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97201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冷战后核扩散问题与防核扩散的措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冷战拉上了历史的帷幕。虽然,从总体上来说国际局势开始逐渐变得缓和,但是地区冲突加剧,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与此种国际环境相适应,各国的安全战略选择仍然是传统安全观,这种传统的安全观是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容和依托的。一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对核武器的依赖与诉求更加强烈,核武器成为各国安全战略选择的一大考量。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核爆炸试验,从而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直到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危机频频上演。这些危害国际社会行为的事件屡次发生,这些事件证明,现存的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远远达不到完善的地步,国际核扩散危机面临着严峻的

2、挑战。冷战后核扩散和防扩散问题概述一、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构成及其作用。目前在国际社会中,构成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主要条约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通称“NPT”)。“NPT”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百度百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2年。导弹及其

3、技术控制制度(“MTCR”)。“MTCR”是美国等西方七国建立的集团性出口控制制度,旨在防止可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导弹和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及相关技术向第三世界的扩散。由“伦敦俱乐部”(又称“核供应国集团”、“NSG”)所制定并通过的核转让准则和触发清单,旨在防止因商业利润竞争而降低出口的监督标准造成的核扩散。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该条约对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核心机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IAEA”正式成立于1957年,其职能包括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对各国的核设施及核活动进行核查及监督等。 时殷弘:国际政治中的核武器与防核扩散问题

4、,世界知识,2003年。从核武器问世之后的几十年来,国际社会为阻止核武器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制定的一系列条约、法规和制度等,加强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对防止核扩散、延长新的核国家的出现时间等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冷战后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本身存在的严重问题,使得在冷战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核扩散问题越发地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二、核扩散使得国际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首先,核扩散将使得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深切地成为了当今地区及国际局势不稳定的诱因。在东亚,由于朝鲜自己宣称拥有了核武器,韩国目前面临着发展核武器的巨大地缘政治压力。并且,日本也可

5、能把核武器视为应对袭击的唯一保障。不难想象的是,以日本的科技实力而言,该国几乎可以在几个星期或者一两个月内成功研制出核武器。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越多,国际社会对核扩散的管理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这种严峻的现状极其容易引发与核武器有关的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在中东地区,由于以色列实际拥有核武器, 使得伊朗、埃及等邻近国家一直没有任何意向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伊朗的核危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如果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得到了核武器,这将会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极大地毁灭性的威胁。其次,核扩散这一现象使得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大幅度地增加。核扩散容易引发战争,这一点毋庸置疑。1962年的所发生的事件我们并不陌

6、生,古巴导弹危机曾经几乎险些引发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令我们最为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在2003年,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则是冷战结束之后由于核武器所引发的事例。当前,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地解决,这两个危机事件极其容易成为美国对这两个国家发动军事战争的借口,战争的爆发将严重引发世界的政治的不稳定及经济动荡。从当前美国在核扩散问题上的严肃态度来看,如果朝核问题最终不能在六方会谈机制中加以解决、伊朗核危机不能得到妥善化解,不难想象,美国极有可能对朝鲜和伊朗发动类似伊拉克那样的战争。 纽约时报,2006年5月25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朗核危机和朝鲜核危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最

7、大的政治危机,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化解这两场核危机。三、全球核军控和裁军进程陷入低潮,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多。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的核扩散问题越来越发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一波又一波的重大危机,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当前,国际社会正在掀起新一轮核武器的竞赛,国际社会面临着比冷战时期更为严峻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毁灭性的灾难。国际核军控和裁军进程陷入了低潮,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断增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中东的伊朗到朝鲜半岛的朝鲜,一系列有关于核武器的事件的爆发更加地暴露了“NPT”的虚弱和无能为力。从总体上来说,自冷战结束以来,

8、国际社会的核扩散势头就一直没有任何走向光明面的趋势,核扩散步伐也根本就没有减缓。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迅速增加。冷战结束后的短短20年左右时间,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至少增加了两到三个,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而朝鲜也自己宣称已经拥有了核武器。第二,一些国家被怀疑已经走上了拥有核武器的道路。例如伊朗的核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例如日本,其政府的高层领导人经常时不时说日本正考虑是否发展核武器。凭借日本现有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完全可以让它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核大国之一。这不难理解,一个能掌握和平利用核能发电的国家怎么能制造不出核武器呢?第

9、三,虽然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美国签署了几个削减核武器的协议,但是从中并看不出有多大的实质作用和意义,因为这些协议销毁的只是它们核武器库中很小的一部分。冷战结束后国际核危机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少数国家敢于跨过核门槛从而进行核试验的重要原因。冷战结束后,有少数的国家之所以敢跨过核门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看到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所存在的困境和无所作为。核不扩散机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缺乏公平性。核不扩散机制本身存在有严重的歧视性特点。在“NPT”中,存在“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两种截然不同的标签,五个有核国家组成一个“核俱乐

