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93226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集成、运用、管理与维护等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集成、设计、生产、测试、技术监督以及销售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电子工艺实践

2、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设计、应用、维护电子设备的能力;2、掌握信息的获取、分析、转换、传输、处理等基本理论及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集成、应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的能力;3、掌握计算机智能系统软件、硬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信息处理与通信、电子和控制等领域实际问题能力;4、熟悉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特点与技术方法,具有开发、集成、应用汽车电子技术的综合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知识再生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7、具备相应职业岗位上岗工作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达到与本专业相关工

3、种的中级工以上技术水平,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三、专业方向1、电子工程与汽车电子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电子工程技术与汽车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具备综合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及汽车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产品以及汽车电子设备的开发、集成与应用等工作。2、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学习和掌握信息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应用的软、硬件开发与集成的能力,能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电子系统设计、开发、集成与应用等工作。3、通信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讯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通信产品应用的软件与硬件实践能力,能够在通信与网络工程领域从事系统集

4、成、开发、应用与维护等工作。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综合素质与能力专项素质与能力对应课程或实践1.基本素质与能力1.1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政策等1.2身心素质军事训练、大学体育等1.3分析运算能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1.4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等1.5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能力文献检索1.6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军事训练、大学体育等2.学科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2.1电子电路基本分析与运用能力大学物理、电路原理、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2.2电工基础应用能力电工电子工艺技能通识实习、电子电路课程

5、综合实践3.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3.1信号分析、处理及应用能力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CAD、微型计算机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3.2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能力电子电路CAD、专业技能考证实训、硬件课程综合实习、软件课程综合实习4.专业核心知识及应用能力4.1数字信号分析运用能力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子系统设计4.2信息与信号的处理和运用能力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习、电子通信工程师岗位实践5.创新创业能力5.1创新能力发明学、创新学、创新文化、创新实践等5.2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现代企业管理、行业标准概论、市场营销学、创业实践等6.个性化发展能力6.1人文素质应用文写作

6、、社交礼仪、形式逻辑、演讲与口才等6.2车辆控制汽车工程概论、控制理论基础、现场总线技术等6.3英语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英语、文献检索等五、学制与学分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分:最低修读165.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32.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33学分。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七、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表二)期目项学年学一二三四合计12345678军训(含军事理论)22入学教育和专业导论(2)(2)课堂教学13181816161512108专业实

7、习、课程实习或教育实习2223615毕业实习1010毕业论文(设计)66复习考试11111117机动134假期686868648全学程总周数2527252725272519200八、实践性教学环节(表三)课程编号实践教学项目学分周数安排学期实践方式SJ00001入学教育及专业导论1(2)第1学期机动SJ00002军训(含军事理论教育)2第1学期集中SJ00003社会实践1(3)第2、4、6学期后暑期由校团委统一安排SJ16933电工电子工艺技能通识实习11第1学期学院统一安排进入企业集中进行SJ16201电子电路CAD 实习11第1学期电子信息实验室集中进行SJ16202电子电路课程综合实践2

8、2第4学期电子信息实验室集中进行SJ16203硬件课程综合实训11第5学期电子信息实验室集中进行SJ16204软件课程综合实训11第5学期电子信息实验室集中进行SJ16934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训22第6学期工程训练中心集中进行SJ16935车辆电子技术综合实训11第6学期工程训练中心集中进行SJ16936专业技能实训44第7学期工程训练中心集中进行SJ16205电子、通信工程师岗位实训22第7学期工程训练中心集中进行SJ16001毕业实习1010第8学期学院统一安排SJ16002毕业论文(设计)66第8学期学院统一安排合 计3333(5)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表四)课 程 类 型学时

9、学分占总学时(总学分)比例通识教育课程平台7924333.2%32.4%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5343043.2%43.4%专业基础课程33418.5专业核心课程1629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电子工程与汽车电子技术162913.6%13.6%信息与信号处理1629通信技术1629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创新教育课程7246.0%6.0%创业教育课程724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人文素质7244.5%4.5%专业知识延伸1086技术管理543总 计2386132.5100%100%十、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十一、专业核心课程1、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10、Processing)学时:54 学分:3本课程主要讲授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发展概况,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变换及其快速算法,IIR、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实现,多采样率信号处理等。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数字信号采集与处理的能力。2、通信原理(Pinciples of Cmmunications)学时:72 学分:4本课程主要讲授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信息论基础知识、各种模拟与数字调制的原理与性能分析方法、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同步原理和现代数字调制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分析研究各类通信系统的能力。3、电子系统设计(E

11、lectronic System Design)学时:36 学分:2本课程主要讲授电子系统设计概论、电子电路的加工和调试基础、电子设计与仿真技术、基于FPGA的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和综合设计,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系统设计和制作的能力。课程体现综合应用学科专业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十二、教学进程表(表五)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学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考核方式理论实验12345678通识教育课程平台TS182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42648试TS1810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630636试TS181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5448654试TS18103毛泽

12、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348361248试TS181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I24236642试TS15001-4大学英语(I-IV)1527027060707070试TS19001-4大学体育(I-IV)412612630323232试TS17001大学计算机基础348242448试TS17002C语言程序设计472482472试TS00001-2大学生就业指导224241212查TS18701-2形势与政策224241212查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JC17001高等数学A14.5808080试JC17002高等数学A25909090试JC17011大学物理B472541872试JC17006线性代数3484848试JC17007概率论2363636试JC16203电路原理590721890试JC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