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_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94146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147 大小:76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_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DB37_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DB37_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DB37_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DB37_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7_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_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DB37/ 5026 - 202J - 20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202- 发布202- 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前 言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政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 2022 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20228 号)要求,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

2、大量模拟计算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 5026-2014 进行了全面修订。本标准共分 8 章和 10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 术语;3.气候子区与主要计算参数;4.建筑与围护结构;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6.给水排水;7.电气;8.可再生与清洁能源利用;附录 A附录 I。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提高了居住建筑的节能目标;2.大幅度提升了围护结构 主要部位的热工性能;3.调整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方法,以逐时动态的方法进行全年供暖能耗计算;4.提高了对空调冷热源主机设备的能效标准;5.修改了太阳能作为生活热水热源时 的能效指标要

3、求;6.增加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采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7.增加和调整了可再 生与清洁能源利用整章内容;8.补充完善了相关的附录资料。主编单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北京绿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沃卡姆(山东)真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沃尔德建筑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军星管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绿地泉景门窗有限公司滨州裕阳铝业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朱传晟 于晓明 王洪飞 徐 建 王春堂 刁乃仁 崔艳秋 李向东陈益玲 张 钊 周建昌 王 昭

4、 杨昊明 张海燕 王方琳 李晓南周楠楠 孙鲁军 张子奇 宫海东 刘启明 杜 兵 由明通 牛彦磊于保清 郭安升 王成霞 何兆晶 李 娟 孙彬栋 徐 琦 乔石佳张晓泉 林 浩 闫志强 明大伟 张金喜 崔建学 夏 艳 冷相华I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卧龙路 128 号,邮编 250024,电话:0531- 51765607,E-mail:)。刘永亮主要审查人:徐伟万水娥房泽民李国忠郭柱道徐虹刘洪令宋英芳周平II目 次

5、1 总则72 术语83 气候子区与主要计算参数114 建筑与围护结构144.1 一般规定14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154.3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19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215.1 一般规定215.2 热源与热力站225.3 输配系统255.4 室内供暖系统285.5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306 给水排水326.1 一般规定326.2 生活给水排水326.3 生活热水337 电 气357.1 一般规定357.2 供配电系统357.3 照明系统357.4 智能控制系统368 可再生与清洁能源利用378.1 一般规定378.2 太阳能系统378.3 地源热泵系统378.4 空气源热泵系

6、统388.5 水热型地热能系统39附录 A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用表40附录 B 外墙和屋面单元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42附录 C 面积和体积计算46附录 D 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48附录 E 建筑外窗热工性能参考选用表51附录 F 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及其修正系数54III附录 G 塑料管的选择57G.1 管材特性和使用条件级别57G.2 塑料管系列(S)值57G.3 塑料管公称壁厚58附录 H 管道绝热层最小厚度和最小热阻61附录 I 设备专业节能判断文件64本标准用词说明66引用标准名录67附:条文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IV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

7、ms23 Main Calculation parameters of climate subarea54 Building and Envelope84.1 General Requirements84.2 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design94.3 Judgments and weigh of 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performance135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165.1 General Requirements165.2 Heat source and heat e

8、xchange station175.3 Distribution system205.4 Indoor heating system235.5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256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276.1 General Requirements276.2 Domestic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276.3 Domestic hot water287 Electric307.1 General Requirements307.2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

9、tion system307.3 Lighting system307.4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318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clean energy328.1 General Requirements328.2 Solar system328.3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328.4 Air-source heat pump system338.5 Hydrothermal geothermal energy system34Appendix A Special instruc

10、tions for therm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envelope35Appendix B Calculation of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ior wall and roof unit37Appendix C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area and building volume41Appendix D Simplified calculation of external shading coefficient43Appendix E Reference

11、table for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external windows46Appendix 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t49Appendix G Selection of plastic pipes56G.1 Pipe properties and service condition levels56G.2 Plastic pipe series (s) value56VG.3 Nominal wall thickness of

12、plastic pipe57Appendix H Minimum thickness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pipe insulation60Appendix I Equipment professional energy saving judgment document63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65Bibliography of normative standard66Addition:Explanation of rovisions69VI1 总 则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有关碳达峰、碳中和决策

13、部署,进一步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和能源利用 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降低建筑碳排放,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和实际,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集体宿舍等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1.0.3 本标准是在原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的基础上,供暖设计能耗再降低30%,达到超低能耗水平。1.0.4 居住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 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1.0.5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建筑物能耗:1 根据山东地区的气候特征,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得热,通过提 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物供暖能耗;2 通过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供暖系统的热源效率和输送效率;3 通过建筑遮阳、空调和通风系统等的节能设计,控制夏季的空调能耗;4 通过给水排水及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物给水排水、照明和电气系统的用能效率;5 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1.0.6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规定。132 术 语2.0.1 供暖度日数(HDD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