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946492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1.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填“上”或“下”);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2.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

2、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3.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4.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 (2)实验中

3、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 _(3)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4) 若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要较快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像,你认为该怎么做? 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_(填“暗”或“亮”)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操作前先要把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4、若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10cm,把烛焰由如图所示的位置向凸透镜靠近5cm,则需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适当的位置,光屏上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光屏上_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先填“能”或“不能)6.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你也一起来探究,并回答问题:(1) 你知道如何测量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吗?请说出你的办法: (2)小明拿起凸透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如图)可以看到物体的像,请你分析小明看到的是_(填“正”或“倒”)立的_(填“实或“虚”)像(3)测得透镜的焦距是l0cm以后,他将

5、蜡烛和透镜如图所示固定在光具座上后移动光屏却无法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检查操作过程无误,如果仍想得到放大的实像,你认为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上(如图所示),为是因为忽略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_。现在为了使烛焰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向_调。经过调节后,烛焰像成在光屏中央。我们平时使用的_就是利用此次操作得到的成像特点而制造的。8. 完成下列光学实验要求:“用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实验的原理是:_.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示意图。a、当蜡烛在a点时,像的特点是:_ ;b、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光屏不动.此时将凸

6、透镜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的清晰且是放大的?_。c、在移动凸透镜的过程中,请具体说明操作才能把凸透镜调到比较准确的位置?9. 小宇利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回答一种情况即可)如果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左和向_(填“上”或“下”)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次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

7、13015缩小倒22020等大倒31435放大倒凸透镜成像练习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从焦点处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距先变大后变小 B、物与像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C、像越来越大 D、物与像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2、物体位于距离凸透镜1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20cm处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f 大约是( )A.20cmf12cm B. 10cmf6cm C.12cmf10cm D. 26cmf20cm3、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8、。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4、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6、(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A远离透镜 B靠近

9、透镜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7、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l)在a、b、c、d、e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烛焰放在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

10、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16(丙)中的哪一个? 8、小华有一架“傻瓜”相机,照相时不能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能调节像距。他从说明书中了解到:相机镜头的焦距是35mm,拍摄时景物应在3m以外。对此,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就要不需要调节像距了呢?于是他查到了该相机镜头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数据如表1。表 1物距u/m1.01.52。02.53。03。54.04。55。05。56。0像距v/m36.2735.8435.6235。5035。4135。3535.3035.2635。2335.2135。20(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简单说明用该相机拍摄

11、3m以外的景物时,不需要调节像距的理由: (2)请在坐标纸(图1 6)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3)从图像可以看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是: 。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6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口点时,如图16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6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为止。(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3)如图16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S2。(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17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10、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他分别进行了若干次实验操作,并把测出的物距和像距准确的记录在表2和表3中。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