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93040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春 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 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 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 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二、词语解释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明朗润泽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

2、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 来越浓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 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 的 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 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 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

3、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 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 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 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二、词语解释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 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3.雨的四季

4、刘湛秋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 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 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 季雨歌。一、作者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 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 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二、思考:1 .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1)更有韵律美(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5、雨”,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 “雨” 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2 .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春雨:柔情而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3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 到净化。4 .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5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 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6 .“春雨图” 这段文字是

6、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 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 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7 .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 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 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8 .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9 .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 亮点? 树:“树睁开特别明

7、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一一影响。“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 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 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 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 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 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8、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 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 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三、小结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 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 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 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4.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唐以前的

9、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 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 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 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10、,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 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 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具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 者博大的胸襟。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 海远景的一般轮廓。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

11、伟壮观的情景。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 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 反映了他“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 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 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选自李太白全集王昌龄,字少伯

12、,唐代诗人。2、背景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3、词义:左迁:降职。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鸟。五溪:五条溪水名4、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5、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6、赏析要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 尽子规啼。诗中写“杨花” “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

13、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 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 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 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7、艺术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三、次北固山下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2、首联:客路青山外,

14、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 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 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 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 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 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

15、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 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 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 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 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 情怀。必须掌握的内容: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 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一一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