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931323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第一章 编制说明.12、第二章 工程概况.2 3、第三章 施工方法.3 4、第四章 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65、第五章 机具、设备配备表 .8 6、第六章 质量保证及成品保护措施.97、第七章 安全保证措施.138、第八章 环境保护措施.159、第九章 文明施工措施.17第一章 编制说明 为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确保规范施工安全生产,根据该工程建筑结构和施工特点、特编制该施工方案。 一、依据洛社镇新开河洛龙湾一号02#03#地块临时道路工程建设项目部提供的施工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依据国家、行业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资料。 三、依据我公司对施工现场的勘察、调查资

2、料。 四、依据我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五、依据ISO9001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依据我公司可调用到本工程项目的各类资源。本施工方案编制范围为洛社镇新开河洛龙湾一号02#03#地块临时道路工程。同时也是在满足业主期望、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满足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编制的。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特点:1、本工程位于洛社镇新开河洛。2、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8月10日,竣工日期2012年9月10日,工期30天。3、因临时路为老路与工地大门相接,长度约140m。 二、图纸设计要求:1、道路路基:采用素土碾压,压实度93%(重型压实标准

3、)。道路路基填方区域采用碎砖回填。回填料必须分层碾压,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500mm。2、碎砖基层:400mm厚碎砖及200mm厚道渣。3、砼路面:200mm厚C25混凝土面层分块捣制,振捣密实,随打随抹平。第三章 施工方法 一、 路基: 1、已做好控制桩位的复核测量,并根据需要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密桩和保护桩的布设。测量放样已结束。 2、路基基本要求:对原地面进行清表、平整夯实及特殊路基处理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路基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采取各种防排水措施,减少积(雨)水对路基的浸泡,确保施工质量。 3、路基基底处理:对松土段,先清除有机质土,用推土机根据设计标高分层推平。用重型

4、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无下沉、表面平整均匀,边线顺直。二、 碎砖及道渣基层: 1、已对路基工作面的中线、高程、宽度、平整度等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经检验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进行碎石基层的施工。 2、原材料的选择 选择粗细料均匀的道渣材料进行填筑基层。且经试验检测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施工。 3、摊铺与夯实:用挖机将碎砖进行摊铺,碾压实行先轻后重的方法进行。先用6-8t压路机进行初压,迅速进行整平和整形。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终压。道渣摊铺及夯实方法如上。三、砼路面: 1、安装模板 :模板采用钢模板,模板应无损伤,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

5、变形不得大于3mm,振捣时模板横向最大挠曲应小于4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误差不超过2mm。 2、砼摊铺和振捣 :采用商品混凝土一次摊铺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2cm。每次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整平、抹面应连续施工,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其位置应在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振捣时,可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 3、伸缩缝施工 :伸缩缝宜在混凝土硬结后锯成,锯缝必须及时, 伸缩缝应与路中心线成90,缝壁必须竖直,缝隙宽度一致,缝中不得连浆。 4、表面修整和防滑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混凝土浇筑后,当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磨光机将其表面抹平。在机械上安装圆盘,即可进行粗光;安装细抹叶片,即可进行精

6、光。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混凝土表面应具有粗糙抗滑的表面。在已硬结的路面上,用锯槽机将路面锯成深56mm、宽23mm、间距2Omm的小横槽。 5、养护 :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应及时进行养护,使混凝土中拌合料有良好的水化、水解强度发育条件以及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养护时间一般约为142ld。混凝土宜达到设计要求,且在养护期间和封缝前,禁止车辆通行。其养护方法采用 湿治养生法,即在混凝土抹面2h后,表面有一定强度,用湿麻袋或草垫,或者203Omm厚的湿砂覆盖于混凝土表面以及混凝土板边侧。覆盖物还兼有隔温作用,保证混凝土少受剧烈的天气变化影响。在规定的养生期间,每天应均匀洒水数次,使其保持潮湿状态。 第四章

7、 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 一、施工组织机构为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若我公司我公司将成立洛社镇新开河洛龙湾一号02#03#地块临时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由该项目部承担本工程的现场施工,按照项目法要求进行施工管理。施工现场选调技术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部做如下编制:设项目经理一名,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财务会计、技术员各一名。其职能如下:项目经理:负责编制施工进度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负责施工生产调度,协调分包施工;负责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临时水电、总平面管理等;负责统计工作;记录总施工日记。技术、质量、安全方面负责人:负责专业的

8、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负责各专业、各工种之间施工协调图的绘制;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变更,进行方案编制、技术交底;控制项目施工质量,进场材料、设备的质量;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负责检查验收;负责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负责检验试验工作。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消防工作。负责与环保、环卫、治安、市政等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与协调;负责项目行政、人事、后勤等工作。材料、财务、负责人员:负责各类材料的确认与采购供应;负责工程机械配备使用及维护保养;保证周转工具的供应、运输与保管;负责成本核算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各行其责,互相协作,共同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本单位创效益、争荣誉。二、附表项

9、目经理简历见附表-1,项目经理部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见附表-2。 第五章 机具、设备配备表 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1单斗反铲挖掘机225-7斗容量1立米 2 徐工集团2履带式推土机1 3 机动三轮1苏州4 水准仪DSZ21振动棒1打夯机1切割机1说明:小型手持工具按需随时进场。第六章 质量保证及成品保护措施 一、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为确保合格,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创建一流的工程。 二、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GB/T19001-2000、GB/T24001-1996、GB/T28001-2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

10、文件和质量验收规范,全面贯彻“诚信守法 铸造时代精品 文明施工 争当环保先锋 以人为本 追求持续发展” 的企业管理方针,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编制本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由公司总工程师、项目工程师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由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运作,工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创优领导小组,并针对本工程中的重点、难点及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分部分项建立QC领导小组,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制订工程创优计划,与作业班组层层分解,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把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

11、门和人员。 三、思想保证体系 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人员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重实效,树立“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用户”对外部来讲,是指建设单位,对内部来讲,后一道工序是前一道工序的“用户”,为“用户”服务就是使“用户”满意,要面向“用户”、了解“用户”、研究“用户”、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以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四、组织管理措施1、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优质优价,与全体管理人员及各班组长签订创优责任状,把工程质量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完成质量目标管理的,工资上浮;否则,管理人员、工人工资下浮。由质检员每天检查考核,充分落实质量经济责任制,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2、强化

12、项目工程师、技术监控部、各班组质检员的质量否决权利,质检员对工人每天完成的工作量进行验收,技术监控部每周对质检员工作进行检查,项目工程师对技术监控部每旬进行考核一次,发现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一律返工,充分行使质量一票否决制度。3、进一步完善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充分落实公司的质量方针,贯彻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质量程序文件,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效益的关系。4、提高项目经理部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职工进场前的技术质量教育、培训与考核,抽调等级高的技术骨干到本工程施工,坚持管理人员和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为能实现目标管理提供保证。5、尊重、服从上级主管部门、设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及业主对本工程的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邀请他们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6、建立质量信息系统,由于施工项目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