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病例模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95812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病例模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治疗病例模板一、中风【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 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 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 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 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 风。【治疗】基本治疗 中经络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 为主。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 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

2、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 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 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 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 关元。操作 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 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 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 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方义 心主血脉,

3、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元 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三阴交为足 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中脏腑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主穴内关水沟配穴 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操作 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 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 温为止。方义 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疏通十二经 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

4、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 阳固脱。其他治疗 头针法 选顶颞前斜线、顶旁丨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 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 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 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二、眩晕【病因病机】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等有关。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 阳升动,或急躁恼怒,肝阳暴亢,而致清窍被扰;恣食肥甘厚味,滞脾而痰 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清 窍失养;过度劳伤,肾精亏耗,脑髓不充,均可导致眩晕。总之,眩晕的发

5、 生不越清窍被扰、被蒙和失养三条。【治疗】基本治疗 实证治法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手足厥阴经穴为主。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配穴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 中脘、阴陵泉。操作毫针泻法。方义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清泄 肝胆抑肝阳。内关宽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百会用泻法,可清利脑窍 而定眩。 虚证治法 益气养血,定眩。加足少阳、督脉及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 三阴交。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足三里用补法。方义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

6、培元固本;足三里补益气血以 治本。风池用于补平泻法,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气血,二穴 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其他治疗耳针法 选肾上腺、皮质下、额。肝阳上亢者,加肝、胆;痰湿中 阻者,加脾;气血两虚者,加脾、胃;肾精亏虚者,加肾、脑。毫针刺或用 王不留行籽贴压。 头针法 选顶中线,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每日1次,每次留针 30分钟针灸三、头痛外感头痛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 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 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

7、风门;风热头痛者,配曲池、大椎;风湿头痛 者,加阴陵泉。操作 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方义 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内伤头痛 实证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 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 关。操作毫针泻法。方义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 气血。 虚证治法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百

8、会风池足三里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 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操作 风池 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方义 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 气血飞养脑髓。四、漏肩风【病因病机】多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感受风寒,气血阻 痹,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 皆可使肩部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肩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内外因素 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而致肩痹。【辨证】主症 肩部酸重、疼痛,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而诱发或加重, 患者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展、

9、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 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前部疼痛明显,为手阳明经证;肩后部疼痛明显,为手太阳经证;肩 外侧疼痛明显,为手少阳经证。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为外邪内 侵;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疼痛拒按,夜间尤甚,为气滞血瘀;肩部酸 痛,劳累加重,或伴头晕目眩。四肢乏力,为气血虚弱。【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和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 经穴为主。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 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少阳经证者, 加外关。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 弱者,加足三里、气海。操作

10、足三里、气海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先刺远端穴位,做较长时 间的手法,行针后令患者活动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方义 肩髃、肩贞、肩髎是手三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 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五、腰痛【病因病机】多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若感受风寒湿邪,邪 客于经络,经络之气阻滞;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后 未全恢复,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均可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若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部经络失于 温煦、濡养,也可致腰痛。腰部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肾经循行经过,故腰脊部经脉、

11、 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为主。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配穴 寒湿腰痛者,配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 肾俞、命门、志室;督脉病证者,加后溪;足太阳经证者,加申脉。操作 主穴均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 穴用补法,肾阳虚加艾灸。方义 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穴,疏通腰背部足太阳经气,为治腰背疼痛之要穴。六、痹证【病因病机】主要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 痹阻关节筋肉筋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而发本病。风寒湿邪侵入机体

12、经络, 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 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 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辨证】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 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无红肿热胀,苔薄 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肿胀,肌肤 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 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 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

13、脉滑数,为热痹。【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通痹止痛。取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 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痛痹、着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 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方义疼痛局部循经取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 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 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 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取 大椎、曲池可泻热

14、疏风、利气消肿。辨证为行痹,应对证选用七、面瘫【病因病机】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 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则出现 歪噼。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放眼睑不能闭合 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 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辨证】主症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 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 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 可出现患侧舌前

15、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 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 错”现象。兼见面部受凉史,舌淡苔薄白,为风寒证;继发于外感发热,舌红,苔 黄腻,为风热证。【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取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 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配穴 风寒证者,加风池;风热证者,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 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 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行平补平泻法。余 穴均用泻法。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为循经远 端取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 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其他治疗 电针法 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丨020分 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适用于面瘫的中、后期。 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拔罐,每周2 次,适用于恢复期。 皮肤针法 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