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97231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 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 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 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 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 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 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 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 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 失、增加土壤有

2、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 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 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 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 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 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 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 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 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 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

3、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 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 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 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 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 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 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 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 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 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

4、 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 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 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 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 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 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 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 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 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 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4、

5、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 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 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 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 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 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 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 80 年代初的 35 种增加到 50 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 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 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

6、成严重 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 70 多万立方米直 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 量的影响。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 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 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 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顽固难治暴 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 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 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 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 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

7、相当被动。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1、选育多组合、多功 能抗性树种 建造树种合作防御模式只选单一抗虫品种不行 需要选育出抗主要害虫的树种组合抗次要害虫的树种组合兼抗 主、次要害虫树种和抗虫耐害树种等并定植在病虫害灾区长期 进行抗性鉴定根据国家林木良种选育标准筛选出一批多组合、 多功能的抗虫耐害良种为建设防御模式提供优良种源。短期内 良种不配套的可选用部分具有相对抗性的树种代替以后更换。2、加强检疫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 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入 侵定居后由于没有入侵生物原产地天敌的控制很可能就成我们 的新病虫害往往很难防治。如美国白蛾自从_口岸入侵后已经 迅速蔓延并成为辽宁省林业生产的主要食叶性害

8、虫。因此从源 头上封锁堵截境外有害生物的入侵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完善森林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搭建信息平台共享资源 指导并服务生产。充分利用病虫测报信息对森林病虫灾害性事 件实时监测对暴发性病虫实时监控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建立害 虫发生的预警机制为防治工作做前期准备。确立主要、优势害 虫科学制定防治阈值。分析气候环境动态调查害虫发生基数根 据当地森林病虫档案抓住森林主要发生的害虫进行密切观察、 跟踪掌握其发生态势确立主要防治对象兼顾防治其他害虫。森 林中不可能仅仅只有 1 种害虫发生危害所以在防治实践中要以 森林虫口复合发生指标来确定防治阈值。4、提高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

9、含量 一要加强重点病虫害 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研究推广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二要扩大宣传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基本技能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 群治相结合。三要强化政府行为和依法防治必须实行多部门的 有效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四要切实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从 病虫害源头抓起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造林 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 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 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5、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 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 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

10、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 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 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 r 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 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 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 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 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总之在森林病虫 害防治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防治。在 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同时采取多种有利措施使森林的正常生产 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6、遗传控制病虫害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 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

11、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 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 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 9 科 19 属近 30 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 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 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 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7、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 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 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 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 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

12、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 加大投入;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谁受益谁补 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 适当安排防治经费。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 生物持续治理、“森林保健”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 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应逐 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 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 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 可接受(或允

13、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 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 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 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 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 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 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 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 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 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 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因此森林及树

14、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 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 术。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 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 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 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 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 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 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 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 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

15、 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 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 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 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 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 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 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 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 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

16、种 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 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 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 9 科 19 属近 30 种。一些 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 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 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 因。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 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 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 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 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 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 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 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 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 皮膨胀度低于 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