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91099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中成长 浅谈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做了多年的老师,我觉得不管多么辛苦,只要学生优秀就是最大的骄傲。但在我的教学记忆里,总有很多遗憾:课上无精打采的学生课下生龙活虎;坐在室内的学生想着的是窗外的风景,有过伤心、也有过放弃,我市提出的“三五X”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科学的观点与方法让我发现了许多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随着对该策略逐步深入的了解,我认为只有把课堂放给学生,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相互学,让学生自己说、主动说、相互交流,才能使得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关乎成败”,学生课堂上生龙活虎的表现需要老师背后做出大量的细致工作,如:热爱

2、地理课、具有好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敢于表现等等。下面我就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构建高效课堂上在细节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恳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指导。一、做学生喜欢的地理老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课堂上老师只有一个,学生则有几十个,如何让几十个人喜欢一个人,这就需要老师有下列几项真本领。1.有真功 要求老师博学多才,视野广阔。一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一个老师不一定有标准的普通话,但语言一定要精炼,富有亲和力,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激情;同时还要有灵活机动的课堂调控能力,无论采用哪种活动方式,都要努力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二是要具备坚实的地理专业知识,如果一堂课你仅仅复制了课本知识

3、,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内容全在书上,看看书就行,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每堂课我们都能联系课堂内容补充拓展一点或设计点独到的知识,结果发现既有利于知识的激活,又可以避免学生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2.用真情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人,教师必须具备真挚的情感,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学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你的微笑,你的目光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从而产生一种向上的自信,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效率还会低效吗?二、注重习惯培养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对人生命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好习惯

4、是开启成功的钥匙,而坏习惯则是走向失败的铺路石。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终生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以下几种习惯:1.课前预习、搜集信息的习惯 课前预习作为课堂前奏尤为重要,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事先对教材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在听讲时,能够有的放矢,紧紧抓住学习过程,主动把握主次、详略,解决“困惑点”。同时,预习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地理问题,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努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尝试:(1)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预习思

5、考题不宜过多,要有可行性,而且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开动脑筋.如七年级地理在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中,我让学生了解一下周围的人是否信仰宗教,宗教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有浓厚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加深了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2)多渠道搜集信息,使课程资源与社会发展和科技同步,使地理教学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在地理教学中,我规定每堂课的前三分钟是“地理信息发布会”,让每个学生都建立一个地理信息搜集本,引导学生从书报杂志、媒体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搜集与地理有关的时事新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时代同步,关注现

6、代成果、关注现代科技,关爱社会,关爱人类,做一个对社会、对环境、对他人负责任的好公民。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了一个深刻的关注;巴西申奥成功,让学生对奥运会的认识从北京延伸到了巴西,从亚洲延伸到南美洲。2010年海地地震、智利地震,让学生对板块学说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每一个节气、每一个节日更是同学们发挥的主题。在课堂上将教材以外的“热点”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相结合使它成为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火花”,将“热点”转化成课堂上的“亮点”。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

7、学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也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2.课上敢想、敢问、敢答的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教师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科的性质和类型等,尽可能地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学生提问质疑的动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留有余地”,给学生留些“空白”,多给学生一点“悟”的时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允许他们有某些“离题”甚至是“错误”的质疑行为。要有系统性,不

8、断设下“陷井”,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形成网络;因材设疑,以疑启之,以问导之。为此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以下尝试:(1)创设多彩的活动,建设和谐、互动的教学软环境“活动”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在内容上占很大比重,在课堂上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去讨论、竞赛、扮演等,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新课标要求。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多与少”、“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气候变暖的后果”等内容时,设计了课堂辩论赛;在学习“降水与生产、生活”设计了角色扮演:如倾盆大雨建筑工人,大雪纷飞出租车司机,干旱无雨农民等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天气下的感受和行为,学习“降水的分布规律”时设计

9、了“周游世界”活动让学生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各地典型的景观图周游世界,分组考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以考察者的身份进行全班交流,说出考察结果等;在教学“亚洲复杂的气候”时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我设计了“假象的旅游” 活动,利用维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变化设计三条旅游路线,从着装变化、建筑特点、自然景观、生活习惯等方面说明亚洲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很好的突破了“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这一难点,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中我还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奇思妙想:“假如你是我县县长你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我县的经济?”,“假如你是治理黄河的策划者,你将如何大胆规划治理黄河?”,“假如你是最初踏上巴

