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93141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小组心理述谈方案2008-5-21 14:26:34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一、心理述谈对象 幸存者:幸存者的小组辅导应该在进入避难所以后,生命安全保证,食物、水、温度等 情况保证以后进行。救援人员(军人、武警战士、消防队员、救护车司机、医生、护士、志愿者、各级指挥 员):救援人员的小组干预应该在完成灾难现场救援后不再进入救灾现场以后进行。二、受害者可能的反应: 吃惊、否认、情感麻木、愤怒、害怕、恐惧、胆小、惊跳反应、无助感、失控感、 退 缩、回避与他人接触、怀疑和不信任他人和世界、动机减退、内疚感、罪感、焦虑、抑郁。头痛、恶心、震颤、疲乏、腹泻、食欲改变、噩梦、睡眠

2、改变、筋疲力尽。 头脑中反复重演事件的经过或有关情景、不真实感、记忆力受损、失去希望、从社会、 娱乐和职业活动中退缩、各种各样的自杀想法。由于自己是幸存者而别人死亡导致的不合理 内疚感或罪感,对死亡或个体被伤害的过分、持久的害怕和恐惧。酒或药物使用增加。三、短期目标:1、评估和保证参加者的基本需要(食物、水、安全、保密、倾诉)得到满足,包括提 供丰富、准确的信息。2、在安全、放松的环境中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创伤性事件。3、在安全、放松的环境中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和表达所经历的感受和体验(悲痛和恐惧)。4、充分表达当事人的愤怒,并描述愤怒的原因。5、解释正常的,严重的应激反应表现。6、正常化情感反应,减

3、少个体感觉和情感上的独特性。7、表达该事件对当事人日常社会功能的影响。8、鼓励、教会、强化应对方式,教会减轻焦虑的方法。9、讨论丧失在生命中的意义,纪念并悼念失去的人。10、提供小组支持,强化受害者之间的社会支持,增强小组凝聚力。11、促进受害者恢复事件前的功能和生活习惯。12、识别急性应激反应的高危个体,保证能够随访或得到专业服务。四、小组述谈程序:1、主持人介绍和设置:a. 自我介绍b. 目的:我们要干什么c. 保密原则d. 小组活动的基本规则(时间:l-2h,自由发言、谈话等)2、参加人员自我介绍a. 相邻的两个人互相介绍自己的情况并介绍自己平时经常带在身边的一件东西( 5 分 钟)b.

4、 每个人依次发言介绍刚才的伙伴3、开始陈述事件a. 每个组员按年龄大到小解释事件(每个人 5-10分钟)b. 越详细越好c. 目光的接触、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热情接纳等技术调动大家倾听促使发言者识别和表 达情感4、表达所经历的感受、体验a. 看到b. 听到c. 闻到d. 感觉到了什么(害怕、悲痛、伤心)e. 你认为发生了什么f. 你的看法和解释实施是什么g. 这些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5、表达情绪反应a. 对事件、对自己、对同伴b. 你的感受和情感是什么c. 充分表达愤怒d. 愤怒的原因是什么6、主持人帮助复习生理和心理反应,并结合大家的反应正常化个体反应。7、提示当事人当看到与死者有关的事情的时候

5、(地点、纪念日、东西等)会引起自己 的不舒服是正常的。8、讨论生命失去的意义9、建议每个人对死者说一些纪念的话10、鼓励当事人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死者的纪念11、鼓励当事人参加追悼会等纪念活动12、教育a. 如何应对以后会出现的痛苦b. 如何能得到帮助(热线电话 8008101117)13、结束a. 总结b. 给出建议c. 告别再见灾难后紧急心理救援:重建心灵家园2008-5-21 14:25:11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 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 灾和人祸,

