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岔检修工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870880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岔检修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线岔检修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线岔检修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线岔检修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线岔检修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岔检修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岔检修工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检修标准1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 由侧线和 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2. 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线岔:(1)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a)160km/h及以下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至线间距 700mm的范围内。当道岔定位柱在线间距 600mm处时为标准定位。b)160km/h以上区段,正线标准定位道岔柱设在股道间距为 300mm处(18 #道岔),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 m;站场侧线标准定位道岔柱设在股道间 距为600mm处。(2)交叉点位置符合下表要求:项目运行速度、km/h标准值安全值限界值v 160同上正线线岔(18#

2、道岔)交叉点位于 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940mm的横向中 间位置,站场侧线线岔交叉点位于道 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 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 差 50mm。同安全值(3)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符合下表要求:项目运行速黑 km/h 、标准值安全值限界值v 160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 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 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 线等高。非工作支接触线按设 计要求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 后下锚。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 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咼差不 大于30mm。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 延长一跨并抬咼350 500mm后

3、下 锚。同安全值(4)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中心偏移符合安装曲线要求 (在平均温度时,限制管中心与两接触线交叉点重合),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 活动间隙(13伽),保证接触线能自由伸缩。(5)始触区a)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 道线路中心55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b)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 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 其它线夹或零件。(6)其它a)道岔定位器支座不

4、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否则应采用特殊定位器,并保证定位器的端部不侵入其它线的受电弓限界;b)160km/h及以下区段的标准线岔定位拉出值为 375伽,在任何情况下定 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 160km/h以上区段的标准线岔定位拉出值为 300 mm,在任何情况下定位拉出值不大于 400mm;c)160km/h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线间距550600mm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线等高;d)160km/h以上区段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同一侧;e)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及定位点设在线间距大于或 等于1220mm处,并应保证两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

5、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 的距离不小于1220mm;f)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g)承力索交叉点位置应与接触线交叉点位置在同一铅垂面内,相邻跨中偏 移值不大于400 mm。h)线岔两侧的第1吊弦应采用可调式整体吊弦。3. 对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1)交叉点位置符合下表要求:标准值安全值限界值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中 轴支距的中点;交叉渡线道岔两接触 线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 为 50mm。同安全值(2)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限制管和始触区等技术参数,同单 开道岔的线岔要求一致。4.线岔的编号应以其所在的道岔编号

6、命名。(二)准备工作1. 人员: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绝缘滑轮组、绝缘吊绳、钢丝套、线坠、 550mm水 平尺、扭铁板、钢丝刷、木榔头、工具包、油刷、小油桶、平面布置图、钢卷尺、扭力扳手、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线岔、定位线夹、吊弦线夹、整体吊弦、防腐油、开口销、3.5不锈钢线、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三)检修步骤1. 测量交叉点的投影位置。2. 测量定位点拉出值、两接触线间距及接触线高度。3检查限制管安装位置(偏移值)及接触线在限制管内的活动间隙。4. 测量并确认始触区内无线夹、检查各部线夹状态,检查螺栓紧固情况。5. 测量两接触线交叉相

7、距500mm处高差。6. 测量定位点相邻跨距跨中最大偏移值。(四)处理方法1. 单开道岔及复式交分道岔处线岔(1)两接触线交叉点纵向位置符合要求,但横向中心偏差超过规定时,应根据测量确定的交叉投影所偏方向及偏移值,相应调整定位点的拉出值,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2)当速度w 160Km/h区段的线岔,两接触线交叉点投影的横向位置符合 要求,但纵向位置超过规定:当单开道岔小于 630m m复式交分道岔在短轴的离 开道岔柱侧时,减小交叉角,即相应减小两定位拉出值;当单开道岔大于1085mm 复式交分道岔在短轴的道岔柱侧时, 增大交叉角, 即相应增大两定位拉出值 (工 作支拉出值一般不得超过4

8、50mm而非工作支不受其限制,交叉角为两工作支接 触线的夹角)。(3)当速度160Km/h区段的站场侧线线岔,两接触线交叉点投影的横向 位置符合要求,但纵向位置超过规定:当单开道岔小于 735m m复式交分道岔在 短轴的离开道岔柱侧时, 减小交叉角, 即相应减小两定位拉出值; 当单开道岔大 于1085mm复式交分道岔在短轴的道岔柱侧时,增大交叉角,即相应增大两定 位拉出值(工作支拉出值一般不得超过 450mm而非工作支不受其限制,交叉角 为两工作支接触线的夹角) 。18道岔线岔的调整比照上述方法办理,交叉点投 影需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940伽的横向中间位置(工作支拉出值最大不超过 400m

9、m)。( 4) 两接触线纵横向位置均超过规定(a)根据线岔的实际情况,可将限制管两端固定线夹松动调至需要位置 (必要时撤除)。(b) 单开道岔将线坠挂在位于下方接触线并位于两内轨相距630 1085mm速度w 160Km/h)或 7351085mm速度160Km/h)处(复式交分 道岔在短轴上),然后调整该线定位拉出值, 直至符合内轨距的横向中心 处(复式交分道岔在中轴支距的中点) 。(c)调整位于上方接触线定位拉出值,直至该线交于线坠处,则该点就 是线岔的交叉点。(5) 当两交叉接触线相距500mm处(18#道岔线岔550-600mm高差超过 规定:在保证交叉点处位于下方的一支接触线高度符合

10、标准的情况下, 再调整另 一支接触线邻近吊弦的长度直至达到要求为止。(6)确定限制管安装的位置(即限管中心相对交叉点的位置) :在平均温 度时限制管中心与交叉点重合, 高于平均温度时向下锚方向偏移, 反之,向中心 锚结方向偏移,其偏移值可查偏移曲线或计算得出:偏移值E的计算公式:E = La( t x t p)式中:E 限制管中心相对交叉点的偏移值(m)L 线岔到中心锚结或硬锚的距离(m)t p 平均温度C)t x 检调时的温度(C)a 线胀系数(1 /C)(7)交叉点处活动间隙不符合要求(13mm,则调整相应接触线的高度和限制管直至活动间隙符合要求2. 交叉渡线处线岔(1) 找出各单开道岔处

11、接触线交叉点的标准范围。(2) 调整正线(I、U)接触线拉出值,使接触线通过 A、B、C、D点 处于同一标准值位置(见图1)。厂C图1交叉渡线处接触线交叉示意图(3) 调整渡线()接触线拉出值,使接触线与 A、B、C、D相交, 从而满足四组单开道岔处线岔投影点的要求。(4) 调整拉出值时,须同时兼顾两渡线交叉点 0位于菱形交叉中心上方。(5) 调整接触线高度,检调A、B、C、D 0点限制管间隙。(6) 其余项目,参照单开道岔进行。3两支承力索交叉点间隙小于 60mm时,应进行调整。(五) 注意事项1. 推动车梯通过道岔时,推梯人员须确认道岔开通位置正确,以防车梯掉 道倾倒。2. 测量时,严禁将钢卷尺同时接触两根钢轨,车梯不得短接轨道绝缘。3. 当信号开放后,应避免在相应的道岔上作业。4. 复式交分道岔处线岔定位点接触线拉出值,在测量时须选不可动的一根钢轨为测量基准。325. 特别注意不要将脚放在道岔可动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以防道岔转换时 夹伤。圏2单开道岔图3复式交分道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