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堂教学大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931594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基础》课堂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构成基础》课堂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构成基础》课堂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构成基础》课堂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构成基础》课堂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成基础》课堂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基础》课堂教学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成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学 时 数:84学分: 5适应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实习周数: 16 周教学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 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 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 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 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

2、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 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 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 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 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 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 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

3、也可分部分进行, 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 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 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 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 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教学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 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教学内

4、容第一章构成基础概论基本要求:了解构成的概念和简要历史,理解“美”是构成作品的核心要求;掌握形式美法则。重点:构成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形式美法则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第二章 平面构成基本要求: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和目的;点、线、面等构成要素的性质及构成基本形式,并能够运用构成理论进行一定的创作。第一节 平面构成概论和关于平面形重点:平面构成的内涵、形的分类、形体之间的基本关系难点:图形的心理感受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重点:点线面的形态特征和设计中的应用难点:不同构成基本元素之间的转化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重点:重复特异渐变发射构成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难点:丰富构成语言的方式

5、材料、肌理和质感构图与分割第三章 色彩构成基本要求:掌握色彩的概念、产生,色彩的要素、对比与调和,色调组织原理及表现。教学第一节什么是色彩重点:色彩的概念、产生和分类难点:色彩的自然科学属性第二节色彩设计基础色度学重点:色度学的概念、颜色系统难点:颜色体系的构造第三节色调组织原理重点:色调的概念、色彩的对比和调和难点:色彩设计的资源及其利用第四章立体构成基本要求: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将形体分解为点、线、面等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

6、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第一节 立体形的概念和本质重点:立体形的概念和研究范围、立体形的基本视觉特征难点:三维型体的基本视觉特征第二节 立体造型的材料重点:材料的分类、搭配难点:材料的搭配和开发利用第三节立体感觉的研究与立体形态的调整重点:立体的尺度、肌理、及其视觉心理感受,调整的原则和方法难点:立体型调整的方法第四节立体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新的形态的形成重点:立体构成中线、面、块材的分类、组合方法和造型特点教学难点:不同材料的设计运用四、学时分配第一章构成基础概论2 学时第二章平面构成2 学时第一节 平面构成概论和关于平面形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 学时第三节平面构

7、成的基本形式2 学时第三章色彩构成2 学时第一节什么是色彩第二节色彩设计基础色度学2 学时第三节色调组织原理2 学时第四章立体构成第一节立体形的概念和本质2 学时第二节立体造型的材料2 学时第三节立体感觉的研究与立体形态2 学时的调整第四节立体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新的形态的形成2 学时注:其余课时为构成基础作业与实践五、作业与要求作业内容: 8 幅主要采用手绘方法, 4 幅采用电脑制作的方法。制作完成后用四开黑卡纸统一装裱,图片后附上创意说明。手绘点的构成、线的构成、平面构成形式、喜、怒、哀、乐或春、夏、秋、冬、色调练习、空间表现构成及立体表现构成等6组作业教学要求: 1、学生充分认识构成规律

8、及原理,创作课题符合设计题意。2、绘制和制作认真,做工精细,画面和形体整洁3、将形式美法则等创作理论运用与实践4、作品富于新意,开拓创新,能够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图形。六、参考资料目录平面构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毛溪编著构成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唐泓 纽敏等编著七、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本门课程采取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的方法进行。考试采取构成基础创作的形式,占考核成绩的60%;平时成绩根据考勤、课堂表现及平时习作的综合情况给出,占考核成绩的40%。八、必要说明由于课程的特殊性, 课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个别内容进行调整,对学生的作业实践时间进行适当的符合教学需要的灵活安排。九、审核精品文档撰稿人教研室主任院、系、部领导精 品文档签字日期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