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94257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有机酸对矿区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例关键词:重金属形态 土壤富集 有机酸处理 铜陵矿区 污染治理摘要:铜陵矿区是我国七大矿集区之一,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但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和运输过程及由矿石开采而产生的尾矿废石的堆积导致矿区内土壤富集了较高含量的重金属,而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后,则会通过食物链或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入水和大气中,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其它动物的繁衍,且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后果的严重性三大特点,因此,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选择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主要研究

2、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XRD测试,分析了本底重金属铜的形态以及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并将外源重金属处理的土壤经有机酸处理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未经有机酸处理的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对比。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新桥矿区的土壤为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中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土壤中铜和镉的浓度也很高,远远高于土壤背景值。 原土Cu的形态分布以残渣态为主(约占55,37),其余各形态组分含量从大到小为依次为:Fe-Mn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溶态。外源Cu进入土壤后,随着外源Cu的浓度的增加,残渣态百分含量降低,

3、可溶态百分含量增加。但其他四种形态的所占的百分含量大小顺序未变。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中Cd以可溶态为主。碳酸盐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他们的百分含量也在不断变化,残渣态百分含量随外源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有机酸进入土壤后,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有机酸对重金属的作用不同,其中DTPA对各个处理的土壤中的Cu都有较好的活化作用,随着外源Cu浓度的增加,对于土壤中的Cu有活化作用的有机酸越来越多。虽然有机酸对外源Cd污染的土壤中的Cd也有一定的活化作用,但较Cu而言,其活化作用较弱,且当外源Cd浓度达到100mg/kg和130mg/kg时

4、,1mmol/kg的有机酸活化效果更明显。正文内容 铜陵矿区是我国七大矿集区之一,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但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和运输过程及由矿石开采而产生的尾矿废石的堆积导致矿区内土壤富集了较高含量的重金属,而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后,则会通过食物链或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入水和大气中,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其它动物的繁衍,且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后果的严重性三大特点,因此,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选择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XRD测试,分析了本底重金属铜的形态以及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

5、并将外源重金属处理的土壤经有机酸处理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未经有机酸处理的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对比。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新桥矿区的土壤为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中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土壤中铜和镉的浓度也很高,远远高于土壤背景值。 原土Cu的形态分布以残渣态为主(约占55,37),其余各形态组分含量从大到小为依次为:Fe-Mn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溶态。外源Cu进入土壤后,随着外源Cu的浓度的增加,残渣态百分含量降低,可溶态百分含量增加。但其他四种形态的所占的百分含量大小顺序未变。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中Cd以可溶态为主

6、。碳酸盐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他们的百分含量也在不断变化,残渣态百分含量随外源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有机酸进入土壤后,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有机酸对重金属的作用不同,其中DTPA对各个处理的土壤中的Cu都有较好的活化作用,随着外源Cu浓度的增加,对于土壤中的Cu有活化作用的有机酸越来越多。虽然有机酸对外源Cd污染的土壤中的Cd也有一定的活化作用,但较Cu而言,其活化作用较弱,且当外源Cd浓度达到100mg/kg和130mg/kg时,1mmol/kg的有机酸活化效果更明显。铜陵矿区是我国七大矿集区之一,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但大量的矿产资源

7、的开发、冶炼和运输过程及由矿石开采而产生的尾矿废石的堆积导致矿区内土壤富集了较高含量的重金属,而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后,则会通过食物链或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入水和大气中,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其它动物的繁衍,且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后果的严重性三大特点,因此,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选择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XRD测试,分析了本底重金属铜的形态以及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并将外源重金属处理的土壤经有机酸处理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未经有机酸处理的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对比。得出的主要结

8、论如下: 新桥矿区的土壤为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中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土壤中铜和镉的浓度也很高,远远高于土壤背景值。 原土Cu的形态分布以残渣态为主(约占55,37),其余各形态组分含量从大到小为依次为:Fe-Mn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溶态。外源Cu进入土壤后,随着外源Cu的浓度的增加,残渣态百分含量降低,可溶态百分含量增加。但其他四种形态的所占的百分含量大小顺序未变。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中Cd以可溶态为主。碳酸盐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他们的百分含量也在不断变化

