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963568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目 录1.编制依据- 2 -2.适用范围- 2 -3.安装工艺流程- 2 -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 -5.质量控制要点- 13 -1. 编制依据u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u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u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u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u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u 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4-91u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u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 适用范围u 该

2、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或有侵蚀性介质对混凝土构成危害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u 该施工工艺标准所涉及的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会因水泥水化热而导致产生裂缝的混凝土。u 该施工工艺标准的内容只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殊要求部分,对混凝土施工中通用的和一般的要求,可参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3. 安装工艺流程工艺流程4.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4.1 施工条件u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已编制,按照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流水作业段的划分,浇筑程序与方法,混凝土运输与布料

3、方式、方法以及质量标准,安全施工等,均已进行交底。 u 混凝土供应已落实,相应的配套设备、计量仪器仪表、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供应渠道已落实,并已进入现场。 u 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水、电、照明已布设,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搭设已完毕。 u 混凝土输送泵及泵管已布设并试车。 u 钢筋、模板、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完成了各项检验和质量验收,标高线等已检验合格,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或加强带支挡所需要的准备已完成。 u 施工所应采取的各项降温、防裂措施已准备到位,测温元件或测温埋管,已备好,并检验合格。u 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仪表、机具、工具等均已备齐。u 联络,指挥系统已准备就绪。u 专业人员到位。需持

4、证上岗的人员业经培训,证件完备。u 与社区、城管、交通、环境监管部门已协调并已办理必要的手续。4.2 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u 选用中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掺加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均可以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降低热峰值。u 掺入适量的U型混凝土膨胀剂,防止或减少混凝土收缩开裂,并使混凝土致密化,使混凝土抗 渗型提高。在满足混凝土泵送的条件下,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尽量降低砂率,一般宜 控制在42-45%之间。u 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循环低温水降温。u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冬季在不冻结的前提下,采用冷骨料、冷水搅拌混凝土。 夏季如当时气温较高,还应对砂石进行保温,砂石料场设

5、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4.3 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运输u 混凝土搅拌要按配合比严格计量,要求车车过磅;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如有添加剂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粉沫状的外加剂同水泥一并加入,液体状的与水同时加入。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秒钟,当冬季施工或加有添加剂时,应延长30秒钟。u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的“离析”, 水泥浆流失、塌落度变化和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采取措施。混凝土从搅拌机 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或 装载机,垂直运输采用混凝土

6、泵车。u 泵送混凝土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如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已出现 “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净管内残留的混凝土。4.4 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u 地泵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 5050mm 的振动筛,以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料斗内混凝土上表面距离上口宜为 200mm 左右,以防止泵入空气。u 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受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 1:11:2 的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再泵入混凝土。u 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连续泵送。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

7、,并进行抽吸往复推动数次,以防堵管。u 加强对混凝土泵及管道巡回检查,发现声音异常或泵管跳动应及时停泵排除故障。u 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泵管端部混凝土出口处距模板应大于 500mm,浇筑时端部软管应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至于成堆浇筑。在预留凹坛模板或预埋件处,应沿其四周均匀布料。u 泵管向下倾斜输送混凝土时,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相当于 5 倍落差长度的水平配管,若与上水平线倾斜度大于 7o 时应在斜管上端设置排气活塞。如因施工长度有限,下斜管无法按上述要求长度设置水平配管时,可用弯管或软管代替,但换算长度仍应满足 5 倍落差的要求。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器推赶混凝土。u 沿

8、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 50100mm 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输送时,应搭设宽度不小于 1m 的斜道,上铺脚手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承。泵管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上,而应搁置在马凳或临时搭设的架子上。u 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应多于 60min, 如超过 60min 则应清管。u 盛夏施工,泵管应覆盖隔热。4.5 降温管线测温元件测温孔设置u 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a) 平面形状中心;b) 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c) 主风向部位。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u 测温点的竖向布置: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

9、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 7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u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在浇筑厚度大于 3 m 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 25以内。 4.6 混凝土浇筑u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三种类型:(1)全面分层法(2)分段分层法(3)斜面分层法。u 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采用“

10、分段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的方法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一次连续完成。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端部模板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u 分段分层法: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进行时,每段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 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得超过500mm。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掌握控制下灰厚度、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分为若干单元,每个浇筑单元间隔时间不超过3小时。4.7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和泌水处理u 每浇筑一层混凝土都应及时均匀振捣

11、,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接茬部位结合良好,防止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约50毫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移动的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范围,以振实振动部位的周边。u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适当的时间内给与两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两次振捣时间间隔宜控制在2小时左右。u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特殊情况下如需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 固以前将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水泥的品种及混凝土的凝固条件而定,一般超过 2小时就应按“施工

12、缝”处理。u 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1.2Mpa,才能浇筑下层混凝土;在继续浇混凝土之前,应 将界面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浇一遍高标号水泥砂浆,然后继 续浇筑混凝土且振捣密实,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u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 和浮浆将顺坡向集中在坡面下,应在侧模适宜部位留设排水孔,使大量泌水顺利排出。采取全面分层法 时,每层浇筑,都须将泌水逐渐往前赶,在模板处开设排水孔使泌水排出或将泌水排至施工缝处,设水泵将水抽走,至整个层次浇筑完。4.8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u 处理程序终凝前12h掀起塑料膜二次

13、抹压初凝前一次抹压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临时覆盖塑料膜u 表面处理a) 按处理程序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处理,经抹压处理后,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 b) 混凝土表面有泌水时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用粒径为 2040mm 的石子浆均匀撤布在混凝土表面,并用抹子轻轻拍平。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若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c) 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d) 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4.9 混凝土的养护u 混凝土侧面钢木模板在任何季节施工均应设保温层。在基坑中采用砖侧模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回填完毕。u 混凝土的养护a) 蓄水养护混凝

14、土: 1) 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少于 80mm。2) 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20时,即应注入热水,使温差降到10左右。3) 在非高温雨季施工时,应事先采取防暴雨、会降低养护水温的挡雨措施。b) 蓄热法养护混凝土: 1) 盛夏采用降温搅拌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采取保温措施。2) 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的内部温差或内外部温差超过 20 时,再采取保温措施。3) 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采取保温措施。4) 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15、。u 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应掀开保温层,尽快完成作业,随即恢复保温层。u 混凝土的养护期限:在满足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基础上,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 14d,使用其他水泥不少于 21d,炎热天气应适当延长。u 养护期内 ( 含撤除保温层后 ) 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 ( 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 ), 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 5 时不得浇水养护。4.10 测温与温控u 测温要求a) 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 20d 。b) 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每日测量不少于4次(早晨、中午、傍晚、半夜),若温度变化异常则须加密时间间隔。c) 测温点: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部置测温点,测温点布置应在边缘与中间,按十字交叉布置,间距为3-5m,沿浇筑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间和表面,测点距离底板四周边缘要大于1米。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识。d) 对测温结果要做出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测温者负责对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