10、西大地的投资者,请你为巴西的经济腾飞出谋划策?”等等,这些活动都很好的开启了学生智慧的大门,引领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另外每节课我都留35分钟的时间把本课重要的知识点或相关的课外知识设计成有趣的地理问题,开展“知识大比拼”、“智力火车”等竞赛活动。实践证明多彩的课堂活动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成功、高效。(2)建立优秀问题、优秀见解专利制度。好习惯是反复实践的结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一个老师,无论学生提得的问题或解题的思路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质量高低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或中肯的评点,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并在思考中赢取成功

11、的愉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到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时,针对三个不同时期的海陆分布图,一个叫郑木刚的同学观察后指出2亿年前海陆分布的特点是一块大陆汪洋中,6500万年前,则是一圈大陆环非洲,今天与其他两个最大的差别在于岛屿。此见解被评为“优秀见解”。在讲到自然资源的破坏时,刘宁同学创作的漫画家园狼、小鸟和人,用生动的语言阐述人类破坏了动物的家园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其所设计的动画及语言让每一个同学都产生了共鸣,获得 “最佳创意奖”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他们既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了其潜能,也让我自己挖掘了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3养

12、成随堂记录的习惯 建立地理随堂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主要有以下功能,自主学习记录发现的问题;合作探究时,整理问题的思路,总结解题的规律;自主构建时,整合知识结构;应用巩固时,记录存在的误区。此外你还可以让学生用来绘重要的地图,建立错别字专业等。4.独立、限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讲完了知识内容,并不代表知识就掌握了,当堂训练,有利于知识的吸收、运用与迁移。我们市教研室编写的地理同步学习与探究,题量适中,难易适度,非常实用。但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巩固训练不是一个形式,也不是简单的对答案。人都有惰性,一堂课的内容尽量一堂课完成;处理问题答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每堂课的问题设计都有一定层次,一目了然的问题可

13、以对对答案,引领主干的问题,应强化解题思路,规律总结。三、加强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利用地图掌握知识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教材中图象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象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象的表达立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用图的方法和技能,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1) 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抽象化”的形象思维 教材中有大量的景观图、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动态图、漫画等,它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各种地事事物的表象;

14、同时,地图中又有大量的抽象符号图例,等高线代表了高度的分布,动态图反映地理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等,它们都是对地理事物概括的结果。因此,在使用地图时,均可进行大量的抽象思维活动。例如,用中国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系水文特点,学生结合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就会得出: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 ,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航行,灌溉等结论。在这里绝大部分学生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即凭借头脑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从很高处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缓慢)进行思维活动,而不一定是先经过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如:山地地势陡峻高差大河流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水力丰富,才获得以上认识的。这种形象思维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理知

15、识,而且具有不受已经形成的地理概念、规律与理论约束的特点 ,容易产生直觉,即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也就是帕格森所谓“理智的体验”。很多事例证明,直觉在发明创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创造的道路首先是直觉的而不是逻辑的。因此,初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地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有重要意义的。(2)加强填图、绘图训练,提高用图水平 学生自己动手填图、绘图,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好填充图册,让学生了解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分布图等可让学生亲手绘制。复杂的地图可让学

16、生用白纸描下来,然后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业区等要素绘制在图上。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绘图能力,记忆效果好,知识巩固率高。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技能自己创绘地图,以图的形式表达所学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学习地图的要素时,让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并且讨论、汇集在平面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出现的问题;研讨平面图制作中怎样测两点间的距离,如何确定比例尺、方向和如何注图例和标记等。通过绘图,让学生大大提高了用图的技能,发展了创造力。2.指导学生“会记忆”。 古希腊大诗人阿基洛斯说:“记忆是智慧之母”,中学生学习意志力差,培养学生掌握一些记忆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比较记忆法:经纬线的特点;大洲中面积最大与最小的,跨经度最广与跨纬度最广的;国家与地区中日本与俄罗斯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