9、,残渣态百分含量随外源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有机酸进入土壤后,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有机酸对重金属的作用不同,其中DTPA对各个处理的土壤中的Cu都有较好的活化作用,随着外源Cu浓度的增加,对于土壤中的Cu有活化作用的有机酸越来越多。虽然有机酸对外源Cd污染的土壤中的Cd也有一定的活化作用,但较Cu而言,其活化作用较弱,且当外源Cd浓度达到100mg/kg和130mg/kg时,1mmol/kg的有机酸活化效果更明显。铜陵矿区是我国七大矿集区之一,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但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和运输过程及由矿石开采而产生的尾矿废石的堆积导致矿区内土壤富集了较高含量的重金属,而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后

10、,则会通过食物链或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入水和大气中,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其它动物的繁衍,且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后果的严重性三大特点,因此,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选择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XRD测试,分析了本底重金属铜的形态以及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并将外源重金属处理的土壤经有机酸处理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未经有机酸处理的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对比。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新桥矿区的土壤为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中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土壤中铜和镉

11、的浓度也很高,远远高于土壤背景值。 原土Cu的形态分布以残渣态为主(约占55,37),其余各形态组分含量从大到小为依次为:Fe-Mn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溶态。外源Cu进入土壤后,随着外源Cu的浓度的增加,残渣态百分含量降低,可溶态百分含量增加。但其他四种形态的所占的百分含量大小顺序未变。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中Cd以可溶态为主。碳酸盐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他们的百分含量也在不断变化,残渣态百分含量随外源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有机酸进入土壤后,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有机酸对重金属的作用不同,其中D

12、TPA对各个处理的土壤中的Cu都有较好的活化作用,随着外源Cu浓度的增加,对于土壤中的Cu有活化作用的有机酸越来越多。虽然有机酸对外源Cd污染的土壤中的Cd也有一定的活化作用,但较Cu而言,其活化作用较弱,且当外源Cd浓度达到100mg/kg和130mg/kg时,1mmol/kg的有机酸活化效果更明显。铜陵矿区是我国七大矿集区之一,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但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和运输过程及由矿石开采而产生的尾矿废石的堆积导致矿区内土壤富集了较高含量的重金属,而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后,则会通过食物链或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入水和大气中,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其它动物的繁衍,且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隐蔽性、

13、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后果的严重性三大特点,因此,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选择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XRD测试,分析了本底重金属铜的形态以及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并将外源重金属处理的土壤经有机酸处理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未经有机酸处理的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对比。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新桥矿区的土壤为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中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土壤中铜和镉的浓度也很高,远远高于土壤背景值。 原土Cu的形态分布以残渣态为主(约占55,37),其余各形态组分含量从大到小为依

14、次为:Fe-Mn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溶态。外源Cu进入土壤后,随着外源Cu的浓度的增加,残渣态百分含量降低,可溶态百分含量增加。但其他四种形态的所占的百分含量大小顺序未变。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中Cd以可溶态为主。碳酸盐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他们的百分含量也在不断变化,残渣态百分含量随外源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有机酸进入土壤后,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有机酸对重金属的作用不同,其中DTPA对各个处理的土壤中的Cu都有较好的活化作用,随着外源Cu浓度的增加,对于土壤中的Cu有活化作用的有机酸越来越多

15、。虽然有机酸对外源Cd污染的土壤中的Cd也有一定的活化作用,但较Cu而言,其活化作用较弱,且当外源Cd浓度达到100mg/kg和130mg/kg时,1mmol/kg的有机酸活化效果更明显。铜陵矿区是我国七大矿集区之一,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但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和运输过程及由矿石开采而产生的尾矿废石的堆积导致矿区内土壤富集了较高含量的重金属,而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后,则会通过食物链或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入水和大气中,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其它动物的繁衍,且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后果的严重性三大特点,因此,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

16、选择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XRD测试,分析了本底重金属铜的形态以及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并将外源重金属处理的土壤经有机酸处理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未经有机酸处理的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对比。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新桥矿区的土壤为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中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土壤中铜和镉的浓度也很高,远远高于土壤背景值。 原土Cu的形态分布以残渣态为主(约占55,37),其余各形态组分含量从大到小为依次为:Fe-Mn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溶态。外源Cu进入土壤后,随着外源Cu的浓度的增加,残渣态百分含量降低,可溶态百分含量增加。但其他四种形态的所占的百分含量大小顺序未变。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中Cd以可溶态为主。碳酸盐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