10、部”,并且拒绝其他国家的加入,这其实就肯定了特权的存在。而且,“NPT”给“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个国家集团之间规定的义务也不平等。条约没有规定“有核国家”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义务,但是却对“无核国家”和平发展核能设置了重重障碍。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核大国,往往漠视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和平利用核能加强技术援助与国际合作的呼吁,并且在提供和平核能技术方面采取双重标准。第二,国际核不扩散监督机制的虚弱。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仅仅只是靠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和决议,是很难将“NPT”所规定的内容付诸实践的。当前,如何解决对“NPT”成员国的国际核查, 是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面临的重大难题。

11、第三,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存在重大的制度缺陷。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只要各国允许对其核设施进行视察,并就其核设施和核计划作出声明,它们就能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许可,而且常常能得到它的技术援助。但是,一旦一个国家掌握了浓缩铀或废弃燃料棒的后处理技术,那么该核协议中就没有任何条款能阻止这个国家全力研制核弹。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年鉴,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的明显变化,成为冷战结束后核扩散呈现蔓延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安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核扩散形势,核武器扩散从性质上来说是军备竞赛的一种特殊形式,国际核武器扩散形势的严峻情形说明了国际安全环境的严重动荡不安,各个国家,

12、特别是弱国和小国对自身安全的严重担忧,从而陷入了一种循环的安全困境。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国际格局的总体平衡状态被打破,国际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少数国家凭借其超强的国力以军事手段相威胁,引发广大弱小国家对自身安危的普遍担忧。2003年,美国以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在联合国核查人员未发现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的情况下, 对“NPT”成员国伊拉克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从而严重地增加了无核国家的不安全感和紧迫感,刺激了一些国家和组织寻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愿望,对今后的国际核查行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目前,朝鲜、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

13、场,我认为与其说这些小国家是想谋求发展核武器,倒不如说是这些国家对其自身安危的极大担忧。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前苏联的解体,其庞大的从事核武器科学发展的专业研究人员散落于全球各地,这也给核技术的扩散带来了重大隐患。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也一直想获得核武器,在世界范围制造更多的恐怖事件。美国在核扩散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以及先发制人战略是冷战后严重影响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实施的根本原因。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其称霸全球的战略的需要,在核扩散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 极大地损害了国际社会为防止核扩散所做的辛劳努力。美国的双重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对待盟友和其所谓的“邪恶国家”核问题的态度上美国采取了截

14、然不同的标准。对待盟友,美国采取默许的态度。例如以色列已经有了相当强的核能力,日本也是如此,但是美国却从来没有对其盟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制裁与核查。美国这种失衡的政策取向,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别的国家的绝对不安全。第二,在美国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冲突上,美国同样采取双重标准。美国认为一切不扩散的态度的前提是要维护其自身的核优势及核威慑的有效性。这种事例非常常见,如美国以反恐战争为名,努力使核武器常规化,大力发展小型核武器等行为,并且以此作为支持其在战争期间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美国在核扩散问题上实行的双重标准,从而降低了核门槛,这种引火烧身的办法很可能会把美国和世界带入恐怖的深渊,这种做法

15、会使美国处于一种类似于赌博的状态中。尽管美国努力制止无核国家发展核力量,但是美国对一些国家的威胁却只能是鼓励它们为避免先发制人而铤而走险,这将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迫使更多国家努力发展核力量。特别是美国在其先发制人战略中,把中国、俄罗斯、朝鲜、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列为潜在的核打击目标,导致各国对安全的普遍担忧。 洪源:核扩散引起的新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在美国先发制人战略的威胁下, 一些实力不足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只得寻求一两种核武器,以求自保,避免对其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一做法导致国际社会关于核的神经越绷越紧。由此,我们可以不夸张地说,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核扩散或核问题的

16、形势是严峻的,并且短期之内无法解决。其根源在于美国追求单方面的绝对优势,极大地制约了核裁军和核不扩散进程。 刘舸:国际核安全机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简要分析国际社会防核扩散的措施在冷战结束后的当今社会,国际核扩散危机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给国际社会和平安全与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国际社会如何有效地防止核扩散,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战略性挑战。结合各路观点,在我看来,当前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加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及其机构的建设。 在联合国主导下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相关机制尽管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但是从某种方面上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积极进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达成的一个交易:核国家承诺要逐步削减核武器,直到彻底销毁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