6、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 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 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地震不仅仅给幸存者带来了生存环境的毁坏、带来了许多身体创伤性疾病、会暴发大规 模的传染性疾病,而且灾难和灾难所导致的房屋被毁、财产毁失、亲人死亡等对于灾难幸存 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无法承受的社会心理应激源。在如此大的应激源面前,绝大多数幸 存者会出现情绪麻木、无助、绝望、抑郁、内疚、变得胆小害怕、恐惧、睡不踏实或整夜不 眠等痛苦的体验以及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酒和药物依赖、自

7、杀或 诱发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等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就象地震对幸存者身体、财产、生存环境的破坏需要外部力量和资源救援一样,幸存者 遭受巨大心灵的创伤也同样需要社会的、专业的援助和干预才能渡过危机,走向新的希望, 才能重建心灵和生活的家园。对灾难幸存者在灾难后早期进行心理援助可以减轻他们恐惧、 麻木、惊跳、回避等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帮助他们提高应对灾难后各种内外应激的能力, 对那些反应比较严重的幸存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能够阻止或减轻远期心理伤害和心理障 碍的发生率(如PTSD),对已经出现远期严重心理障碍的受害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减轻他们 的痛苦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和

8、生活质量。所以,灾难 发生后,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幸存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救援 策略之一。一、地震后幸存者的心理反应 通常在地震灾难发生后,我们把幸存者的心理反应大致分成“恐慌、震惊”、“短期反应”和“长期反应”三个心理应激反应阶段。幸存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包括了因强烈的恐惧 感、无助感和自己身体受伤、亲人丧失而出现的情绪、思维、行为等一系列应激反应。虽然 各个反应阶段持续的时间对每个幸存者来说并不固定,但总的来说,这是个逐渐发展的顺序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幸存者最开始常表现为对地震的强烈恐惧,特别是对再次发生地震的 恐惧,并且他们的警觉性过分的增高,周围环境的一响一动都会

9、诱发幸存者有似乎又一次身 临地震情景的感受,表现为心慌、肢体发软、盲目的奔跑、跳楼等行为。同时幸存者出现强 烈的无助感、怀疑、困惑、麻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以否认眼前所发生的事实作为主要的心 理防御手段,地震后早期幸存者的拒绝否认事实、警觉性增高的心理防御反应是正常的,是 幸存者调动自身的防御和应对能力进行心理自救的表现,但是如果这个防御应对反应过于强 烈,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话,这种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最终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 抑郁和悲伤、特别是地震中亲人丧失带来的居丧反应,对未来、对生命也失去了继续的信心, 很多时候会出现频繁的自杀意念,同时会出现持续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

10、 持续的睡眠障碍、恶梦不断、经常在梦中惊醒、惊叫等心理病理反应。如果在地震灾难发生后出现继发的或后续的应激事件,如不间断的高强度余震、幸存者 不能及时住在避难所中、后续物质和生活援助不能及时到位、紧急心理救援策略没有实施等, 这些后续的应激源有可能加剧幸存者的心理病理应激反应以至出现各种严重的精神病理症 状。它们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自杀、以及急性应激障碍(ASD )创伤后应激障 碍(PTSD),许多受害者还会出现了酒精和药物依赖以及人格障碍。所以地震后早期的紧急物资救援、紧急躯体医疗救援和紧急心理救援,可以尽可能地使 后续的应激尽可能减小到最低,从而在可控制因素上减轻幸存者急性和慢性

11、心理病理应激反 应程度,降低远期严重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二、地震后早期紧急心理救援 地震发生后最初的几天到几十天之间的灾难紧急救援是以物资救援和躯体医疗救援为主,主要的救援任务和目的是把埋在倒塌废墟中还活着的人救出来,让这些幸存者到达安全 的避难所,并提供充足的食物、水、保暖、和药物、医疗救治,让他们尽可能的存活下来。很多情况下对地震幸存者进行的援助计划的时限比我们通常所预期的时间要长,这和灾 区当地的地形、地理条件、地震破坏的严重程度、气候条件、国家经济条件有关系。当救援 指挥机构意识到有相当比例的幸存者由于各种原因陷入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无家可归的困 境时,救援的主要内容就应当是帮助他们建立

