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86599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吴起县职教中心 谢延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案例、情景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实际生活中长见的数学现象作为教学内

2、容,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那么,学习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生活中每一个角落。 一、可利用学生生活常见问题引入新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不仅会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更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也会

3、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疑问,用疑问激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有几个人,每个人用几只碗?几只筷子?坐几张凳子?再引到教室里的课桌,每人一张,全班共要几张?从而引出“乘法”。再比如,在教学“厘米和米”中,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学生很难把“100厘米=1米”联系起来,课堂的引入,通过对自己手指宽度的测量,感受到厘米很短,再去量大一些的常见物品,从铅笔、书本到桌椅板凳,最后量自己张开的手臂,身高,从而把“米和厘米”联系起来。再用自己的肢体去感知“米和厘米”

4、,手比的一扎大约是多少厘米?(10厘米)自己跨出的一大步大约几米?(1米)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这样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有很多这样可以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镜面对称”中,“镜面

5、对称”这个数学名词听起来就有些抽象,我就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名词理解,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

6、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如在教学“比较多少”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死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决定让三个学生在室外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交流,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突出动静结合,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的情感。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可以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

7、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如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在巩固新知环节上,我就模拟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景,再现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断,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回家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

8、加减计算。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 四、可以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

9、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