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90066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摘要:为了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将减负政策执行更深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消除减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微课程正好弥补减负带来的负面冲击。传统课堂传授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反复的学习一遍即可。关键词:微课 微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研究 整合 反思 减负给我们农村高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保姆式教育失效,自习课、周六日补课取消,学生在校时间少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时间少

2、了,课堂没有听懂的在自习课上可以补充的机会没有了,我们面临了新的问题,如何来弥补减负给我们传统打时间站带来的影响。校领导要求我们教研组,借助通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捷方式,利用QQ群、微博、博客等展开了新一轮的教学环境,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被我们应用于教学环境中。于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研究学习,在部分的班级展开实验。下面我从微课与微课程概念界定、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物理学科特点、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及反思等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微课与微课程的概念界定 “微课程 ”(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 (D

3、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 、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学上来说,就是教师将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旧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微课脱离了微课程是没有前途的,因为脱离了微课程的微课充其量就是一个课

4、件,而十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历程已经证明,课件是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因此,非常有必要把微课纳入微课程范畴,否则,再好的资源也是一个无头鸟,没有实际价值。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关键就是短而精,内容小而作用大。二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传统课堂 ,一节课为45分钟 。目前学校教育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 :

5、“课时有时间限制 、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 ,其作用在于达到完整 、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传统教学主张以老师教授为主,知识覆盖面比较广,但课堂缺乏灵活性,重点不易突出。微课程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点 ,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一道题目或者一个实验。学生借助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下载后 。可以随时拿出来学习。相比于传统教学有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范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 ,可以发现,传统教学课堂内容充实、详细,学习者能学习到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

6、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微课程“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将两者结合起来,则可以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效果,促使教育的发展。三物理学科特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一些不便观察的实验现象和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以理论加以推导论证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它还有以下特点。 1解决物理问题必须用到数学工具。很多物理规律,必须借助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语言描述、公式表达、图

7、像是表示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2物理术语专业化。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 、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我们需要有特定的物理情景。3概念性强。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 4习题类型多、变化大。中学物理课涉及的习题各种各样。依据不同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千差万别。变化多端,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根据物理这门课的特殊性。我们要在课堂上都解决是比较困难的 ,一节课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问题。一节课如何高效完成 ,怎样应用好微课这么好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微课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寻求既能体现传统教学优势,又能利用不断发

8、展的微课程的优势,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模式之间的互补,在物理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1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1)课前复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2)新课导入 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3)知识理解 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4) 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5)

9、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说明:以上环节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微课。2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3)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

10、制视频的快慢。(4)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3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1) 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2) 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3) 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4) 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

11、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五微课程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反思经过查阅各种资料学习和实际实践,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的整合,将重点、难点、实验、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照各个模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物理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课程。在开发高中物理微课程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首先做好物理微课整体规划工作,在确立方案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和规范,从而避免物理教学无序开发和重复利用。其次物理教学内容规划根据新课表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组织一线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确立各个知识体系的同时,征求相关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意见,支持学校与老师进行有选择

12、性的开发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但是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教学中的缺陷。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课堂作为当今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经验,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参 考 文 献 :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J 北京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4马凤云. 微“翻转”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索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1),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编辑部。20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