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907324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中心编号: 250 学习中心名称: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论 文 题 目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学 生 学 号 专 业 小学教育 层 次 专升本 通讯地址 江苏丹阳市西门小学 邮政编码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陈春华 学号入学年级07秋季专业小学教育所属学习中心名称江苏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指导教师意见:评分: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评审意见:评审组长(签名)年 月 日备注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摘要学生是影响教育教学成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习、想提高,才能保证教

2、育教学的高效性,才可能使存在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如何使后进生保持这种积极的心态,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需要实施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并给以充分地激励和引导,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常化”教育。本篇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借助赏识教育的理论并结合平时在自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探究出一条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利用赏识教育来教育我们的后进学生的对策,以此来与大家共勉。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后进生产生的概念及产生原因;第二部分,分析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三部分

3、,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教育的对策,强调赏识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必须紧密联系当前的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准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并在赏识教育的理念下学校、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关键字:后进生,赏识教育,转化I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 问题的提出11.2研究综述1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第二章 后进生的概念及成因62.1 后进生的概念62.2 后进生的成因分析7第三章 后进生特点分析93.1 矛盾心理特点93.1.1 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矛盾93.1.2 后进生的上进愿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93.1.3 道德良知犹存但又以自

4、我为中心两者之间的矛盾103.1.4 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103.1.5 对集体既向往又抵触113.2 自卑心理特点113.3 厌恶心理特点12第四章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教育的对策134.1 赏识教育的概念134.2 赏识教育的特点144.2.1 全体性144.2.2 情感性144.2.3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154.3 赏识教育的原则154.3.1 信任学生154.3.2 尊重学生164.3.3 激励学生164.3.4 适度的原则174.4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174.4.1 尊重、信任后进生为原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184.4.2 以表扬与鼓励为契机,建立后进生自信心

5、194.4.3 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204.4.4 更新家长观念,用赏识教育理念来转化后进生214.5 教师在赏识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224.5.1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赏识教育观素质224.5.2 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素质234.5.3 教师要具备善于挖掘“闪光点”的素质23结束语24参考文献25致谢26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每位老师都抱有一种美好的愿望,班内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健康的性格,有优秀的品质。可是在教育教学中,总会有一部分令人头疼和棘手的后进生,让老师无所适从。所谓的后进生,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只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

6、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即指那些思想品德或学习成绩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地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按时完成或者拖欠作业,对老师有抵抗情绪。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地研究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其心理特征制定出对策,不能很好地及时地引导,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更为重要的是会影响一个班级的发展。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个不能回避忽视的问题。赏识教育【1】是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时运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一

7、种从情感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入细微的教育方式,让受教育者在这种点点滴滴的感化中去努力学习,特别是人们眼中所谓的后进生,从而使受教育者达到“乐学”、“好学”的境界。1.2研究综述关于赏识教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些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提出过这方面的真知灼见,但目前为止,比较系统全面的专门针对赏识教育与后进生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在这里主要综述国内外赏识教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陶行知赏识教育思想【4】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视角、一种模式,它与情境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一样,只是探索的途径不同,但追求的规律是相通的,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赏识,是陶行知先生

8、儿童观的真谛。陶行知在他的小孩不小歌里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热爱儿童,信任儿童,把儿童当成“小朋友”、“小先生”、“小小研究生”,主张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他批评不懂孩子的父母、老师对孩子造成的严重束缚、压抑、伤害 “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种论释,一种继承和发扬。2、周弘赏识教育思想【8】“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5】赏识,其本质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周弘老师凭借

9、他那伟大的父爱,趋使着他与女儿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不但改变了女儿,也改变了自己,他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历经了五次觉醒。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最终达到通的目标,并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其基本内涵是:(1)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两件事成功率最高,那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周弘认为,家长们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2)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孩子潜力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

10、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到人世间的。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上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因此,孩子的潜能需要星星之火的点燃。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3)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

11、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和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周弘老师提出,在赏识教育中,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因此,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我相信你能改正。(4)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不是温室中的花朵。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挫折错位,应该给的物质上的挫折没有,而不该给的精神生命的挫折太多。因此,赏识教育追求的是全面的成功,即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赏识教育与幸福有约。3、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观【6】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基层学校工作中积

12、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随时将这些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许多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赏识教育思想可归纳为:(1)情感和谐的师生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这种赏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协同师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

13、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2)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人的时候,不要忽视:“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共源。”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要通过教师的发掘与赏识,使学生能感受到自身和身边的美,学生就会更加理解美、珍爱美,最终能创

14、造美,从而构建美满人生,创造美好的道德世界。(3)充满爱心的成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深刻体现其赏识教育思想的。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中,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第二,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他在30多年间,对 37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观察,记录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有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就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是要为社会主义现让代化培养人才的教育。因此,身为一名作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我认为教育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