12、和寻找避难所,为他们提供真实的救援进展信 息为主,这样可以减低幸存者对灾难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恐惧感。紧急心理救援也应该在这个阶段实施,这个阶段的紧急心理救援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 一部分是靠在地震现场进行紧急现场救援的人员在进行生命救援过程中把紧急心理救援的 元素体现出来,比如救援人员的内心镇定、情绪平稳、有爱心、有礼貌、尽量让被控制在废 墟中的幸存者知道和了解救援的情况和进展,救援人员在和幸存者躯体接触的时候要让幸存 者感觉到温暖、感觉到安全、感觉到有希望等,这样我们就把心理救援在最早期送达幸存者。另一部分紧急心理救援是在避难所中进行,实施的人员包括志愿者、医生和社会工作者、 心理工作者、精神卫

13、生工作人员等。这一部分的紧急心理救援的任务和目的是保证幸存者的 安全、保证存活、提供各种支持。包括评估和设法满足幸存者的需要,方式主要以敏感的非 语言陪伴为主,可以抚摸、倾听,提供和满足幸存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要给幸存者一个自 己调动自己内心修复能力的机会而不要过多和幸存者交谈。可以安排幸存者和他的亲人在一 起,为幸存者提供救援信息、提供亲人的信息、帮助他们和外界的亲人朋友联络。这一阶段药物不是缓解心理痛苦的首要办法,紧急救援人员要在救援行动中把生存的希 望、信心、安全感传递给幸存者,让他们知道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他们的生命安 全,他们不是孤立无助的、一切都是有希望的,而且重新生活的希

14、望正在许多人的帮助下一 步一步的走来。当然,现场紧急救援人员如何把紧急心理救援带给幸存者,这是要在地震没有发生时候 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演练,或在进入救援现场前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培训,才能保证紧 急心理救援的有效性。三、地震后急性期的心理干预地震后急性期的心理干预是指在紧急心理救援之后,幸存者到达避难所基本生命生存有 所保障以后,大约会持续几个月或数个月的心理干预。这个时期幸存者的主要问题是处于心 理危机状态,地震这一极大的灾难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过的重大创伤,他们的信念、 情绪和行为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且许多心理病理性的变化也逐渐表现出来。这一阶段的心理干预的任务和目的是减轻幸存者

15、心理危机的程度,评估幸存者的心理状 态、识别和鉴别那些需要进一步专业心理干预的幸存者,帮助幸存者处理居丧反应,帮助幸 存者配合政府的紧急救援时期的部署,逐步恢复幸存者的生存能力,帮助幸存者适应新的灾 后环境和生活。这个阶段幸存者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为创伤性记忆在头脑中的不断闪回。有关地震当 时情景的场面、声音、气味、内心的感受、躯体的感受等的记忆画面和感受常常会在幸存者 者的脑子里一遍又一遍的闯入浮现、挥之不去、驱之不尽,非常的痛苦。慢慢地、幸存者逐 渐丧失了对焦虑和痛苦的感知,精神变得麻木,行为变的退缩,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对未来 失去了希望等。这一阶段的心理干预工作可以在避难所、幸存者家里、

16、和幸存者的聚集地由社会工作者 和心理卫生工作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会谈、小组会谈、远程电话或网络 视频的会谈等。让幸存者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身心得到疗养,尽快从灾难带来的创伤性 记忆、空想、恐惧和悲痛中解脱出来。心理干预的要点主要是鼓励幸存者谈出他们对灾难的感受、想法,帮助他们正确表达、 理解灾难所带来的应激反应、睡眠障碍以及思维困难和悲伤反应。对他们的家庭和重要人际 交往进行支持和鼓励可以阻止幸存者在以后发生进一步的社会功能功能减退。比如针对学 生、家长、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进行的学校教育和心理干预计划,通过学校和孩子将更多 的人联系在一起,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核心互助群体。对他们开展非常有 效的精神障碍预防和应对措施方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