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85794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多年来,初中和高中教学的脱节现象就一直困扰着我们,高中和初中是中学时期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深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跨度都很大。近年来,与我市的初、高中老师一起分析、探讨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认真的思考和探索着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力求让学生顺利过渡并很快适应高中地理教学。一、我市地理教学的现状我市地处湘西,地理专业老师奇缺,尤其是初中地理专业老师,整个市里更是屈指可数。农村学校因为师资问题,地理课常成为“搭头课”分给老师,专业化无从说起,连专门化很多学校也无法保证,这使得

2、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很薄弱。有的老师不知道课程标准,不熟悉教材,不清楚重难点,上课不用挂图,就一本书、一张嘴,本着死记硬背的原则,让学生将知识点一一记牢。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没有形成基本的地理思维、地理语言,读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就更谈不上。而初中地理虽然参加会考,但在初中阶段只学两年,学生在八年级结束时参加会考,九年级就完全不学地理了。在九年级中,为应付其他学科的会考,本来单薄的地理知识也就所剩无几了。而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既属会考科目,还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很大,而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特别是在地图知识方面的匮乏,更是严重

3、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意见(一)交流合作,共同进步做好初、高中的地理衔接问题不仅仅是高中教师的责任,初中地理老师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只有在初中阶段,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素养,学生在高中阶段,才能更快、更好的进入高中的地理知识学习。目前地理教学的情况是高中教师不知道初中的课程标准,不熟悉教材,不知道学生初中阶段到底学到了什么程度。而初中由于专业老师少,对地理专业知识的欠缺,也造成教学只局限在讲述课本知识。所以,加强初、高中地理教师的交流,找到初、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异同尤为重要。1、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在初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

4、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如在对地球的认识上,初中阶段只要求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与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而高中教学中就涉及到天文学知识,难道相对较大。2、老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条件的不同初中教师因自身的专业水平较低,加上硬件设施的落后,多媒体、教具、挂图的缺失更难以在教学中有所突破。高中教师大多都是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就比较扎实,高中学校普遍办学条件较好,老师可运用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教学。3、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的不同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

5、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是囫囵吞枣,记住就行了。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针对这些情况,初、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互相理解,相互交流。一方面,初中教师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教学中使用正确的地理语言,加强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高中教师要加强对初中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积极和初中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讲到什么程度,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6、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对同一知识的教学,组织初、高中老师相互听课,让老师体会教学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不同。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及特点,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二)有的放矢,关注学生1、深入调查了解,制订教学计划我们的高中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一后,往往操之过急,拿上书本就教,而学生由于初中知识的不扎实,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老师就更急躁,甚至埋怨学生,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和厌学心理,这样一来恶性循环就开始了。所以,高中教师在进行高中教学之前应先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可采取课堂

7、提问、新生座谈、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地理素质、成绩档案。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要重点复习。尤其是对地球和地图部分内容,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对这部分的知识不能理解,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又如学生普遍读图能力差,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不知道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知

8、识衔接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2、掌握学生心理,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青少年认知水平及初中地理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学习心理完全是经验记忆型。课改后更强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部分优秀学生思维较活跃,但农村学校教学上还多采用传统的讲解法和谈话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课堂上多关注学生,要改变“师讲生受”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

9、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改变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知识的引领者,而不是单纯的传授者。3、加强学法引导,培养技能、技巧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还有很大的误区,他们还是喜欢死记硬背,加上高一地理先接触的就是相对较难的天文学,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效果却不好。这时教师如果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厌学。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

10、拨,他们将很快的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读图习惯、书写规范等的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4根据生活实际,点燃学习激情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是较枯燥乏味的,而现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枯燥乏味的教材中,定会提高

11、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学生的地理知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丰富和提高。如教师在讲解洋流时,以漂流瓶的故事、航海故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5、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一的自然地理模块中的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和眼界较小,初中阶段很少或从没接触过多媒体的直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课堂教学也符合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有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和现象,如果教师单纯采用语言描述学

12、生往往很难理解,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知,不仅降低了教学难点,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地球的运动,土壤的形成过程、地震、火山的形成过程,板块的运动,洋流等等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对于那些学生难以见到的地理景观,可以搜集有关景观图片和录像,编制成课件的一部分,演示给学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和丰富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同时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进而缩短高中与初中知识衔接的时间。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研究、实践、探讨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所有的初、高中地理老师精诚合作,团结一心,也需要所有的老师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