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95882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燃烧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燃烧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燃烧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燃烧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学复习重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着火和灭火理论一、谢苗诺夫自燃理论1. 基本思想: 某一反应体系在初始条件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向环境散热,当产生的热量大于散热时,体系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反应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着火燃烧。2. 着火的临界条件:放、散热曲线相切于C点。T增加P3. T=4. 改变体系自燃状态的方法T降低 改变散热条件 增加放热二、区别弗兰克卡门涅茨基热自燃理论与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的异同点1.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范围:适用于气体混合物,可以认为体系内部温度均一;对于比渥数 Bi 较小的堆积固体物质,也可认为物体内部温度大致相等;不适用于比渥数B

2、i大的固体。 2.弗兰克卡门涅茨基热自燃理论:适用于比渥数Bi大的固体(物质内部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以体系最终是否能得到稳态温度分布作为自燃着火的判断准则 ;自燃临界准则参数 cr取决于体系的几何形状。三、 链锁自然理论1.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2. 运用链锁自燃理论解释着火半岛现象在第一、二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有一点P(1)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点则向下垂直移动自由基器壁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某一数值后,f g, 0 -第一极限(2)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P点则向上垂直移动自由基气相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身高到某一数值后,f g, 0 -第二极限(3) 压力再增高,又会发生新

3、的链锁反应导致自由基增长速度增大,于是又能发生爆炸。 -第三极限图3-12 氢氧着火半岛现象 温度压力mmHg0101001000360400440480520560600非爆炸区爆炸区P3. 基于f(链传递过程中链分支引起的自由基增长速率)和g(链终止过程中自由基的消毁速率 )分析链锁自燃着火条件a.在低温时, f 较小(受温度影响较大),相比而言,g 显得较大,故:这表明,在 的情况下,自由基数目不能积累,反应速率不会自动加速,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只能趋势某一微小的定值,因此,f1)在缓燃区经过燃烧后气体压力减小或接近不变、气体密度减小、燃烧以亚音速进行(M1)3. 火焰前沿的定义火焰前

4、沿(前锋、波前):一层一层的混合气依次着火,薄薄的化学反应区开始由点燃的地方向未燃混合气传播,它使已燃区与未燃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称这层薄薄的化学反应发光区为火焰前沿(锋面)。4.火焰位移速度及火焰法向传播速度 火焰位移速度是火焰前沿在未燃混合气中相对于静止坐标系的前进速度,其前沿的法向指向未燃气体。 火焰法向传播速度是指火焰相对于无穷远处的未燃混合气在其法线方向上的速度。5.可燃混气爆炸压力的计算爆炸前:n1、T1、P1、V1,爆炸后:n2、T2、P2、V2(V1)则有:P1V1n1RT1,P2V1n2RT2两式相除得:以乙醚为例: C4H10O +6 (O2+3.76N2) = 4C

5、O2 + 5H2O + 63.76N2 n1 = 29.6 n2 = 31.6爆炸时的升压速度P瞬时压力,Pa;Sl火焰传播速度,cm/s;Kd系数;K系数,Cp/Cv=1.4;t时间,s例:某容器中装有甲烷和空气预混气,体积为9L,甲烷的体积浓度为9.5%,爆炸前初温T1=298K,初始压力P1=1.01325105 Pa,爆炸时温度为T2=2300K,最大爆炸压力P2=8.0756105 Pa,甲烷火焰传播速度为Sl=34.7 cm/s,热容比K=1.4,求甲烷爆炸时平均升压速度。 解:甲烷燃烧反应式为:CH4+2O2+7.5N2 CO2+2H2O+7.5N2n1=n2=10.5 (kmo

6、l) 由得:平均升压速度为第四章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1)初始温度 爆炸性混合物的初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2)初始压力 一般压力增大,爆炸极限扩大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将此时的最低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若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成为不爆炸 (3)惰性介质即杂质若混合物中含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不爆炸(4)容器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5)点火能源 火花的能量、热表面的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7. 莱夏

7、特尔公式的证明与应用莱夏特尔公式的证明如下: 指导思想:将可燃混合气体中的各种可燃气与空气组成一组,其组成符合爆炸下限时的比例,可燃混气与空气组成的总的混合气体为各组之和。4. 设各种可燃气体积为:V1,V2,V3,Vi。则总的可燃气体积为VV1+V2+V3+Vi 2)设各组可燃气空气在爆炸下限时的体积为: V1,V2,V3,VI 则总的可燃混气空气体积为 V V1+V2+V3,VI 3) 设各种可燃气爆炸下限为:x1下,x2下,x3下,xi下。则 4)(4)设总的可燃混气的爆炸下限为x下。则有(5)设证毕例 题混合气中可燃气浓度:1/(1+19)=5% 2.0% 5% 9.7%故,该混合气体

8、遇火爆炸。解: 乙烷:P1=40% 丁烷:P2=60%1. 可燃气体含C2H6 40%,C4H10 60%,取1m3该燃气与19m3空气混合。该混合气体遇明火是否有爆炸危险?(C2H6和C4H10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别为12.5%、8.5%,下限为3.0%、1.6%)五、 含有惰性气体的可燃混气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如果可燃混气中含有惰性气体,如N2、CO2等,计算其爆炸极限时,仍然利用莱夏特尔公式,但需将每种惰性气体与一种可燃气编为一组,将该组气体看成一种可燃气体成分。比如:H2+N2, CO+CO2, CH4该组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该组中惰性气体和可燃气体体积百分含量之和。图4-25

9、 氢、一氧化碳、甲烷与氮、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而该组气体的爆炸极限可先列出该组惰性气体与可燃气的组合比值,再从图中查出该组气体的爆炸极限,然后代入莱夏特尔公式进行计算。 例41 求煤气的爆炸极限。煤气组成为:H2一12.4;CO一27.3;CO2一6.2;O2一0;CH4一0.7;N2一53.4。 解: 分组:CO2+H2;N2+CO;CH4 CO2+H2: 6.2+12.418.6; N2+CO:27.3+53.480.7; CH4:0.77。从图425查得: H2CO2组的爆炸极限为:6.070; CON2组的爆炸极限为:4073。 CH4的爆炸极限为:5158. F-S-I

10、 体系爆炸浓度极限图 以可燃气氧气氮气体系为例例题:已知乙烯在氧气中的爆炸浓度极限为380%,氮气惰化时的爆炸临界点为(氧气10%,氮气87%,乙烯3)。 (1)请绘出乙烯氧气氮气体系的爆炸浓度极限图。 (2)用图解法计算乙烯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极限。 (3)在1m3的混合气(乙烯20%,其余为空气)中,至少掺入多少m3的氮气后遇明火不会爆炸。(4) 激波的形成过程;爆轰的发生过程、形成条件A.激波的形成过程同理,后面的压缩波的波速都将比前面的压缩波的传播速度快,不难想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压缩波将会叠加在一起,波的能量也将迅速增大,即形成所谓的 “激波” 。激波前后气体的参数(压力、温度、密度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B.爆轰的发生过程C.爆轰的形成条件1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缩扰动2管子要足够长或自由空间的预混气体积要足够大 3可燃气浓度要处于爆轰极限范围内4管子直径大于爆轰临界直径10.预防可燃气爆炸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