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931453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94分)1. (11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

2、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

3、,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B .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C .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

4、如所志D .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劓: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B . 拜: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等。C . 郯国公:是指罗士信的封爵。春秋时期有公、侯、王、子、男五等爵位。D . 谥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谥号有褒有贬。(3)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罗士信年轻气盛。他年仅十四岁就在执衣职务上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

5、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B . 罗士信作战不退缩。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C . 罗士信赏罚分明。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D . 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4)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

6、信曰:“愿以守。”乃命之。2. (11分) (2017高一上寻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讳,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

7、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

8、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八年,迁领军将军。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追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有删减)(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B .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C .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

9、仁陪辇D .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君避名讳。B . “迁”在古代常用来丧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C . “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的的平民、百姓。文中桓玄将司马显父子称作“司马庶人”,毫无贬低之意。D . “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10、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博闻强记,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B . 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只有谢景仁不去。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C . 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D . 义熙五年,宋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刘毅坚决劝阻高祖。谢景仁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讲景

11、仁是太傅安孙。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3. (15分) (2016天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

12、,礼以客主 , 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

13、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1) 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

14、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B . 愿霁怒霁:停止C . 除知台州除:罢免D . 终身饮恨饮:含着(2)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东南无之,必也蜀必宽譬之,饮泣强食宗质负其母归予一见不敢再A . 焉乃于者B . 乎其以者C . 乎乃以也D . 焉其于也(3) 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 .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 .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 . 彼有未

15、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4)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既长,仕所至必求母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规无子,子台州之子A . B . C . D . (5)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B .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C .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D .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