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93588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的指导意见本科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是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及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全面总结现行本科培养方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对现行“本科培养方案”进行新一轮的修订。一、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

2、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培养方案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建设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培养方案要符合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范,满足与本专业相关的认证标准或评估标准的要求,以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依据,以师资队伍状况、教学条件等为基础,结合本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细化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把定位、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融为一体,形成本专业的培

3、养标准。二、培养方案的基本目标1、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应在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据各专业依托学科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学校对本专业的期望以及本专业的定位、办学特色,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2、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培养方案要体现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和历

4、史责任;具备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准则所要求的品行。(2)、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较强的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得新知识,进一步拓展专业技能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4)、经过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理,能够担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3、人才培养模式(1)、“2+2”模式:前两学年主要完成基础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课程的教育,后两学年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实行分流培养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部分有重点学科支撑的专业,学生可以提前一个学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2)、“2+1+1”模式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前两学年完成基础课程教学,第三学年分流进行专业教育后,第四学年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和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能力的强化训练,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

6、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3)、“2+2+(1)”模式主辅修、双学位模式。即在修读原专业取得相应学分数同时,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修读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国防生模式。即在修读原专业的同时,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和技术,用4年时间完成5年的学业。(4)、“1+2+1”模式选拨一年级的学生,到设有“中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计划的国外大学研读二、三年级的课程;第四年在国内继续学习四年级的课程,成绩合格者同时获得国内、国外两所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5)、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要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我校特色

7、工程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用基础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构建课程体系。三、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在构建各专业课程体系时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在课内外教育的全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充分重视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要加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

8、力培养。理工类学生应加强人文社科类基础知识培养,非理工类学生应加强自然科学和技术类基础知识培养。2、基础性和专业整体优化的原则。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与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要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在设计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时,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构建基础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体系;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妥善处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专业核心课程要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其综合化、系统化程度;专业选修课程要

9、小型化和模块化,以有限的课程来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在课程安排上要合理、有序,避免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颠倒,避免理论课与相对应的实验课相脱节;每学期的课时分布要合理,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给学生有充分的消化和理解的时间,并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时间和空间条件。3、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原则。坚持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努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材施教,显示个性,办出特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学分制,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加大选修课比例,满足学生的需求,扩大选择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选修课开出的学分

10、数与学生应修读的学分数比例不低于1.5:1,以利于学生选择。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要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专业课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要明确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及实验课程内容整合、实验室管理将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加强实验室管理与实践条件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的优势和特色,服务于教学;各专业均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摸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多种途

11、径。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等三个方面有机融合,建立与理论教学相互贯通、相互结合的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全面发展。5、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原则。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原则上要求各专业均需制定辅修专业课程体系,修订完善双学位培养方案,供相关专业学生辅修,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实行“主修”与“辅修”相结合,既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又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四、培养方案的总体结构1、教学环节的组成第一课堂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理论教学涵盖基础教育课程、学科基

12、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军训、公益劳动、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实习等。第二课堂则利用课外学时,实行创新和实践教育。2、各类课程学时、学分要求(1)、工科类各专业的理论教学总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400学时(课内实验学时按照理论学时计算),人文社会科学类各专业的理论教学总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720学时;四年制本科生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为190学分,但不能超过200学分。(2)、按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各专业在制定

13、培养方案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执行。3、选修课的设置公共任选课128学时,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三类课程群,学生须修满8个学分。原则上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供理工专业学生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供其它专业学生选修,艺术体育类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各专业学生选修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中的选修课学时由学院各自行制定,原则上选修课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4、学分计算由于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学籍管理,课程每16学时计1个学分,所以,所有课程的教学时数按8学时的倍数设置。而实践教学则按每周1学分计。第二课堂创新教育最高计6个学分。五、修订培养方案的几

14、点要求1、培养方案的修订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基础教育课程的学时学期分配执行学校规定。学科基础教育课程的学时学期分配由专业提出建议、专业所在学院协调安排,专业教育课程的学时学期分配由各个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专业教育课程原则上不少于480学时,其中体现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为选修课。2、政治理论课总学时为2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92学时,全部在第一、第二学年完成;实践教学32学时,根据形势变化和教学实际在修业年限内分批次、分阶段依次完成。3、实行外语教学不间断,第一、第二学年开设大学英语,第三学年各专业应根据培养原则至少开设一门专业外语或一门双语课程,第

15、四学年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有外文翻译要求。4、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则上有条件的专业应设置“专业综合实验”;单门课程内含实验教学学时大于16学时的,应将实验内容从课程中剥离出来,单独设置对应的实验课,以提高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5、双学位是学业优良的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跨学科修读另一个专业的主要课程。制订双学位培养方案应考虑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及基础理论。要求课内学时统一为64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为6周,毕业学分为46学分。6、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的各专业,完成基本培养方案制定的同时还需要参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基本框架,按“卓越

16、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单独制定培养方案。7、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由软件学院牵头,组织相关学院制定分方向培养方案。8、形势与政策、安全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社会实践等课程的学分及学生的创新学分可以不计入学生最低毕业学分。9、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各专业应结合本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形成本专业的培养标准。要参考“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能力矩阵”,写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矩阵,作为附件上交。10、本次修订的培养方案自2013级本科生开始执行。课程安排应循序渐进、松紧有度、难易结合,各专业要根据进程表,针对2013级,结合本科培养方案初稿,进行每学期的预排课,检验课程学时学期分配的合理性,最终确定培养方案。六、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4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