成2 组,一组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中和工序, 另一组特意省去中和工序, 两者进行对比,考察中和工序对焊接性的影响。3.1. 4 考察化工材料品质的影响工艺中用到的化工材料主要有锡酸钠、 氢氧化钠及阳极锡锭, 均有原厂

6、合格证,并经过入厂验收,符合电镀级使用标准;但阳极锡锭必须进行二次加工,浇铸成锡条后不再理化分析,直接投入生产。因此,对生产使用的两批锡条进行取样分析。3.1.5考察贮存时间的影响主要考察不同工艺状态下,贮存时间对焊接性的影响。3.1.6焊接性验证通过分析, 找出影响镀锡层焊接性的因素, 再在不同条件下制成实物,最后通过问题再现方式,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得出影 响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3.2实验方法3.2.1方案设计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将分析出的4种影响因素设计成16种试验方案(化工材料品质除外),具体见图1。(b V ? W 2-0 pm X稀静酸中和,瞬接工犷:

7、 ;:,汉 工上工二二;二:镀铜25呵+被督心 镶幽5.0阳 心 不进行中第1上_ 储存3个月后焊接图1工件镀锡后焊接性差的原因分析试验方案Figure 1 Experiment scheme for cause analysis on poorweldability of tin-plated workpiece3. 2.2方案编码为消除主观因素干扰,在焊接性验证实验之前,先对 16种方 案进行编码,具体见表1。表1镀锡工件焊接实验方案编码Table 1 Coding of welding experiment schemes for tin-plated workpiece中间镀层_镀锡2

8、.0囚】中和不中和贮存贮存3n 不贮存贮存3月无镀铜2.5 pm11112111111211212112212111222122镀锡5,0 um中间镀层中和不中和不贮存贮存3月 不贮存贮喝为目愉无镀铜2.5 pm1211221112121221221222211期附2坦步融3. 2.3焊接性验证实验1:聘请高级焊工进行手工导线焊接性试验,见图 2图2手三算器再逋京滓Figure 2 Manually welded vvii e sampl&v实验 2:按照GB/T 16745- 1997金属覆盖层产品钎焊性的标准试验方法进行焊接性试验,装置见图 3Figure 3 Apparatus for

9、soklerabilny3. 3数据分析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锡锭经二次加工后所得锡条的锡含量分别为 95方口 98%远低于GB/T 2056- 2005电镀用铜、锌、镉、银、 锡阳极板的要求(Sn2中锡含量不低于 99.8%, Sn3中锡含量不 低于 99.5%)。因此,现场使用的两批锡条不符合标准要求,电镀锡层中夹杂了较多异金属杂质。将2种不同的焊接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评选出优、差。 95姒上试验面的焊料覆盖层附着牢固、光亮、平滑、均匀为优,反 之为差。具体结果见表2。表2焊接实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welding expenment实验1实验Z优差优差1 1 11

10、 1 112112121121122122111121121221222122122222221 1 11 1 1I 2112121121122122121121121221222122 I2!恻222222对表2的实验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分析,见表 3、和图4(图中的优、差是2组不同焊接性实验结果之和)。表3焊接实验结果统计Table 3 Statistics of welding expei iment results方案实验1实验2优差 优 差中间镀层颦1层镀铜2.5 gm17086253锡层厚度梵:产镀锡5.0 pm26175344中和 硫酸中和不中和44263535时方贮存3个月 贮

11、存时间.贮存24 h442 BKK353 UHKifm15无极洞层镀铜25叫1】中间镀层(a) Intennedlate layer1512963ID108中和0!0银阳2 0*80律另5.0曲m(b)硫酸中和(b) Neutralization with sulfuric add不隹贮长贮34(d)贮存时间(d) Storage time(c)锡层厚度(c) Thickness ol Un coating图J不同因素对锡层焊接性的影响.amTable 4 Effects of di fir rent factors on weldability o coating4 结语(1) 锡条阳极不符

12、合标准要求是导致焊接性差的原因之一。应 购买符合标准的阳极锡条并直接使用, 尽量不要二次加工。若必须进 行二次加工,则一定要将熔锡炉和模具清洗干净。(2) 对基体材料为 H62、HPb59-1等黄铜类零件而言,中间镀层是影响其焊接性能的主要因素。电镀锡之前,应镀2.5 pm厚 以上的紫铜为底层。(3) 镀锡层厚度为5 w m时的焊接性明显优于厚度为 2 pm的锡镀层,镀锡后有焊接要求的零件,镀锡层厚度在5 wm以上较好。因此,锡镀层厚度也是影响焊接性的主要因素。(4) 中和与否对焊接性的影响较小,可以认为中和是影响焊接性的次要因素。(5) 贮存时间在3 个月内, 对焊接性的影响不明显。 因此贮存时间是影响焊接性的次要因素。 编辑:周新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工业自动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