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947821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章制度: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单位:部门:日期:年月日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1范围1.1为了规范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 保安全预评价报告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定。1.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 告的编制。2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 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 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2.1编制说明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

2、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 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2)评价依据编制预评价报告依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 预评价工作合同书,较详尽地列举预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 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安全 生产行业技术标准、风力发电行业技术标准、行业管理规定、参考资料 等。3)建设单位简介对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组成、业务范围等做简单概述。2.2建设项目概况介绍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风能资源、工程地质、项目任务和规模、 风电场场址选择、风电机组选型及布置、电气、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 计、投资估算等概况

3、。2.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对风电场场址选址和总体布置、主要生产建(构)筑物及设备事故、 生产过程中和生产作业场所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和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确定危险、有害因素 存在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明确预评价中要评 价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不 是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 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 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事故发

4、生的 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 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 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场址、 自然条件、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设施、装置、特种设 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不仅要 分析设备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辨 识设备启动、停运、检修和设备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 害后果。通过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

5、分析, 为米取控制措施提供基础。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 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2.4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依据风电场工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 结合风电场特点和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说明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及确定 的评价单元。风电场工程习惯上评价单元划分为:场址选择及总平面布 置单元、电气单元、土建工程单元、主要生产设备单元、安全管理单元、 作业环境单元等。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风电场工程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 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 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选定的评价方法应做简单介

6、绍,并阐述选定此方 法的原因。评价方法是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工具,选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分 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 来定。2.5定性、定量评价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确定的评价单元,参照有关资料 和数据,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各评价单元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真实、准确地确定事故可能发 生的部位、频次、严重程度的等级及相关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 行分析。2.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 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 理对策措施建

7、议。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按照 针对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建议可分为应采纳和宜采纳两种类型。为保障风电场工程建成后能安全运行,安全对策措施应包括:从风 电场工程的总图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 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从风电场工程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应 急救援预案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从保证风电场工程安全 运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2.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及框架要求包括事故应急预案的定义、目标,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和依据,应 急预案编制程序,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内容,本工程应编制的 主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2.8安全专项投

8、资估算包括投资估算编制依据、价格水平年、安全设备设施清单、投资估 算等内容。2.9评价结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风电场工程应重 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2)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风电场工程潜在的危险、 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3)给出风电场工程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3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格式1)封面封面上应有委托单位名称、评价项目名称、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 评价机构名称、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评价报告完成日期,封面 格式见附录A。2)安全评价机构资

9、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安全评价机构法定代表人、评价项目组成员”等著录项一般分两 页布置。第一页署明安全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评价项 目负责人等主要责任者姓名,下方为报告编制完成的日期及评价机构公 章用章区,格式见附录B;第二页则为评价人员、各类技术专家以及其 它有关责任者名单,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均应亲笔签名,格式见附录C。4)前言5)目录应包括各章、节的目录。6)正文(包括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单位简介、 建设项目概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 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急预案编制原则及框架要求、 安全专项投资估算、评价结论等)。7

10、)附件、附图4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需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目录4.1建设项目综合性资料4.1.1建设单位概况4.1.2建设项目概况4.1.3建设工程总平面图4.1.4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4.1.5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图4.1.6气象条件4.1.7人员分布4.2建设项目设计依据4.2.1建设项目申请书、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准文件4.2.2建设项目设计依据的地质、风能资料4.2.3建设项目设计依据的其它有关安全资料4.3建设项目设计文件4.3.1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4.3.2改建、扩建项目相关的其它设计文件4.4安全设施、设备、装置资料4.4.1生产工艺中的工艺过程描述与说明4.4.2生

11、产系统中主要安全设施、设备和装置描述与说明4.5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4.6安全专项投入4.7其它5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参考目录5.1编制说明5.1.1预评价目的、范围及工作程序5.1.1.1预评价目的5.1.1.2预评价范围5.1.1.3预评价工作程序5.1.2评价依据5.1.2.1 国家法律5.1.2.2国家行政法规5.1.2.3地方法规5.1.2.4政府部门规章5.1.2.5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5.1.2.6 国家标准5.1.2.7安全生产行业技术标准5.1.2.8风力发电行业技术标准5.1.2.9行业管理有关规定5.1.2.10其它技术资料:XX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5.1.3建设单位简介

12、5.2建设项目概况5.2.1项目地理位置、建设内容5.2.2主要设计方案(1) 风能资源(2) 工程地质(3) 项目任务和规模(4) 风电场场址选择(5) 风电机组选型及布置(6) 电气(7)土建工程(8)施工组织设计(9)投资估算5.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5.3.1风电场场址选址和总体布置危险性辨识分析5.3.1.1场址选址5.3.1.2总体布置5.3.2主要生产建(构)筑物、设备事故危险因素辨识分析5.3.2.1地震危险性分析5.3.2.2坍塌危险性分析5.3.2.3主要建筑物缺陷危险性分析5.3.2.4风电机组等主要设备缺陷危险性分析5.3.3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辨识分析5.3.

13、3.1火灾危险性分析5.3.3.2爆炸危险性分析5.3.3.3电伤害危险性分析5.3.3.4机械伤害危险性分析5.3.3.5自然灾害(暴风雨雪、台风、冰雹等)危险性分析5.3.4生产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辨识分析5.3.4.1噪声及振动危害因素分析5.3.4.2高温、低温危害因素分析5.3.4.3潮湿危害因素分析5.3.4.4采光照明不良危害因素分析5.3.4.5电磁辐射危害因素分析5.3.4.6粉尘、有害物质危害因素分析5.3.5施工期危险性分析5.3.6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5.4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5.4.1评价单元划分5.4.2评价方法选择5.5定性、定量评价5.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5.6.

14、1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5.6.2安全技术对策措施5.6.3安全管理对策措施5.6.3.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5.6.3.2 安全监测站与设备配置5.6.3.3安全管理制度(含人员、物料、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5.6.4施工期安全对策措施5.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及框架要求5.7.1事故应急预案的定义和目标5.7.2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和依据5.7.3应急预案编制程序5.7.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内容5.7.5本工程应编制的主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8安全专项投资估算5.8.1编制依据5.8.2价格水平年5.8.3安全专项工程量(设备、设施清单)5.8.4投资估算5.9评价结论5.10附件和附图规章制度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12页共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