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931267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这篇课文乃东晋名士、一代隐士陶渊明先生的名作。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初中生读书心得本文乃东晋名士、一代隐士陶渊明先生的名作。陶先生耳闻目睹东晋黑暗动乱的现实,憧憬着一个环境幽雅无战火烦扰、平等、自由、安宁祥和的人间仙境。于是,借一位武陵渔人“忽逢桃花林“欲穷其林“从口入“豁然开朗,一个人间仙境就呈现在他面前。源中人大概担忧从此外人会纷至沓来,打搅他们清静、幸福的生活,临别之余,谆谆叮嘱;可不曾想,渔人怎能按捺住内心的狂喜冲动口里唯唯诺诺,但早已留心,一路细致的留下

2、记号,立马回郡报告太守。太守一听有这么个好地方,立刻派人随渔人前去,却如堕迷宫,再也找不着去路了。这事马上传开了。一时间,全国各地人情振奋,人头攒动,前来寻访桃花源的人络绎不绝,却个个快乐而来,失意而归,根本就找不到所谓的桃林。XX郡有一位名动天下的读书人,名叫X子骥,也听说了这回事,心想:天降奇宝,唯有德者方可居之。此等仙境,岂是凡夫俗子人人可到的于是踌躇满志,想赶往桃花源。哪知这仙境如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找不着了。X公不甘心,潜心寻访,但终究入境无门,郁郁而死。列位看官,果真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而世人遍寻不着吗非也,这本是陶老先生杜撰虚构的,当时何来这么好的宝地倒是现如今,如这“桃花源中人

3、一般的生活享受,已比比皆是了。陶先生于乱世中还有这番梦想,很难得。但这梦想,单靠你陶先生是“隐不来的。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作结: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缺乏为外人道也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讲述了因战乱而躲进桃花源的人们,而现实中会有这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吗答案是否认的。桃花源的人为何听了渔人述说同皆惋叹呢更加加深了他们不想出桃源的信念。有人对渔人说:“缺乏为外人道也。可渔人却背信弃义,心思缜密的桃花源人会再次让战争进入他们的生活吗当然是不会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也有这种为利益而抛弃信诺的人。有这么一个故事:一

4、个商人听说沙漠会有金子,便邀他的朋友一起去寻找金子。他们约好3天过后启程。可不守信言的朋友却在头天晚上就启程了,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沙漠,最终得到的却是漫无日际的沙子和死亡的威胁。他心里越来越懊悔,不应贪图小廉价。不过最后他却没有死,因为他的朋友救了他。是那个成功的商人。他听说他的朋友单独去了沙漠,就尾随而去。经过两人一同的努力,终于走出沙漠。或许,那个成功的商人代表了桃花源人,渔人也代表了他的朋友,这个结局应该是完美的。不过,那个朋友却疯了,这应该是他贪婪的结果吧!有些事情是不能为别人所说的,可能会影响那个人的一生,不过,那也是那个人应有的惩罚。桃花源记读后感100字我觉得陶渊明是

5、一个真正的隐士,我觉得不我们青少年不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心境和生活方式,我们青少年应该积极向上,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入世。我们可以像陶渊明那样做,但是不是现在。参加一个青年,我们中国的许多青年都像他一样,归隐田园,那么国家由谁来建立,如果我们国家得不到建立,那么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桃花源,试问一下,在抗日战争年代有没有真正的隐士,我们今天怎么去对待这些人。隐士是在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最奢侈的生活,而我们平常人过的是根底生活,我们为这些隐士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读桃花源记有感“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6、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段的意思是这样的:“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似隐隐约约有些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他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织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来往工作的人,男男女女的穿着全都跟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总是爱在脑海中想象出桃花源的样子,并想象自己身处其中,

7、怡然自得。桃花源不正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片乐土吗于是有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和“XXX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的故事。看完之后,我忍不住想,为什么渔人能在无意间进入桃花源,而太守和XX的X子骥带了那么多人那么仔细的找却找不到呢会不会是因为渔人心无杂念而其他人却心怀不轨太守可能这样,但“XXX子骥,高尚士也,他也会这么想吗由此我又想到了一篇叫做金斧与农夫的故事,故事是说一位农夫一不小心把自己的铁斧掉进了河里,招来了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捞上了一个金斧和银斧,农夫却只要他的那把铁斧,赫尔墨斯被他感动了,于是把三把斧子都送给了他。另一位农夫

8、听了很羡慕,却因为贪心变得一无所有。这不正像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吗贪得无厌,于是变得庸俗,小气,被人看不起。看到成功了的人便百般嫉妒,也去效仿他们,结果和太守一样“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出口了。而那些人们口中的高雅之士,有多少是真正的“高雅之士呢读桃花源记有感作文作者对通往桃花源的过程描写非常科幻,“仿佛假设有光,“初极狭,才通人等都很写实。那么最后见到的理想国是怎样的呢,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都是物,从今天来看,土地代表空间,屋舍也许就是高楼大厦,良田是农业,美池可以垂钓,可以洗浴,可以泛舟,桑竹都是可用的东西,而鸡与犬,都是家中必备的东西,就像是现在的电脑和汽车。理想国里

9、的人,都忙着种作,显然都不是闲人,衣着吗,很潮,很哈秦,老人小孩都很快乐。然后就是相遇了。乃大惊,外星人见到地球人也会惊慌的,但是非常有礼貌,非常豪爽,杀鸡作食。很温暖的是“村中闻有此人,感来问讯说明大家都很相识。然后大家竟然都不知道外面朝代的更迭。村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真是好客,都争着邀请到家中来,招待他。但最后还是有人说:“缺乏为外人道也说明他们也是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那么离开的时候,渔人还是不舍这个地方,希望能回来。所以“处处志之最后他很功利地叫太守来,但是迷路了,理想不适宜于功利。X子骥,高尚士也,这一段只是为了增加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就像电影的最后要加上一段,某某多少年后怎么样了

10、。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诞生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405年)后的第16年。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许就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写照。其实,桃花源是当时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避难所。诗人把它描绘成一个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国,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又相对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园。这不能不说这是陶渊明的伟大创举,诗人描绘出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1516出使欧洲时期),但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读桃花源记有感桃花源,桃花缘,武陵渔人

11、一个贸贸然间闯入,见其美景,桃花百步,落英缤纷,甚奇异。便单独缘小溪而行,来到小山口后的世外人间。排排整齐的房屋前片片良田种植着杂粮五谷,清澈的池水倒映桑竹的浓荫。田间的小路被露水濯洗得不再飞扬着黄土,偶尔可以听到一两声鸡鸣犬吠。在田间耕种的村人向渔人打听他来之何处,匆匆忙放下农具,回家摆宴请客。该是怎样一番安宁与祥和,渔人本不想离去,可也无可奈何。他终是桃花源的过客,早被战乱打磨的疲惫的心,卧在一团幸福中,又怎舍得离去。恋恋不忘间竟忘记了村人的叮嘱。也许他处处志之,只想重游故地,也许他与太守讲此事,只想让更多人看到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竟如此美好。不应因渔人失信以怪之。也许,他只是在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梦罢了。. 优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