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___第三单元___三位数乘两位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86599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___第三单元___三位数乘两位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___第三单元___三位数乘两位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___第三单元___三位数乘两位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___第三单元___三位数乘两位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___第三单元___三位数乘两位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___第三单元___三位数乘两位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___第三单元___三位数乘两位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年级学科:四年级数学 课型:预习+展示主备人:姚冬梅 姓名: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4648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会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

2、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口算: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2、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3、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4、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口算乘法)出示学习目标:学会乘法的口算方法。二、指导自学:自学指导请认真阅读P.46例1的内容,并补充完整。并思考:1、 一位数乘两位的口算过程。2、 1603的口算过程。三、学生自学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2、检查自学效

3、果。 184= 243= 252= 146= 1305= 2380= 1506= 4602=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填在书上。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1、学生自由更正。2、评讲,说说计算过程。3、分析错因。4、归纳方法。五、达标检测。 1、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练习六第1、4题。2、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3、 完成练习六第2、3、6、7题。六、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七、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49例1。学习目标:学会并掌握三位数乘

4、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2、笔算2412= 4459= 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学习目标:学会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二、指导自学自学指导请认真看书P.49例1,思考:1、 在不用计算器的前提下,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准确?2、 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可分成几个步骤?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

5、样?最后算什么?3、 与上学期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区别?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与例题类似的题。三、学生自学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2、检查自学效果。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本上计算。四、讨论更正。1、学生自由更正。2、集体更正。分析错误原因。3、引导学生说说计算步骤。五、达标检测。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 3、课堂作业:练习七第2、3、4题。六、全课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七、教学后记: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3例2。学习目标:1、学

6、会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2、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7086= 7908= 54278=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学习目标:1、学会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2、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二、指导自学自

7、学指导请认真阅读P.53例2。思考:1、 教科书上有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2、 如果用竖式计算,怎样书写比较简便?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5分钟后,比比看谁能很快做出与例2类似的题。三、学生自学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练习22040 16060 36025 580012 504023(2)指名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本上计算。四、讨论更正。1、学生自由更正。2、评讲,分析错误原因。3、总结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

8、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五、达标检测:1、填空: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把(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就在乘得的数的( )添写几个( )。2、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年所用易拉罐的数量是60个,假如全部回收,这个城市1年能回收多少个易拉罐?3、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多少千米?六、自悟自得: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另外的收获?七、教学后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4例3。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

9、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教学难点:应用“速度时间=路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学: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学生自由发言。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公共汽车 每小时行驶3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速度”指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自主探究

10、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指导自学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科书P.54的内容,并思考:1、什么叫速度?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2、当堂训练:让学生试着完成练习八的第5题,集体讲评。(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3、讨论:从第5题可以说明速度可以是什么?小结:“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每日。“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线段的长,

11、要与“距离”区别开。自学指导(二)自学P.54例3,独立解决第(1)(2)小题。思考:1、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2、小组派代表展示:速度时间=路程三、达标检测(课件出示)1、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0千米,3时行了多少千米?问:这个题目里面60和3分别表示什么?求的是什么?你能写出它们的关系式吗?自己试一试写出来。2、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0千米,几时能形式180千米?问:求的是什么?它的关系式呢?独立写出来。四、课堂作业:1.先独立完成书63页的试一试第1题,然后汇报。2.完成63页的第3题,说一说你的想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64页的练一练第1题填表。4

12、完成63页的第2题。仔细读题,你一定行!五、课堂总结:谈谈这节课的体会与收获好吗?六、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8例4及练习九。学习目标:1亲身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一)常规训练 ,我是计算小能手!看题写得数432= 313= 274= 143= 5090= 4080= 352= 165=175= 136

13、= 3502= 1650=183= 195= 243= 1305=146= 713= 143= 128=(二)基本训练1、看谁的反应快!(1)2的10倍是( )210=20 (2)30的5倍是( )305=150 (3)20是( )的2倍202=4 (4)30是( )的5倍305=6 2、看谁填得好!书58页例4。生填后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样填的。生:一道道算的师:这种做法是对,可是这样的类型题有它特有的规律。只要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就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快更准确了。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这个规律是什么啊?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规律(板书课题)学习目标1亲身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二、指导自学自学指导1、出示例题,请同学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想想,相信你就会有所发现。(1)62=12 (1)804=320(2)620=120 (2)404=160(3)6200=1200 (3)204=802、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呢?和你想的一样吗?请同学把书打开58页,自学58页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